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Hübner,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主要害虫,它除了危害玉米外,还危害高粱、谷子、棉花等作物.为了探索综合防治这种害虫的新途径,吉林和黑龙江省的有关单位已对雌玉米螟天然性诱剂做了初步试验,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结果[1].但由于雌虫体内存在这种性诱剂的含量甚微,故仅采用天然粗提物是不能解决大田应用问题的.因此,我们开展了玉米螟性诱剂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德国小蠊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卫生害虫之一.昆虫性信息素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诱剂用于害虫的综合治理.德国小蠊性信息素(blattellaquinone)因其结构不稳定而妨碍了它的实际应用.为了发现结构新颖且稳定的性信息素类似物,对blattellaquinone的结构中苯醌(A)、酯基(B)和脂肪链(C)部分进行了改造,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类似物,结构均通过1H NMR,IR和HRMS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3.
动物信息素由体内腺体分泌,广泛存在于动物的汗液、尿液和唾液中.信息素的分泌与动物的新陈代谢状态密切相关,在不同新陈代谢状态或生理状态下,动物分泌的信息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了个体非常重要的生物信息.本文简单介绍了动物信息素及其重要性,综述了动物信息素的样本预处理方法和分离分析方法,并对它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楝树皮中的川楝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川楝素是从楝属植物川楝树的韧皮或果子中分离出来的呋喃三萜类化合物,在医药上,川楝素主要用作驱蛔药,此外,它还具有明显的抗肉毒效应,能治愈致死剂量肉毒中毒的动物,在农业上,川楝素作为杀虫剂对多种害虫且有很高的活性,可用于防治各种鳞翅目幼虫,对人畜、环境及害虫天敌较为安全,故特别适用于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害虫防治,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一直对透翅蛾类(sessidae)的昆虫性信息素感兴趣。透翅蛾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蛀干性害虫,在我国主要的有七,八种,对森林、苗圃、果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开展其性信息素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生棣  于永庆  金淑萍  杨景贤 《色谱》1991,9(3):185-187
甘蔗条螟分布于我国华南和台湾等地,是危害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几年来,经轻工部广东甘蔗糖业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动物所和江苏省激素研究所等单位协作,用触角电位法和田间生测试验,发现用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Z11-16:Ac),顺13-十八烯醇乙酸酯(Z13-18:Ac)和顺13-十八烯醇(Z13-18:OH)按4∶5∶1的配比组成性  相似文献   

7.
粘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分布极广。它的危害对象包括麦类、水稻、玉米等十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1979年Takahashi等首先确定粘虫雄蛾(Mythimna Separata male)的性信息素,这是由8:1比例混合的(Z)-11-十六碳烯-1-醇乙酸酯3和(Z)-11-十六碳烯-1-醇4组  相似文献   

8.
张涛  郝双红  田瑄  张兴 《有机化学》2004,24(Z1):306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鳞翅目小卷蛾科,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苹果、梨、海棠、杏等果树.苹果蠹蛾的原发生地为欧洲,在我国最早发现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曾被农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列对内检疫对象,是当前重点防治的蛀果害虫之一[1].利用性诱剂防治害虫有不污染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优点.苹果蠹蛾的性信息素为:E,E-8,10-十二碳二烯-1-醇[2].该信号化合物同时又是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重要中间体.我们根据Schlosser-Wittig反应,采用ω-溴代辛醇三苯基膦和E-2-丁烯醛(反式巴豆醛),在苯基锂-溴化锂存在下,立体选择性合成了苹果蠹蛾的性信息素,立体选择性可达98%以上.合成路线如图1.  相似文献   

9.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改良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是在远东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其性信息素为1:1顺、反12-十四碳烯醇醋酸酯。它的合成方法国内外已有报道,但都是由合适的炔烃出发合成相应的炔键类化合物后,再将其转化成烯键。而炔烃较难获得,反应条件苛刻,产率较低。我们分别用1,12-十二碳二醇、10-十一碳烯醇为原料制得溴化(12-羟基十二烷基)三苯基膦,经强碱作用生成(12-羟基十二烷基)三苯基膦,与乙醛进行Wittig反应后,得到  相似文献   

10.
林国强  周维善 《有机化学》1983,3(5):375-380
昆虫性信息素是一种在同种雌雄虫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由于它已在害虫的测报和防治上展现了新的前景,因此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昆虫性信息素不仅是一种微量生理活性物质,而且对立体化学(几何异构和对映异构)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对它的鉴定和合成均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以棉红铃虫为例,对其性信息素的鉴定和合成方法进行讨论。一、结构鉴定棉红铃虫是世界性棉花的大害,对它的性信息素的鉴定曾比较混乱。先是在1966年由Jacobson等用85万头雌蛾,按经典方法提取和分离到1.6mg物质,鉴定为10-正丙基-反-5,9-十三双烯-1-醇乙酸酯(1)。不久,Eiter等合成了1,但生测发现1并无活性。接着Green等从大量类似物中筛选出在田间能引诱雄虫的活性物质,顺-7-十六碳烯-1-醇乙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