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traditional critical membrane potential (CMP), -55—-60mV, which corresponds to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was anew investigated in guinea pig ventricular muscle fibres. The electrical and contractile responses to the stimulus during repolariz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AP), particularly from+10 to -60 mV, were observed. One third of 35 tested cells displayed testing action potential (TAP) and local response at≥-54 mV when they were stimulated by testing pulses in 37℃ normal Tyrode's solution. Potential level of TAP which occurred earliest was at -30 mV and that of local response which appeared earliest was at 0 mV during repolarization among 95 systematic tests. Most of the TAPs belonged to the slow response potential type. The ratio of TAP evoked at ≥-54 mV initial membrane potential (IMP) was as high as 86% when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37℃ 1.5 mmol KC1/L Tyrode's solution. In view of distribution of IMPs of TAPs, the CMP of ERP in guinea pig ventricular muscle fibres was more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短期低温处理后(5h,2—4℃)的豚鼠心室肌标本上,探讨了早发后去极化(EAD)的发生。在适当地驱动刺激(0.2Hz)下,复温后的心室肌标本经无钾溶液灌流后均可诱发EAD产生。EAD出现之前,动作电位于复极3期首先形成一新的“低位平台”。此平台可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其拐点恒定在动作电位复极至—47±4mV的膜电位水平。由EAD触发形成的非驱动反应呈两种电位形式,但均属低膜电位水平(—50——60 mV)的节律性活动。超速驱动无明显影响,钠泵激动剂(K~+及Tl~+)可有效而迅速地终止触发性节律活动,并使低膜电位转变为高膜电位。结果表明:“低位平台”是EAD形成的基础;钠泵的激动在消除EAD触发的节律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电位阻模型对纳滤膜的跨膜电位进行了理论解析, 考察了溶液体积通量密度、原料液浓度、阴阳离子扩散系数比、膜孔半径和膜体积电荷密度对KCl(1-1型电解质)和MgCl2(2-1型电解质)中的纳滤膜跨膜电位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通量密度的增大, KCl和MgCl2的跨膜电位线性程度增强; 两种电解质的跨膜电位均随着原料液浓度和膜孔半径的增大而下降; 在不同的考察范围内, 阴阳离子扩散系数比对1-1型和2-1型电解质的跨膜电位的影响差别较大; KCl的跨膜电位随着膜体积电荷密度的变化关于零点呈现出对称性, 而MgCl2的跨膜电位零点则出现在膜体积电荷密度为负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家鸽顶盖细胞的突触后电位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了86个家鸽顶盖细胞对电刺激视束和峡核小细胞部(Ipc)反应的突触后电位,并用荧光黄(LY)标记了13个记录细胞,根据突触后电位的类型和出现顺序,反应可分为4种类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序列(EI型),E型,I型和IE型,电刺激视束主要产生E或EI型反应,而半数以上细胞对电刺激Ipc产生I型反应。在LY标记的顶盖细胞中,有5个神经节细胞,4个锥体细胞,2个双极细胞和2个星形细胞,神经节细胞主要分布在顶盖Ⅲ和Ⅳ两层,其它细胞均位于顶盖Ⅱ层,从电记录和荧光标记看来,顶盖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其突触后电位类型似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L-Cys/SAM-CME),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AP)在L-Cys/SAM-CM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该修饰电极对AP的氧化具有催化作用,与裸金电极相比,氧化峰电位降低了68mV,峰电流增大了1.2×10-5A。本文探讨自组装膜修饰技术用于构建不可逆双安培法的可行性,利用对AP在L-Cys/SAM-CME上的催化氧化和高锰酸钾在裸金电极上的还原构建双安培检测体系,建立了在外加电压为0V条件下流动注射双安培法直接测定对AP的方法。在0V外加电压下,0.05mol/L硫酸载液中,测得对AP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7mol/L~2.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6,n=13),检出限为9.4×10-8mol/L。连续测定1.00×10-4mol/L的AP溶液20次,电流值RSD为1.90%,进样频率为80样/h。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离子液体镀液中Co、Zn的共沉积行为。ZnCl2-EMIC -CoCl2电解液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了三个电流峰,对应的电极电位分别为250mV、50mV、-200mV(vs. Zn2+/Zn)。结合EDS成分分析,可断定这三个电流峰分别对应着Co的电沉积、Co电极上Zn的欠电位沉积和Co-Zn合金的电沉积。恒电位沉积表明,当控制阴极电位在100 mV(vs. Zn2+/Zn)左右时,可得到高纯度的钴镀层;若进行恒电流沉积,则当电流密度为85mA/cm2左右时能够得到高纯度的钴镀层。对Co、Zn的共沉积机理研究表明,Co的电沉积过程和Zn 在Co上的欠电位沉积过程均受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7.
盖爽爽  江名 《化学通报》2018,81(3):253-257
Cu(II)配合物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抗肿瘤药物。本文以2-氨基-5-氯苯酚和2-喹啉甲醛合成的席夫碱作为配体,与Cu(II)络合形成配合物1。分别对配合物1和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复合物HSA-1进行体外抗肿瘤测试,发现HSA能提高配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并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通过线粒体膜电位等实验,可以推断出配合物1是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椭圆偏振法(SE)研究铅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 原位椭圆偏振参数Ψ和Δ值的变化率在CV图峰电位处同时出现极值。 通过建立单层膜模型描述“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并对椭圆偏振光谱数据进行拟合得到铅沉积层厚度随电位的变化规律。 拟合结果显示,铅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有3个不同的沉积速率,-0.20~-0.35 V之间沉积速率为0.003 nm/mV,-0.35~-0.48 V之间沉积速率为0.025 nm/mV,-0.48~-0.60 V之间沉积速率为0.116 nm/mV,由此表明铅的电沉积分为3个不同阶段:欠电位沉积阶段、欠电位沉积向本体沉积的过渡阶段和本体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发高效、稳定的电解水催化剂,我们以氧空位和磷掺杂为基础,通过原位浸泡生长和两步热处理的方法,在泡沫铁上合成具有氧空位和磷掺杂的纳米花结构作为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双功能电催化剂。CoFe2O4已被报道为一种很有前途的OER和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然而CoFe2O4在HER中表现出电导率差、电催化反应慢的特性。CoFe2O4中氧空位(Ov)的形成可以有效调控催化剂表面的电子结构,有助于产生更多的缺陷和空位,从而提高OER的活性。随后,引入磷原子填充在空位中,制备的P-Ov-CoFe2O4/IF在碱性电催化测试中展现出优异的HER和OER性能,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HER和OER过电位仅为54和191 mV,Tafel斜率分别为57和54 mV·dec-1,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将MoS2电催化剂担载在InP光阴极表面,提升了InP光阴极光电化学分解水产氢性能,确定了最优的MoS2电催化剂担载电量为15 mC·cm-2;在担载前后,开启电势由-100 mV移动至120 mV;在-0.35 V vs RHE时,电流密度由15 mA·cm-2提升至43 mA·cm-2。另外,通过改变入射光强和加入电子牺牲剂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MoS2担载InP光阴极产氢反应的限制步骤为光生电子与空穴在InP表面的复合。  相似文献   

11.
经2-氨基-5-氟苯甲酸与甲酰胺闭环、氯化反应, 合成了6-氟-4-氯喹唑啉, 然后在微波辐射下与芳香胺反应, 合成了6个新的6-氟-4-(N-芳基)胺基喹唑啉类化合物. 新化合物经1H NMR, I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体外抑瘤试验证明化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胃癌细胞(BGC823)、人乳腺癌细胞(BCap-37)均无抑制活性. 经ERK的抗磷酸化活性免疫印迹试验证明化合物对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无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在麻醉猫上用逆向刺激和细胞内记录鉴定和记录了背索突触后(DCPS)神经元。约半数细胞,逆向刺激只引起一个逆向电位。由于微电极穿刺引起的去极化,逆向电位有时呈不典型形状,但在细胞内注射超极化电流后转变成典型的逆向锋电位。其余半数细胞的逆向电位后还出现突触后活动。细胞内分析提示,这种突触后活动主要是由于经背索上行的A_β初级传入的脊髓内侧支受到激动而产生的。部分突触后活动通过单突触引起。另一部分显然是多突触反应,据信它们是由A_β轴突、背索核(DCN)下行轴突或DCPS神经元轴突本身的局部侧支引起的。上述结果表明,DCPS系统具有非丘系性质,可参与A_β传入激动的疼痛调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2-巯基嘧啶(MP)、4-氨基-2-巯基嘧啶(AMP)及4,6-二氨基-2-巯基嘧啶(DAMP)自组装修饰金电极的制备及其对细胞色素c直接电子传递的促进作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2-巯基嘧啶衍生物修饰金电极的表面形貌。细胞色素c在MP、AMP修饰金电极上能进行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峰电位差(ΔEp)分别为61 mV和86 mV,氧化与还原峰电流比ipa/ipc接近1,峰电流与电位扫描速率平方根(v1/2)呈正比,是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异相电子迁移速率常数(Ks)分别为1.4×10-3cm·s-1和5.1×10-5cm·s-1。金电极在2.0 mmol·L-1MP、AMP溶液中分别浸泡3 h和9 h,促进效果较好。随2-巯基嘧啶环上取代氨基数的增加,对细胞色素c电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及电极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MP>AMP,而DAMP基本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首次建立了牛奶中64种中性和酸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方法。样品中的残留药物用乙腈提取,经正己烷液-液分配除脂和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乙腈和甲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HPLC-MS/MS电喷雾正离子(ESI+)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下限(LOQ)为1~100μg/kg,加标回收率为54%~1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将MoS2电催化剂担载在InP光阴极表面,提升了InP光阴极光电化学分解水产氢性能,确定了最优的MoS2电催化剂担载电量为15mC·cm-2;在担载前后,开启电势由-100mV移动至120mV;在-0.35VvsRHE时,电流密度由15mA·cm-2提升至43mA·cm-2。另外,通过改变入射光强和加入电子牺牲剂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MoS2担载InP光阴极产氢反应的限制步骤为光生电子与空穴在InP表面的复合。  相似文献   

16.
在麻醉麻痹猫的腰骶髓背角,用玻璃做电极记录了脊髓投射性神经元的逆、顺向反应,并用条件-检验刺激方法,观察了颈髓刺激对有关神经元顺向反应的影响。经颈髓法逆向刺激鉴定出的脊颈束-背索突触后等三类同侧投射的投射神经元中,低阈机械感受型和广动力范围型的神经元分别为46%和54%。大多数低阈机械感受型神经元对腓神经10T和50T刺激发生相似的反应;大多数广动力范围型投射神经元对50T刺激的反应强于对10T的反应。条件性颈髓逆向刺激下,大部分广动力范围及小部分低阈机械感受型神经元的检验性顺向反应放电数目明显减少。结果提示,低阈机械感受型和广动力范围型脊髓投射神经元均可对外周Aβ及部分Aδ传入发生反应;颈髓背索或背外侧索中含有对有关投射神经元具有抑制作用的下行纤维成分。  相似文献   

17.
多巴胺修饰自组装金电极作为生物传感器测定核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衍生化接枝法制备了多巴胺(DA)-半胱氨(Cys)自组装修饰金电极(DA-Cys-SAM),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在pH 7.5的Tris-HCl底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其Epa=218 mV,Epc=120 mV,ΔE=98 mV,ipa/ipc≈1,电极反应准可逆。采用示差脉冲法(DPV)研究发现DA氧化峰电流随DNA质量浓度提高而显著变大且峰电位不变,峰电流的增加值与DNA质量浓度在1×10-7~1.2×10-5g/mL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达5×10-8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2%(n=8,5×10-7g/mL DNA)。该电极对DNA测定具有特异性,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氮杂环化合物为电化学分析底物的2-氨基-3-羟基吡啶-H2O2-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伏安酶联免疫体系测定人血清癌胚抗原(CEA).HRP催化H2O2氧化2-氨基-3-羟基吡啶的酶促反应产物,在缓冲液中-0.36 V处产生一个灵敏的伏安还原峰,借助此峰可以测定游离的HRP,进而可用于以HRP为标记物的酶联免疫分析.对酶促反应条件和测定条件的优化反应条件为:以B-R缓冲液(pH 6.0)为反应介质,在10 mL总反应液中含有1.0 mL 0.2 mol/L B-R缓冲液、3.0 mL 8.0 mmol/L 2-氨基-3-羟基吡啶溶液以及1.5 mL 0.5 mmol/L H2O2溶液,反应温度37 ℃,反应时间30 min.最佳测定条件为:B-R缓冲液(pH 7.0)为支持电解质,在10 mL总测定溶液中含有5 mL上述总反应液、1.0 mL 0.2 mol/L B-R缓冲液.测定仪器条件:起始电位0.00 V,终止电位-0.80 V,电位扫描速度400 mV/s,滴汞静止时间7 s.在最佳的反应条件和测定条件下,新体系测定游离HRP的线性范围为4.0×10-4~1.0 μg/L; 对HRP的检出限为0.12 ng/L.新体系对CEA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0~80.0 μg/L; 检出限为0.50 μg/L.为经典ELISA法的检出限的1/10.  相似文献   

19.
以单壁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基于减压过滤和电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薄膜型一氧化氮(NO)电化学传感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表征表明,减压过滤可以制备出导电性好、电分析性能优良的薄膜电极,而罗丹明B能通过电聚合在其表面形成高比表面的纳米敏感结构。这种薄膜型电化学传感器对NO具有灵敏的电化学响应,其安培氧化电流与NO浓度在7.2×10-8~2.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达3.6×10-8mol/L。将该传感器紧贴在麻醉豚鼠的肝脏表面,成功实现了肝组织细胞在L-精氨酸刺激下NO释放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20.
采用镍氨和钴氨为电解液电沉积金属钴镍,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导电性,再通过Galvanic反应快速合成了金属钴镍复合钴镍铁氢氧化物(CoNi/CoNiFe H)催化剂用于OER催化,采用XRD、SEM、XPS对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 M KOH溶液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仅有250 mV,Tafel斜率为29 mV·dec~(-1),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为制备廉价的多金属复合材料用于高效OER催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