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茅苍术根茎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4,6-二炔烯类化合物和一个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10R,11R,12R)-十三烷-2E,8E-二烯-4,6-二炔-1,10,11,12,13-五醇-10-O-β-D-吡喃葡萄糖苷(1)和isoscopoletin 6-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其平面结构通过UV,IR,HR-ESIMS,1D和2D NMR等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1的相对构型通过纽曼投影式分析优势构象并结合1D NOESY的方法确定,而绝对构型通过比较电子圆二色谱(ECD)的方法确定.相关结果为链状多元醇的立体构型研究提供了参考.在10μmol·L~(-1)浓度下,化合物1和2对α-葡萄糖苷酶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现出弱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海洋来源青霉真菌Penicillim grisefulvum为研究对象,采用硅胶、C18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手段,从中分离获得3个桔霉素类化合物:7-methyl-penicitrinone A(1),citrinin(2)和penicitrinone A(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通过一维核磁共振谱(1D NMR)、二维核磁共振谱(2D NMR)和高分辨质谱(HR-ESI-MS)对化合物1的平面结构和相对构型进行确定,并运用电子圆二色光谱(ECD)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确定了其绝对构型.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活性(MIC=0.8μmol/L),高于阳性对照药物环丙沙星的活性(MIC=1.3μmol/L).  相似文献   

3.
从微生物(Beauveria felina)的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结构新颖的cyclodepsipeptide类化合物,经光谱(尤其是1D、2D NMR及MS)及化学方法鉴定了所有的8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1-5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felinains A-E,3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ntibiotic M6124,isarin及roseocardin.通过手性HPLC技术对化合物水解所得氨基酸构型的测定,确定了5个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生物学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4.
从红树来源真菌Daldinia eschscholtzii HJ004中分离得到3个新化合物以及8个已知化合物.通过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确定了8-乙基-7-羟基-5-羧基-2,3-二甲基色酮(1)的结构.通过电子圆二色谱(ECD)量子化学计算以及圆二色谱(CD)数据与文献进行比较,确定了felinone C (2)和螺旋霉素G (3)的绝对构型.利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ABTS快速法)测试了所得11个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4个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的范围为5.57~195.03μmol/L,强于阳性对照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的抗氧化活性(IC50=292.12μmol/L),具有开发为抗氧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典柱色谱方法从土壤真菌木霉菌Trichoderma sp.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为长链不饱和醇类.运用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手段确定了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再结合电子圆二色谱(ECD)、旋光(OR)及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确定其绝对构型.结果表明,该新化合物为Trichoderol A(1).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3株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活性(MIC=25μmol/L).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学分离方法对红树来源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 HL-5126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获得2个新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通过1DNMR,2DNMR和HR-ESI-MS等波谱鉴定技术确定结构分别为penicimarin J (1)和penicimarin K (2).通过测定圆二色谱并与文献数据对照,确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绝对构型.化合物1和2对α-Glucosidase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 IC50值分别为18.37和25.86μg/mL.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DS)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手段从一株渤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pinophilum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Azaphilones类化合物:Pinophilin G(1),Pinophilin B(2)和Sch 725680(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长程异核位移相关谱(HMBC)、NOSEY谱、异核位移相关谱(HSQC)和高分辨电喷雾质谱(HR-ESI-MS)确定了化合物1的平面结构和相对构型.通过比较实际电子圆二色谱(ECD)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计算的ECD光谱确定了化合物1的绝对构型.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3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从小盘木植物中分离鉴定了四个新二萜类化合物1~4,分别属于dolabrane烷型、玫瑰烷型、半日花烷型以及烟草烷型.综合利用各种光谱数据阐明了四个二萜类化合物的相对立体结构,并通过圆二色谱(ECD)数据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9.
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测定了氯代羟基六氢茚二酮(1)和环氧十氢萘二酮(2)的晶体结构和分子构型.化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α=10.439(1),b=19.950(2),c=9.455(1)A,Z=8;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α=8.355(2),b=9.221(2),c=25.801(4)A,β=294.19(1)°,Z=8.在RASA-IIS型四圆衍射仪上收集了这两个化合物的衍射数据,用直接法解晶体结构,经块对角矩阵最小二乘修正,对化合物1的1810个独立的可观察反射,R=0.043;对化合物2的1804个独立的可观察反射,R=0.064.化合物l带有α-Cl,β-CH_3和β-OH.由此推断环氧六氢茚二酮(3)的分子构型带有β-CH_3和β-环氧.化合物2中的甲基和环氧基均为β构型,与3相似.因此Danishefsky等由核磁共振所推断的关于2的分子构型中的α环氧应校正为β环氧.  相似文献   

10.
从深海真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FS459中分离出10个聚酮化合物,包括3个新的色酮衍生物(1、2和5),一对新的差向异构体混合物(3和4),1个新的Azaphilone类似物(6)及4个已知的化合物(7~10).它们的结构是基于综合波谱分析进行确定,同时其绝对构型通过对比实测电子圆二色谱(ECD)曲线与量子化学计算得出的理论值来确定.化合物1~4具有罕见的2?,3?-二甲基二氧戊环结构单元.此外,本研究还评估了化合物1~10的体外细胞毒性、抗菌活性及NO产生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思汗a  黄晖b  郭跃伟a 《中国化学》2008,26(12):2223-2227
从海南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 中分离得到四个新的西松烷类型的二萜[19-hydroxy-sarcocrassolide (1), 18-deacetyldeepoxy lobolide (2), 13-hydroxy-sinularial A (3) 和 16-hydroxy-sinulariol C (4)], 以及四个已知的相同类型化合物(5-8)。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相对构型都是通过分析它们的一维和二维波谱学数据,和将这些数据与文献中的报道的数据相比较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应用HR-ESIMS,1D和2D NMR,IR,UV等多种波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鉴定分别为5,8-二羟基-2-(3-羟基-4,5-二甲氧苯基)-6,7-二甲氧基-4H-色烯-4-酮(1)和5-羟基-6,7-二甲氧基-2-(4'-甲氧基苯基)-4-氧代-4H-色烯-8-(2'-甲基丁酸酯)(2).化合物1和2为两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粤北产五味子科植物风沙藤的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纲  刘嘉森  黄梅芬 《化学学报》1992,50(6):620-624
从粤北产五味子科植物风沙藤(Schisandra viridis A. C. Sm.)的根和茎中, 分到三个新的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和构型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转变得以证实, 并分别命名为: 五脂酮(Schisanlignone)C(1), D(2)和五脂醇(schisan-lignaol)D(3)。  相似文献   

14.
粤北产五味子科植物风沙藤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粤北产五味子科植物风沙藤(Schisandra viridis A.C.Sm.)的根和茎中,分到三个新的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和构型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转变得以证实,并分别命名为:五脂酮(Schisanlignone)C(1),D(2)和五脂醇(schisan-lignaol)D(3)。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经典柱色谱法从三七内生真菌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1和2),经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确认其结构均为Drimane倍半萜.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比较电子圆二色谱(ECD)、旋光(OR)与实验值的方法鉴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绝对构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E.coli)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MIC=25μmol/L).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 在B3LYP/6-311++G(d,p)基组上计算得到了21种N8H8链状异构体, 并研究了这些异构体间可能的互变异构情况. 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能量信息, 计算了QCISD(T)/6-311G(d,p)基组水平上各物质的能量. 所得的21种异构体分为4类(4种类型链状化合物): A为直链, B有一个支链, C有2个支链, D有3个支链; D类只有一种, A类稳定构型2种, B类稳定构型12种, C类稳定构型6种; 相对稳定的分别为: B2-1构型, B2-3构型和C23-2构型. 我们研究发现N8H8链状异构体中含有明显N=N双键特征有利于化合物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测定了氯代羟基六氢茚二酮(1)和环氧十氢萘二酮(2)的晶体结构和分子构型。化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a=10.439(1),b=19.950(2),c=9.455(1)A,Z=8;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8.355(2),b=9.221(2),c=25.801(4)A,β=94.19(1)`,Z=8。在RASA-IIS型四圆衍射仪上收集了这两个化合物的衍射数据,用直接法解晶体结构,经块对角矩阵最小二乘修正,对化合物1的1810个独立的可观察反射,R=0.043;对化合物2的1804个独立的可观察反射,R=0.064。化合物1带有a-Cl,β-CH~3和β-OH。由此推断环氧六氢茚二酮(3)的分子构型带有β-CH~3和β-环氧。化合物2中的甲基和环氧基均为β构型,与3相似,因此Danishefsky等由核磁共振所推断的关于2的分子构型中的α环氧应校正为β环氧。  相似文献   

18.
马大为 《有机化学》2008,28(5):936-936
Papuamides A and B, Callipeltin A, Neamphamide A, Mirabamides A~D等大环环酯肽都是从不同海绵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很高的抗HIV活性, 其中Papuamides A and B对人类的T-lymphoblastoid cell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EC50达4 ng•mL-1, 因此合成这些化合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马大为等首次报道了Papuamide B的全合成. 通过合成他们建立了二烯酸片段的三个手性中心的构型, 并修正了2,3-二氨基丁酸片段的立体化学. 发展了通过3,4,5-三取代δ-戊内酯合成了(2S,3S,4R)-3,4-二甲基谷氨酸片段的方法, 为合成Callipeltin A, Neamphamide A等其他大环环酯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也为Capuamide A, Mirabamides A~D的结构确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应用HR-ESIMS,1D和2D NMR,IR,UV等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鉴定分别为(S,2E,6E)-2,6-二甲基-4,8-二羟基辛烷-2,6-二烯酸(1),(S,2E,6E)-2,6-二甲基-4-羟基-8-甲酰氧基辛烷-2,6-二烯酸(2),swerimilegenins B和C(3和4).化合物1和2为两个新的链状单萜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川西獐牙菜酸C和D,化合物3和4是两个不常见的C_9骨架的环烯醚萜,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在对一种Spongia属海绵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降海绵烷型二萜dinorspongiapyridine(1)和四个已知化合物2~5.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单晶X-ray衍射以及对比文献的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绝对构型.化合物1是首次发现的D环为吡啶环的3,4-裂环-3,19-双降海绵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并对其细胞毒活性进行了测试.此外,对化合物1的生物合成途径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