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b~(2+)对核糖核酸酶活性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各种光谱学手段研究了Pb2 +对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2 +可提高酶活性,高浓度则严重抑制酶活性,这是因为在高浓度下Pb2 +能完全竞争出核糖核酸酶中的Ca2 +,荧光滴定显示核糖核酸酶可结合 3个Pb2 +.利用EXAFS表征出Pb2 +已结合到核糖核酸酶主链氨基酸残基上,与N或O发生了配位,Pb—N(或O)键长分别为 0.2 42nm和 0.312nm,配位数均为 2.圆二色谱测试进一步表明高浓度的Pb2 +结合使核糖核酸酶的二级结构遭到严重破坏,α 螺旋含量、β 折叠及 β 转角大量下降,无规则卷曲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Pb2+对胰蛋白酶活性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胰蛋白酶介质中加入Pb2+, 研究其对胰蛋白酶活性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2+对酶有激活作用,高浓度则严重抑制酶活性。在高浓度下,Pb2+能完全竞争出胰蛋白酶中的Ca2+而结合到了胰蛋白酶上,其EXAFS的测试表明Pb2+与多肽链氨基酸残基上的氨基或羧基发生了配位,配位数为2,Pb-N或Pb-O键长为0.241nm。圆二色谱测试表明高浓度的Pb2+结合使胰蛋白酶的二级结构被破坏,α-螺旋含量、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下降,β-折叠增加,因而使酶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离子对猪胰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在α-淀粉酶介质中加入Ce^3 ,Cd^2 和Pb^2 ,研究其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高浓度则严重抑制酶活性。在高浓度下,Ce^3 ,Cd^2 和Pb^2 能完全竞争出α-淀粉酶中的Ca^2 。荧光滴定结果表明,Ce^3 ,Cd^2 和Pb^2 不仅可能完全占据Ca^2 的结合位点,而且还可能在Ca^2 的结合位点以外的氨基酸残基上结合,从而导致酶的构象改变。  相似文献   

4.
张鲲  任晓君等 《催化学报》2003,24(2):97-102
以β-环糊精(CD)为酶模型,将Te引入β-环糊精中,成功地合成出一种新的水溶性好,活力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小分子模拟物2-TeCD,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Wilson辅酶偶联法,间接测定了2-TeCD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还原H2O2的GPX活力为46.7U/μmol,与文献报道的数据相比,2-TeCD的GPX活力最高,通过考察2-TeCD催化GSH还原H2O2反应的动力学,发现反应初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双倒数曲线为一组平行线表明2-TeCD所遵循的催化剂可能为三转移乒乓机制,通过考察自由基捕获剂2,4-二叔丁基甲基苯酚对酶促和自发反应速率的影响,发现2-TeCD催化的酶促反应为非自由基机理。通过考察酶不可逆抑制剂碘乙酸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发现2-TeCD催化反应过程中不生成碲醇中间体,由此推测出2-TeCD的催化循环经历碲硫化合物,次碲酸硫酯和次碲酸中间体,该催化循环与含硒GPX小分子模拟物所经历的催化循环不同,以及环糊精对底物具有识别与结合的能力,可能是2-TeCD具有高GPX活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β-环糊精(CD)为酶模型,将Te引入β-环糊精中,成功地合成出一种新的水溶性好、活力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小分子模拟物2-TeCD,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Wilson辅酶偶联法,间接测定了2-TeCD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还原H2O2的GPX活力为46.7U/μmol,与文献报道的数据相比,2-TeCD的GPX活力最高.通过考察2-TeCD催化GSH还原H2O2反应的动力学,发现反应初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双倒数曲线为一组平行线,表明2-TeCD所遵循的催化机制可能为三转移乒乓机制.通过考察自由基捕获剂2,4-二叔丁基甲基苯酚对酶促和自发反应速率的影响,发现2-TeCD催化的酶促反应为非自由基机理.通过考察酶不可逆抑制剂碘乙酸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发现2-TeCD催化反应过程中不生成碲醇中间体.由此推测出2-TeCD的催化循环经历碲硫化合物、次碲酸硫酯和次碲酸中间体.该催化循环与含硒GPX小分子模拟物所经历的催化循环不同,以及环糊精对底物具有识别与结合的能力,可能是2-TeCD具有高GPX活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 L n Ba B9O16(L n=L a,Y)的结构特性 .L n Ba B9O16为单斜晶系 ,其中 L a Ba B9O16的晶胞参数 a=1.36 6 0 nm,b=0 .7882 nm,c=1.6 2 53nm,β=10 6 .15°;YBa B9O16的晶胞参数 a=1.3476 nm,b=0 .7776 nm,c=1.6 0 4 0 nm,β=10 6 .38°.荧光光谱研究表明 ,这两种化合物结构不同 ,Y3 +在 YBa B9O16结构中处于中心对称格位 ,而 L a Ba B9O16中 L a3 +的格位则无中心对称性 .Gd3 +部分取代 L a Ba B9O16∶ Eu3 +中的 L a3 +可改善 Eu3 +离子的发光性质 .L a Ba B9O16∶ Eu3 +在真空紫外区的吸收比较弱 ,这可能与硼氧比较小有关 .  相似文献   

7.
王伟  寇元  田中庸裕 《化学学报》2003,61(2):295-297
在超稀浓度条件下ω[Pb(OAc)2]或ω[Pb(OAc)4]<0.2,我们使用EXAFS方法对 溶解在离子液体中的铅化合物的局域结构进行了研究。从结果中可以看出,Pb (OAc)4的铅中心在(0.200±0.003)nm处有8个氧近邻,而Pb(OAc)2的铅中心在( 0.225±0.003)nm处有6个氧近邻。但是溶解在离子液体中的铅化合物均具有较低的 配位数(一般小于4),这显示出离子液体具有较低的配位性能。另一方面,铅中 心与最近邻氧的原子间距有较大的变化。例如:溶解于[bmim]PF6的Pb^4+的Pb-O间 距为(0.186±0.005)nm,配位数仅为2.4,从Fourier变换谱上可清楚地看出有第 二配位壳层的贡献;溶解于[bmim]PF6的Pb^2+的Pb-O间距也明显地小于纯样品中 Pb-O的间距。相比之下,溶解于[ bmim]BF4的铅离子显示出的Pb-O间距与纯样品几 乎没有差别,对于Pb^2+为0.223nm,而对于Pb^4+为0.210nm。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鹰嘴豆发芽种子的β-半乳糖苷酶Ⅰ和β-半乳糖苷酶Ⅱ在催化水解邻硝基苯酚-β-D-半乳糖苷酶促反应中的催化性质和反应动力学,求得不同反应温度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rm和反应活化能Ea等动力学参数,并以各种特征化学修饰剂对β-半乳糖苷酶Ⅰ中的活性基团进行了化学修饰。关联修饰情况与酶活性的关系,推知β-半乳糖苷酶Ⅰ中有色氨酸和巯基存在。它们是酶活性中心的组成基团,而该活性中心至少含有1个色氨酸和2个巯基,探讨了酶的活性位及其催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β-PbO2纳米棒及Pb3O4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NaClO在碱性溶液中与Pb(Ac)2进行氧化反应直接合成出直径为10-20nm、长度为400nm、长径比达20以上的纯相β-PbO2纳米棒,对所得β-PbO2在420℃下进行热解,得到晶粒尺寸为20nm左右的Pb3O4。对液相氧化反应的温度、时间、氧化剂浓度、pH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获得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所得产物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鹰嘴豆发芽种子的β-半乳糖苷酶I和β-半乳糖苷酶Ⅱ在催化水解邻硝基苯酚-β-D半乳糖苷酶促反应中的催化性质和反应动力学,求得不同反应温度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rm和反应活化能Ea等动力学参数,并以各种特征化学修饰剂对β-半乳糖苷酶I中的活性基团进行了化学修饰。关联修饰情况与酶活性的关系,推知β-半乳糖苷酶I中有色氨酸和巯基存在。它们是酶活性中心的组成基团,而该活性中心至少含有1个色氨酸  相似文献   

11.
米璇  朱若华 《色谱》2010,28(2):209-214
建立了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同时分析检测中药半枝莲药材及其膏剂中黄芩素、柚皮素、汉黄芩素、野黄芩苷、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原儿茶酸7种有效成分的方法。半枝莲样品中7种有效成分经甲醇超声提取。实验考察了运行缓冲溶液的pH值和浓度、添加剂、检测波长、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重要参数对目标物分离的影响。得到的优化条件为: 运行缓冲液50 mmol/L硼砂-0.20 mol/L硼酸溶液(pH 8.4),含8.5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离电压25 kV,检测波长260 nm和335 nm。在此条件下,7种组分于12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各组分在8×10~6~3.2×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65~0.9999;检出限为7.0×10~8~2.0×10~6mol/L;回收率均大于85%。该方法提取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以用于中药半枝莲中7种有效成分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血红蛋白模拟过氧化物酶催化反应体系的极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极谱分析法研究了血红蛋白催化H2O2氧化邻苯二胺(OPD)的反应体系.血红蛋白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功能,它能够催化OPD-H2O2的反应生成一种具有电化学活性的产物,该产物在滴汞电极上-0.64V(vs.SCE)产生一个峰形良好的极谱还原峰.优化了血红蛋白的催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反应产物的极谱测定条件 在最佳条件下,该体系可用于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线性范围为2.0×10-9~2.0×10-7mol/L,检测限为1.0×10-9mol/L;也可用于痕量H2O2的测定,线性范围为1.0×10-6~2.0×10-4mol/L,检测限为1.0×10-6mol/L.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以金属钛为基底, 在丙酮蒸气和无催化剂条件下, 通过高温反应, 直接在金属钛片上一步合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TiO2@C纳米纤维阵列. 由于TiO2@C纳米纤维阵列在金属钛片上分布均一, 与金属钛基底有良好的结合力和电接触性能, 可直接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电极. 进一步的电化学检测表明, 该电极对铁氰化钾及多巴胺等物质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 对多巴胺检测灵敏度高, 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4 mol/L, 检测限达2.45×10-8 mol/L. 该电极有望在生物传感、环境分析及药物分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L-络氨酸修饰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CV)探究了pH值、扫描速率对槲皮素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槲皮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聚L-络氨酸修饰电极在pH值为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槲皮素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能力。在6.21×10~(-5)~6.9×10~(-4) mol/L范围内槲皮素的浓度与相应的检测信号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10~(-6) A)=-1.034 8-0.099 39c(10~(-4) mol/L),线性相关系数R=-0.987 87,检出限为2.07×10~(-5) mol/L(S/N=3)。电化学分析方法简易快捷、重现性和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锌-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基于该复合材料构制了一种新型双酚A传感器,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含8.0×10-5mol/L CTAB的p 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双酚A在0.573V处出现1个不可逆的氧化峰,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8~4.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对模拟环境水样中双酚A进行3次平行测定的回收率在96.3%~101.9%之间,相对误差在1.2%~3.8%范围内。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间苯二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在甲醛存在条件下,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氧化间苯二酚而发生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的间苯二酚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测定间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5.0×10-9~1.0×10-4mol/L,检出限为3.0×10-9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3.5%(1.0×10-6mol/L间苯二酚,n=11).该法应用于测定水样中加入的间苯二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芦丁在pH 3.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在玻碳电极的吸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芦丁在本试验条件下存在一个准可逆的双电子双质子转移过程.建立了用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定芦丁含量的方法.在4.6×10-7~1.8×10-6mol/L范围内,芦丁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8mol/L.利用本法测定了槐花中芦丁的含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碳糊电极阳极吸附伏安法测定环丙沙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兰花  王俊芬  黎拒难  高朋 《化学研究》2005,16(1):59-61,75
报道了用碳糊电极阳极吸附伏安法测定环丙沙星的新方法.在 0. 40mol/L的NH4Ac HAc(pH4. 30)缓冲液中,使用JP 303极谱分析仪,环丙沙星在碳糊电极 (CPE)上有一灵敏的吸附伏安氧化峰,峰电位为1. 12V(vs.SCE).该氧化峰的二阶导数峰电流与环丙沙星的浓度在 8. 0×10-9 ~8. 0×10-7 mol/L(富集 90s)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 0. 998 8,检出限为 4. 0×10-9 mol/L(S/N=3,富集 110s).探讨了环丙沙星在碳糊电极上的伏安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并且成功应用于人体尿样中环丙沙星含量的测定.加入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5. 5%至 103. 9%之间.  相似文献   

19.
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百草枯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容  蒋晓丽  何晓英  李江 《应用化学》2009,26(7):816-821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钠基蒙脱土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百草枯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计算了电极过程的部分动力学参数:电极的电活化面积Aeff=2.108mm2,扩散系数D=5.73×10-4cm2/s。用方波溶出伏安法优化了测定参数,测定了浓度与峰电流ipa1的线性关系,发现ipa1与百草枯浓度在9.660×10-7~3.865×10-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297×10–7 mol/L,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际水样中百草枯的含量,增敏回收率为:94.55%~108.25%。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氧氟沙星对联吡啶钌(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二氧化硅-联吡啶钌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电化学发光检测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利用溶胶-凝胶(sol-gel)固定化稳定的优点和纳米碳管的电催化作用,提高了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氧氟沙星浓度在4.0×10~(-6) ~1.0×10~(-4)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4 8),检出限(S/N=3)为2.0×10~(-6) mol/L.连续平行测定2.4×10~(-5) mol/L的氧氟沙星溶液 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