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算与珠心算》2006,(1):35-36
“三算结合”教学法,即口算、笔算、珠算三结合教学法,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始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珠算教育增添了光辉,更为后来珠心算的诞生奠定了一定基础。据有关资料记载,“三算结合”教学法始创于江西省宜春市第三小学的教改实验。为了解其初创始末,去年11月上旬,我们在会长王世福同志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2.
徐永忠 《数学通报》2004,(11):41-43
2002年、2003年高考数学科评价报告都特别建议“深化数学理性思维的考查”,侧重检测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以利于考查考生进入大学后继续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理性思维主要包括: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提出数学特点的问题(如存在性、唯一性、不变性、充要性等);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育评价》读后丁尔最近广西教育出版社寄来魏超群著《数学教育评价》一书.读后获益良多.数学教育评价在我国十余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本书在建立数学教育评价系统理论上走了可喜的一步,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学教育评价系...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纵观国际、国内的一些成功经验,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到我国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顾泠沅的“青浦经验”,都体现出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的思想,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要让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入每一节数学课,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着想.近年来,由于受到“数学交流”的潮流的影响,笔者力图摒弃多年来本已“得心应手”的经…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章建跃 《数学通报》2005,44(6):6-10
1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1.1关于数学教育目标 当前,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被广泛传播.一方面,这是新一轮课改提倡的,表明对数学教育目标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数学双基"存在形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双基”自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以来,经历了60年代的形成期、80年代的发展期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充实之后,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热点,同时也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优势.然而,对“数学双基”内涵的界定,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综观已有的论述,主要是从知识和教学两个角度来展开的,而对“双基”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脑海里是如何存在的,则关注较少.笔者认为,如果不了解“双基”在学生的“数学现实”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过程,就不可能对“双基”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1 目标教学法历史探源全国目标教学改革发端于 1 984年上海市开展的平面几何目标分类研究 .1 986年 9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B·S·Bloom)应华东师大刘佛年教授邀请来华讲学 ,他的“掌握学习策略”、“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我国迅速传播 ,促进了目标教学的蓬勃发展 .多年来 ,各地对目标教学研究是分散的、自发的 ,各教学环节的名称不尽一致 .在全国目标教学研讨会上 (第五、第六次 ) ,河南新乡教研室主任武镇北提出目标教学模式化 ,安徽安庆市教研室省级课题《构建四、三目标教学工程》获世界银行货款开题 ,目前已经结题 .蔡上鹤为《…  相似文献   

8.
区域形象设计作为当前的发展战略值得充分关注,同CI设计不尽相同,区域形象更加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复杂,从“发展五要素”理论模式出发,我们进行了“安徽省形象设计”的尝试,并且总结了中国大陆省级区域形象设计的一般理论原则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鼓楼人类文明"童年时期"数学文化的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超 《数学通报》2007,46(11):9-11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是当前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基本理念,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提出了“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并且建议将数学文化渗透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学习.为了丰富数学文化的内涵,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了解数学文化,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侗族数学文化及数学教育”课题(Z0609)组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从江、榕江等侗族聚居的县做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举例介绍“Seminar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高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认知水平,提炼出“Seminar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并通过实例进行论证,重点探讨了“Seminar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构建,并对整个过程的教学效果给予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任龙 《中学数学》2023,(19):11-13
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理解,让所学知识成为知识网中的一部分,并能再创造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中基于“通过设计促进理解模式”理论,构建目标导向、评价先行的“逆向单元教学设计”,以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检验其教学效果.结果明确表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2.
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它指的是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也叫做“教学的最佳期”,“最近发展区”的“最近”是基点,“发展”是目标.维果茨基认为至少可以确定学生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是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发展水平,是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教师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训练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即为“最近发展区”,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Abs从教育的功能人手,通过对创新能力的分析,得出结论“一切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皆依赖于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由此提出“问题驱动教学法”,同时给出该教学法的流程模式,并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为例对该教学法进行具体说明.trcat  相似文献   

14.
<正>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阵地,教师是阵地上起决定作用的队伍,我们工科数学同步教学法教改小组(由四位教师自愿组成)就是遵循这一宗旨,于1986年秋在水港系、机械系新生中进行“同步”教学法对比试验,历时三年,最后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工科数学同步教学法(以下简称同步教学法——教书与育人教育同步、工科数学分两条线同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上的理论与实践等三个同步)。教书与育人如何同步,经过三年的反复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其余两个同步相比,较为成熟,收到意想不到效  相似文献   

15.
主观自主式评价的序优化模型及赋权策略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主观自主式评价”的新问题,即研究如何将被评价对象作为评价人参与评价的问题,并着重分析了“个人独裁”(即完全自利)条件下被评价对象的赋权行为。本文提出“序优化目标”及“序-值优化目标”的假设,即强调或优先强调被评价对象的相对优势,较传统突出绝对优势的“值优化目标”更能贴近人的自利心理,根据假设构建了完全理性下的评价模型。此外,对有限理性下的个人赋权策略进行了归纳,给出了策略优劣对比的仿真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上述研究结论将为“主观自主式评价”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隆国贵 《数学通报》2003,(10):12-14
“截痕是什么曲线”的讨论是我在研究性实验教学法实践中设计的一个“问题链”。通过对本“问题链”的教学过程展现,用暴露法体现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法”过程。为此先叙述什么是研究性实验教学法以及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1 “研究性实验”教学法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2年普通高考数学科试题评价报告》中强调“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环境: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  相似文献   

17.
按现代教学论观点,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进行评价三大环节.在“评价”这一环节中,往往注重在单元测验、阶段测验、形成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上,而轻视甚至忽视了对学生“作业”功能的开发.在升学指挥棒的错误导向下,教学技异化为应付考试.久之,形成了“应试教学”的模式,对教学所应发挥的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功能产生了巨大制约和影响.在实施教育“转轨”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一前提下,笔者对学生的“作业”问题作了点理性的思考.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作业”概念: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中学数学教材中的"课题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学习”是日本在“问题解决”的影响下,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并于1989年作为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写进了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中国的数学教学大纲).现在“课题学习”几乎成为日本中学数学教育的主流,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根据日本数学教育学会和教育课程研究委员会对全国教师的调查表明:赞成“课题学习”的约占90%.  相似文献   

19.
陈庆菊 《数学通报》2023,(3):42-48+51
<正>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衔接.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多年来,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1]本研究结合2021年、2022新高考Ⅰ卷的数学试题,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视角分析试题命题特点,并形成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中学数...  相似文献   

20.
钱健 《数学通讯》2022,(16):1-3
深度学习的实践是课程改革深入的必需,而“5E”教学法是深度学习的一个抓手.本文基于“5E”教学法“激活→探究→解释→精致→评价”五个基本环节对“函数的零点”进行深度概念知识解析,努力让数学概念教学走向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