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英麟 《化学教育》1997,18(4):32-32
中学化学课本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试验,是用220V交流电源。这样做演示实验有不足之处:一是不安全。二是由于电压太高,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试验时,灯泡的亮度难以区别。三是教室里没有安装电源的农村学校不能做。若用干电池做电源,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微弱小电珠不亮。我通过多次试验,安装成微型电解质溶液导电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2.
锂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蔡先进 《化学教育》1987,8(4):21-21
初中化学课本P.169[实验5--2]熔化的硝酸钾导电实验很不直观,教参及化学刊物介绍用U形管代替瓷坩埚,但受热面积宽,加热时间长,U形管一般加热易炸裂。我作了如下改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废灯泡预热后用沾冷水的毛笔,沿螺丝口将灯泡的玻璃炸裂后,用作电极。在木版上安装两个底座,下端安装上电极与上端安装的灯泡串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电解质溶液Hall效应,讨论Hall电压的测量及由此求出离子迁移数的方法,简要论述Hall效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6.
张军 《化学教育》1994,15(6):36-37
强酸(或强碱)溶液大倍数稀释后其pH值如何计算?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至少要有一种可与电解质溶液直接反应吗?  相似文献   

7.
在电解质溶液单元的迎考复习中,通过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讲练和一定数量的测试练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电解质溶液知识的结构和规律,以达到灵活应用、准确表达并促进智能发展的目的。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可从五方面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史、分类、导电机理、研究方法及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提高的途径进行了综述分析,并讨论了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锂单离子导电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是一类锂离子迁移数接近1的锂离子导体,可以有效避免阴离子移动产生浓差极化,从而提高锂电池的容量以及循环性能,成为近年来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锂单离子导电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较高的体系,并简要评述了锂单离子导电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内压与非电解质溶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热学方法,为非电解质溶液建立了一个无热溶液理论.这个理论不包含任何可调参数,完全可由纯组分的性质来预测液体混合物的过量Gibbs自由能, 倘若以知混合物的体积,还可预测其过量焓和过量熵.而这些纯组分的性质, 都与液体的内压有关, 对37 个二元系统预测结果表明, 实验值的一致性大多优于Scatchrd-Hilderand正规溶液理论及其修正型式SHFH理论.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景立  刘庆国 《电化学》2000,6(1):116-118
本文报道了 5磺基水杨酸苯氧基硼酸锂 (LiB(SO3 )C6H3 (O) (COO)OC6H5)的合成及其在乙烯碳酸酯 (ED) /二甲基碳酸酯 (DMC)及丙烯酸酯 (PC) /二甲基亚砜 (DMSO)混合溶剂中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2.
刘继能 《化学教育》2017,38(15):46-48
针对现行人教版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中溶液导电实验使用220 V交流电,利用学生电源与小灯泡等仪器连接为串联电路进行演示时存在安全隐患、仪器笨拙、组装麻烦等不足,利用碘化银电池、发光二极管等制成一体化溶液导电实验演示器,弥补了教材实验的不足,具有巧、轻、便的特点,且对于弱电解质的效果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以掺钇锆酸钡、铈酸钡,及二者的固溶体为代表的质子导电陶瓷材料,因其具有在450°C左右即可达到0.01 S·cm~(-1)的高质子导电率的优良特性~1,有望作为更高效的电解质材料应用到下一代燃料电池中,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2。然而文献上不同课题组报道的具有同样组成的质子导体电解质的导电率差别巨大,其很难仅仅由不同电解质的烧结致密度差异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15.
脲、硫脲固体电解质导电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在高比能电池、二次电池、光电池、传感器、电显色器、电容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高分子科学界和电化学界的普遍关注[1].目前的研究方向仍是寻找室温下高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材料[2,3].我们[4-6]以脲和硫脲为主体,添加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SPE,室温电导率可达6.84 × 10-3 S·cm-1,但其导电机理尚不清楚.搞清其导电机理对于认识和改进此类电解质非常有益.1实验部分1.1SPE的制备电解质由质量分数为51%脲…  相似文献   

16.
17.
付升  于养信  王晓琳 《化学学报》2007,65(10):923-929
假定纳滤膜具有狭缝状孔, 使用纯水透过系数、膜孔径及膜表面电势来表征纳滤膜的分离特征, 用流体力学半径和无限稀释扩散系数表征了离子特性. 采用扩展Nernst-Planck方程、Donnan平衡模型和Poisson-Boltzmann理论描述了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在膜孔内的传递现象, 计算了三种商用纳滤膜(ESNA1-LF, ESNA1和LES90)对同阴离子、同阳离子和含四种离子的混合电解质体系中离子的截留率, 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在纳滤膜孔内传递的主要机理是离子的扩散和电迁移, 纳滤膜对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分离效果主要由空间位阻和静电效应决定. 该模型在低浓度时对含一价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通过纳滤膜的截留率计算结果比较准确, 但对高浓度或含高价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则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电解质溶液的分子热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以圭  李春喜 《化学进展》1996,8(2):155-161
"本文从经典溶液理论及半经验模型、近代统计力学理论和分子模拟三大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电解质溶液热力学的研究进展。指出电解质溶液的研究已逐渐从经典的溶液理论和半经验模型转向用统计力学理论进行研究, 从电解质的原始模型转向非原始模型。从分子和离子的微观参数出发建立高水平的热力学理论模型, 以预测电解质溶液体系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按照De Gennes提出的标度概念,柔性高分子溶液可以划分为稀溶液,亚浓溶液和浓溶液3个区域,它们之间分别以接触浓度C^**和交叠浓度C^**为分界线.钱人元等根据聚苯乙烯溶液激基荧光强度浓度依赖性的实验结果,提出稀溶液区还应细分为极稀溶液和稀溶液两个区域,它的分  相似文献   

20.
余金建 《化学教育》1986,7(4):56-56
如何判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问题,这与教材中表述的不严密有关。高中课本《化学》(甲种本)第二册123页上写到:"溶液导电性的强弱跟单位体积溶液里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多少有关。也就是说,相同体积和浓度的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