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寻找新型抗菌先导化合物,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引入新的活性片段及取代基,设计合成了27个新型含双酰胺结构的1,2,4-噁二唑类衍生物4a~4c和6a~6x,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其化学结构.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浓度为3.13 mg/L时,化合物6f, 6i, 6m, 6n和6q对大豆锈病(Phakopsorapachyrhiz)的防效分别为80%, 90%, 80%, 90%和70%,优于杀菌剂Flufenoxadiazam(30%)和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50%);化合物6i和6n的抗菌活性优异,当浓度为1.56 mg/L时,对大豆锈病仍有50%和70%的抗菌活性.化合物6n在浓度为1.56mg/L时,对玉米锈病(Pucciniasorghi)具有100%防效的优异抗菌活性.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化合物6n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 4)具有多种相互作用,与PRO-298, LEU-299及HIS-158号残基形成的氢键作用可能是其抗菌活性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双氢青蒿素为起始原料,经胺化、氧化、烷基化、胺化和酰化反应,快速、高效地合成了青蒿砜及其衍生物,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定.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活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细胞活性,给药72h,半抑制浓度IC50最优值为0.09μmol/mL.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 将噻吩环引入到双酰胺类化合物中, 合成了一系列取代噻吩双酰胺类化合物1~3;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 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确认.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1在600 mg/L剂量下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致死率均为100%, 其中化合物1a和1e在20 mg/L剂量下对小菜蛾的致死率仍达到60%以上; 改变双酰胺结构中的吡唑环得到化合物2和3, 其杀虫活性消失, 说明该类化合物中吡唑环结构对杀虫活性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薛伟  熊壮  郑玉国  何勇  魏学  祁慧雪  卢平 《合成化学》2012,20(4):411-415,447
以邻甲基苯甲酸和取代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苯并噻唑基双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的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L-1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黄瓜花叶病毒(CMV)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含氰基及环丙烷的酰胺类杀菌剂为先导,设计合成了结构全新的双氰基环丙烷甲酰胺类化合物.通过Strecker反应获得中间体2-氨基-2-(取代)苯基乙(丙)腈(1a~1n),以氰乙酸乙酯和1,2-二溴乙烷环经环化、水解得到1-氰基环丙烷-1-甲酸(3),由化合物3和1经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4a~4n,其结构均经NMR和HRMS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50μg/m L的化合物4f对瓜果腐霉和稻瘟菌的抑制活性分别为55.3%和67.1%;盆栽实验中,400μg/m L的化合物4f对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的抑制活性分别为50%和85%,化合物4m对玉米锈病的抑制活性达100%;5μg/m L的化合物4c,4d,4g,4j和4m对蚊幼虫的致死率均60%,600μg/m L的化合物4h和4j对粘虫的致死率分别为66.7%和50%.  相似文献   

6.
以对氯苯甲酸和取代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苯并噻唑基双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份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光学活性螺-环丙烷双内酯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慧  陈庆华 《化学学报》2000,58(2):248-252
描述了5-(l-孟氧基)-3-溴-2(5H)-呋喃酮新手性试剂1与氮亲核试剂发生的串联不对称双Michael加成/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一举生成4个新手性中心。报道了含有叔胺官能团的螺-环丙烷双内酯化合物4a-4d的合成方法以及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8.
魏梦雪  马超  徐建  张和  李学强 《合成化学》2015,23(10):893-898
以双氢青蒿素(DHA)为原料,与草酰氯和哌嗪经“一锅”法制得DHA哌嗪衍生物(2); 2与脂肪族酰氯经酰化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双氢青蒿素哌嗪-酰胺类衍生物(4a~4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IR和HR-ESI-MS进行表征。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初步研究了4a~4f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4a~4f显著抑制SMMC-7721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中,双氢青蒿素哌嗪-氯乙酰胺(4c)的活性最好,IC50为0.05 μM,优于青蒿素(IC50 0.53 μM)和DHA(IC500.52 μM)。  相似文献   

9.
取代苯甲醛与取代2-羟基苯乙酮缩合形成α,β-不饱和酮(4a~4 f);4用H2O2氧化关环制得取代-3-羟基-2-取代苯基色酮(5a~5 f);5与2-氯-5-氯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含二氯五氯甲基吡啶结构的色酮类衍生物(6a~6 f),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胃癌细胞(SGC-7901)活性。  相似文献   

10.
郑玉国  薛伟  熊壮  何勇  杨涛  卢平 《合成化学》2012,20(3):281-285
2,4-二氟苯甲酸或2-氟苯甲酸与二氯亚砜经酰氯化反应,再与邻氨基苯甲酸反应后在醋酸酐中闭环,最后与取代苯并噻唑胺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的N-[2-(取代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苯基]取代氟基苯甲酰胺(6a~6i),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MTT法对6a~6i进行抑制PC3癌细胞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6a~6i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PC3癌细胞活性,其中10μmol.L-16b对PC3的抑制率为69.9%。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2个刚性很强的结构对称性巴比妥酸类化合物———环丙基螺环硫巴比妥酸化合物。通过红外、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化合物1a和1b活泼氢(N—H)的化学位移有明显区别。利用二维氢氢相关谱观察到了化合物1a结构中,环丙烷上氢质子与酰胺环上氢质子由于螺环刚性屏蔽影响使其2个环上同侧较近质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异侧较远质子之间无相关性。初步测试了2个化合物的抗小鼠电击惊厥活性:化合物1a和1b的惊厥抑制率分别为50%和70%。  相似文献   

12.
以3, 5-二氨基-1,2,4-三唑与取代苯甲醛为原料成功合成了5种1,2,4-三唑双席夫碱衍生物(D1-D5)。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除化合物D3外,其余4种化合物的活性均优于对照药物氟康唑,其中化合物D1的抑制效果约为对照药物的1.8倍,可作为抗小麦赤霉病菌的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分子对接的结果与生物活性一致,即对接结合能越小,抗小麦赤霉病菌的活性越强,且氢键是维持药物分子与受体蛋白稳定结合的关键因素。为克服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研究了活性最强的化合物D1和D2与氟康唑复配体系的抑菌作用,结果发现,m(D1)∶m(氟康唑)=1∶2、m(D2)∶m(氟康唑)=1∶1、1∶2、1∶4和4∶1时,共毒系数(CTC)值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故化合物D2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复配用剂。  相似文献   

13.
以18β-甘草次酸和2,5-吡啶二甲酸为起始原料,便捷地合成了5种含吡啶杂环多酰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全部新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由1H NMR,13C NMR及HRMS等方法得到了确证.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对所有新合成化合物的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进行了体外评价,初步发现目标系列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均具有细胞毒活性,能够有效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IC50最小值仅为0.02μmol·L-1,均优于临床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  相似文献   

14.
以吡啶-2-甲醛为起始原料,经环合、氧化、取代、水解、氯化和胺解反应,采用中间体衍生化法合成了13个新型的吡啶联噁唑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高分辨质谱表征.初步的杀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在100 mg/L浓度下有7个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为100%,其中N-4-氟苯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法,将双酰胺结构引入氟吡菌酰胺的骨架中,设计并合成了22个含双酰胺结构的氟吡菌酰胺衍生物.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鉴定,目标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离体的抑制活性以及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离体杀虫活性也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在50 mg/L的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病原菌及油菜...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条件下,μ-氧-双(三正丁基锡)分别与二苯乙醇酸、2-氯烟酸反应,合成了三正丁基锡羧酸酯(n-Bu)3SnO2CR(H2O)[R:C(OH)Ph2(1),C5NH3Cl(2)]。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配合物12均属正交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bcaP212121,配基与中心锡原子均构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12晶体中,存在着多种氢键作用,分别连接扩展成二维和三维超分子网络。初步测试表明:12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MCF-7、Hela、NCI-H460的抑制作用均大大优于卡铂,且1的抗肿瘤活性更优于2。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条件下, μ-氧-双(三正丁基锡)分别与二苯乙醇酸、2-氯烟酸反应, 合成了三正丁基锡羧酸酯(n-Bu)3SnO2CR(H2O)[R:C(OH)Ph2 (1), C5NH3Cl (2)]。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配合物12均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分别为PbcaP212121, 配基与中心锡原子均构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12晶体中, 存在着多种氢键作用, 分别连接扩展成二维和三维超分子网络。初步测试表明:12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尤其对MCF-7、Hela、NCI-H460的抑制作用均大大优于卡铂, 且1的抗肿瘤活性更优于2。  相似文献   

18.
以手性二茂铁乙胺为手性前体分别与吡啶二醛和吡啶二酮进行希呋碱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二茂铁手性亚胺膦配体,并经元素分析,^1HNMR,^31P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用这类化合物作为手性配体,研究了其金属Ru(Ⅱ)配合物对苯乙烯与重氮乙酸乙酯的不对称环丙烷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Ru(Ⅱ)配合物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N-杂环油酰胺、亚油酰胺的合成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具有天然活性的植物源成分油酸、亚油酸为先导化合物,经过酰氯化、酰胺化,引入高活性的含氮杂环,合成了7个新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测定,确认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初步进行了防治中草药半夏、太子参病害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半夏枯萎病、太子参轮纹病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α-蒎烯为起始原料,经氧化制得桃金娘烯酸(3);脂肪族二酸在POCl3作用下与氨基硫脲经脱水环合制得脂肪族双噻二唑(4a~4h); 4a~4h分别与3经脱水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桃金娘烯醛基双酰胺噻二唑化合物(5a~5h),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ESI-MS表征。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用药量为50 μg·mL-1时,5a~5h对黄瓜枯萎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桃金娘烯醛-辛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f)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60.3%,桃金娘烯醛-丁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b)和桃金娘烯醛-癸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h)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2.8%和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