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好数学 ,首先要有自信心 .学不学得好数学 ,这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只要肯学 ,肯下功夫 ,人人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其次 ,要使自己的数学学习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进入这一状态 ,要有原动力 ,这个动力就是你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力向上的决心 .要在一段时间内 ( 3~ 5个月吧 )猛攻数学 ,使自己的数学有明显的进步 ,在作业、测验中反映出来 ,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 ,尝到甜头 ,这就开始进入了良性循环 .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好的数学教师 ,在他的指导下 ,可能较快地进入良性循环 .但不管怎么样 ,起决定性…  相似文献   

2.
诗一首     
巧手还从拙中来,愚公智雯两分开多积文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史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1963.2井关芳艾滚硕念SX颐预滚艾鼓必诗一首@华罗庚~~  相似文献   

3.
近来 ,数学教育研究的视野不断开阔 ,论文、论著日益增多 .在反思我们的教学科研时人们不禁提出 ,数学教学研究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学 ,中学数学教师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 ,并从教书匠提升到科研型的教师 ,这不仅是目前“园丁工程”教师教育所关注的课题 ,而且是每一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 .近年来在教育界兴起“行动研究法”倡导 :“没有无行动的研究 ,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 ,强调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关系 ,并且认为这种方法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智慧、能力结合起来 ,以解决某一实…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师素质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师素质浅谈王永建(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29)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我在长期的教学和教研的实践中,体会到教师素质的内涵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教师素质=(文化水平+教学方法+科研能力+身体健康)×教学态度.下面就这个公式中提到的几个...  相似文献   

5.
陈重阳 《数学通讯》2005,(6):F003-F003
忧愁是可微的,快乐是可积的,在趋向于正无穷的日子里,幸福是连续的,对你祝福可导且大于零,祝你生命里快乐和幸福的复合函数总是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宋煜 《珠算》2008,(1):93-93
1.一天.悄悄喜欢上一个漂亮MM.但对自己都不正视一眼,于是采用搭讪.献媚等手段予以接近。此时作如下分录:  相似文献   

7.
路易斯·卡罗尔,世界闻名的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家.他的童话小说《阿丽丝漫游奇境记》出版于1865年,书中叙述了一位名叫阿丽丝的小姑娘的梦中奇遇,充满奇妙、美丽、惊险的想像.书中有只人格化了的兔子,思维方式、情感以及语言动作,酷似一位古怪的绅士,但又不丧失其作为动物的本色.出版之后屡售屡罄,还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也有中译本,早已成为深受世界各国儿童和成人欢迎的“幼儿园故事(?)华”.  相似文献   

8.
一位富有的房地产商去参加一次土地拍卖会,遇到了一个奇特的难题.所拍卖的那块地如图1所示,由三块正方形的土地组成,并围着一个三角形湖泊.问题是:如果买下那三块正方形土地,就不能不买被夹在中间的三角形湖泊;而如果把湖泊一并买下,却不知湖泊的具体面积.因此,拍卖双方相持不下,左右为难.令人欣慰的是,这位房地产商有一个聪明的儿子,他是当时美国最杰出的趣味和智  相似文献   

9.
问题P是等边△ABC内一点,∠APB=113°∠BPC=117°,以PA、PB、PC为边,构造一个新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0.
一位名师一道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 :实数a ,b,c满足 (a +c) (a+b+c) <0 .求证 :(b -c) 2 >4a(a +b+c) .分析与解 要证的式子与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形式相似 .故可构造辅助函数y=ax2 + (b-c)x + (a+b +c) .当a≠ 0时 ,二次函数过点P1( 0 ,a+b+c)及P2 ( -1 ,2 (a+c) ) .显见 ,y1y2 =2 (a+b +c) (a +c) <0 (已知条件 ) .即P1、P2 中有一点在x轴上方 ,另一点在x轴下方 .为此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相交 .所以 Δ =(b -c) 2 -4a(a +b +c) >0 .即得  (b-c) 2 >4a(a+b+c) .当a=0时 ,由已知条件得c(b+c) <0 ,即b≠c,(b -c) 2 >0 ,结论也成立 .原命题得证 .构造二次函数来解题是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与解 这是一个操作型问题 ,而且操作的模式不同 ,每一步操作有多种选择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 ,应该抽出各操作之间的相同点 ,建立一个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变量 .我们给不同颜色的球赋值 (这是寻找操作不变量时常用的方法 ) ,设每个白球、绿球、红球的分值分别为 1 ,2 ,3 .考虑盒子中所有球的分值的总和F ,则F的值在模 4的意义下 ,每次操作结果不变 .(a)注意到 ,最初F =2 0 0 0≡ 0(mod 4) ,于是 ,设最后剩下的 3个球中白、绿、红球数分别为x、y、z,则 x + y +z=3 ,且 x + 2 y+ 3z≡ 0 (mod 4) .所以 y+ 2z≡ 1 (mod 4) ,从而 y≠ 0 (…  相似文献   

12.
胡明盛 《中学数学》2012,(12):65+67
提问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从数学教育的专业化[1 ] 这一角度对数学教师的培训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主要包括 :第一 ,我们应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作出具体界定 ;第二 ,创造性应被看成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内涵 ,也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 ,与专业知识相比 ,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被认为是更为重要的 ;第三 ,在教师的培训中我们应当改变“传授式”的传统作法 ,而采取建构主义的立场 .以下再针对高水平数学教师 (包括硕士研究生和骨干教师等 )的培养 ,就一些相关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论述和必要的补充 .第一 ,前文已经提及 ,“就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而言 ,适当的…  相似文献   

14.
王菲 《中学数学》2022,(17):89-9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本研究主要阐述了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化技能的概念与内涵、作用与类型、应用与反思.通过实际案例,从课堂中呈现教学内容的变化、思维角度的变化、解题策略的变化以及呈现知识外延的变化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变化技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使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变化技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变化技能,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高效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的,对于有效实施我国新课程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重庆涪陵市第二中学校聂广华德国教育家第斯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数学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首先在于善于“问”,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每堂课,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  相似文献   

17.
陆春怀 《数学之友》2022,(19):21-22+26
结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观摩优师优课的视频,可以发现一些常用的结课范式,行之有效.有效结课,必须掌握按时结课、使用积极语言、照应学生及所教所学、简明精当这几个基本要领.  相似文献   

18.
充实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扩招 ,教学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作为教师应把提高课堂讲授效果作为当务之急 .以数学课为例 ,国内外有不少专家指出 :课程的改革 ,应充实数学史知识[1 ] ,认为 :“中学和大学里的每一位 (数学 )教师 ,都应了解数学史 .”[2 ]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 ,教师把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到教学之中 ,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学生的智力 ,发掘和培育优秀人才 ,有时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例如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念高中时 ,学识渊博的数学教师沈元 ( 1 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经常在讲课时穿插介绍数学史知识 ,尤其是介绍哥德巴赫 (Gol…  相似文献   

19.
排列组合两大法 ,日常生活用处大 .美丽图案巧组合 ,中文英文排列法 .顺序有关属排列 ,顺序无关组合法 .分类分步细分辨 ,加法乘法计算它 .特殊元素和位置 ,首先就要考虑它 .“大于”“小于”排列题 ,从高到低若干类 .“含”与“不含”属一类 ,直接间接方法明 .“在”与“不在”“邻”“非邻” ,错位排列逆思法 .重复排列乘法算 ,穿插捆绑排列法 .分堆均分有区别 ,后面除以全排列 .隔板原理方法巧 ,组合问题不可少 .排列组合综合题 ,先组后排加乘算 .整体减去部分差 ,间接思考单记它 .世界美丽又奇妙 ,排列组合显奇效 .排列与组合诗一首$湖…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人类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兴废。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培养人才。教师具有培养人才的职责,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质量。教师如能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威信,是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教学艺术等方面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和尊敬的反映。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等等,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一个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