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体燃料爆炸抛撒近场阶段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珏  刘家骢 《爆炸与冲击》2000,20(3):215-220
对液体燃料爆炸抛撒的复杂过程进行简化 ,建立了近场一维轴对称气相流动的数学模型 ,给出了变质量运动边界的处理方法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 ,计算所得r t曲线与试验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数值模拟预测了在不同比药量条件下 ,燃料抛撒近场阶段内重要参量变化与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燃料爆炸抛撒成雾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了合理设计云雾爆轰装置 ,对液体燃料爆炸抛撒规律作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获得 6~ 2 5 0kgFAE装置云雾形成的若干重要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给出了云雾膨胀的相似律 ,并研究了爆炸抛撒过程中近场与远场阶段特性 :用一个简化的解析模型描述了液体燃料的近场膨胀 ,给出了液体燃料在加速阶段的极限速度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远场云雾的物理特性 ,给出了云雾速度场及云雾内部燃料浓度与燃料蒸汽浓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液体燃料空气炸药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体燃料的爆炸抛撒形成的云雾运动作了数值模拟。建立了多相流模型与算法,给出了云雾区的速度场与燃料浓度分布。云雾的外形变化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液体燃料爆炸抛撒近场阶段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体燃料爆炸抛撒的复杂过程进行简化 ,建立了近场一维轴对称气相流动的数学模型 ,给出了变质量运动边界的处理方法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 ,计算所得r t曲线与试验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数值模拟预测了在不同比药量条件下 ,燃料抛撒近场阶段内重要参量变化与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燃料空气炸药(FAE)装置爆炸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胜利  刘家聪 《实验力学》1995,10(3):203-209
燃料空气炸药(FAE)装置在一次点火后,液体燃料在中心装药爆轰驱动下,抛撒在空气中形成燃料空气云,用高速摄影记录了该燃料空气云的形成过程。为达到所要求的气云形状,在对高速摄影照片充分分析折基础上,本文对FAE装置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燃料空气云在二次点火后实现爆轰,本文测量了沿地面主力学线的压力时间曲线,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TVD格式与瞬时爆轰模型时燃料空气云爆炸场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得到了  相似文献   

6.
动能杆定向抛撒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反导动能杆的定向抛撒 ,应用数值模拟软件AUTODYN 2D对动能杆的定向爆炸驱动和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 ,获得了杆条抛撒速度和飞散角等变化规律。即在杆条排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 ,随装药弧度的减小 ,杆条的飞散角增大 ,而杆条飞散的平均速度则随装药弧度的减小而减小。与所进行的动能杆定向抛撒装置试验对比 ,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的系列实验,总结分析了抛撒液体尺寸、爆炸装药量、抛撒液体性质等对液体抛撒运动过程、抛撒半径及液体抛撒作用时间的影响,发现强冲击波作用下液体抛撒速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不同的实验参数对衰减系数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多爆源云雾爆炸波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三维全N S方程出发,用二阶迎风TVD格式,针对贴地和近地三种不同的爆源位置,研究了两团云雾爆炸后爆炸场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模拟多爆源爆炸后冲击波的传播和爆炸场复杂的波系结构。压力分布可确定爆炸场任意位置的压力时间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液体的爆炸抛撒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液体爆炸抛撒过程设计了实验装置,利用高速摄像仪进行记录。通过研究不同中心装药量和 填充液体的抛撒过程,发现在壳体破裂后,液体沿裂缝处向外飞散。药量较小时,液体分散成树枝状形态,然 后破碎成液滴;药量较大时,则形成液体环状区。对于不同粘度的液体,环状区分别由小液滴及已雾化、汽化 的液体,或大液滴、液体丝及液膜等组成,抛撒过程中其宽度越来越大,大液滴、液体丝及液膜等也逐渐破碎成 细小的液滴。  相似文献   

10.
通过高速录像记录3种质量不同、长径比为1.5~2.3的燃料空气炸药(FAE)装置爆炸抛撒过程的实时结果,用专门的软件对图像进行了处理。以装置上端盖为基准对解体时间进行了初步估算,由此给出了燃料初期射流量的理论估算式,结合试验结果计算了燃料的射流量。结果表明,燃料的射流量与装置的高度、装置的材质和燃料的密度等因素有关,实验研究的3种装置射流量均大于总燃料量的10%。  相似文献   

11.
基于离散爆轰思想,进行了小药量无约束空间固、液相燃料空气炸药(fuelairexplosive,简称FAE)弹体的野外一次引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固、液相FAE弹体的爆炸效果均明显优于等质量的TNT装药;固相FAE弹体一次引爆后的云雾分散规律和爆炸压力场分布不同于液相FAE弹体。在本实验装置条件下,固相FAE弹体的远场超压增长峰值虽未超过等质量的液相FAE弹体,但其火焰持续时间却比等质量液相FAE弹体的长。若仅考察弹体云雾最大半径,固相FAE弹体并不比等质量的液相FAE弹体优越太多,但固相FAE弹体的爆炸作用体积增大较多。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维有限元程序(LS-DYNA)模拟了射流侵彻放有V型夹层炸药靶板的过程,并与无V型夹层炸药等情况进行了对比。V型夹层炸药爆炸后,运动的两组面板和背板对射流有严重的干扰和切割效应,导致射流偏转、弯曲、着靶点分散,使射流的侵彻深度下降约30%~90%,V型夹层炸药结构干扰程度随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呈递增趋势。V型角的变化对射流的侵彻深度干扰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赵铮  李晓杰  陶钢 《爆炸与冲击》2009,29(3):289-294
爆炸压实过程中多孔体的孔隙闭合程度对压实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利用LS-DYNA有限元程序,对无氧铜中的圆形孔隙塌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在6 GPa的冲击压力下,孔隙闭合时不同边界区域会发生爆炸焊接和射流侵彻,这2种结合机理可以使材料结合更牢固,提高材料的致密度和机械强度,实现高质量的爆炸压实。  相似文献   

14.
液体燃料云雾爆轰参数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液体燃料云雾爆轰机理,借助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立式爆轰管,并采用升降法和烟迹技术,对环氧丙烷等液体燃料云雾爆轰参数(爆速、爆压、临界起爆能和爆轰胞格尺寸)与当量比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环氧丙烷的爆速和爆压随当量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平缓减小;碳氢液体燃料云雾爆轰的临界起爆能与当量比呈U型关系,最佳值点偏向富燃料一侧;临界起爆能的大小与燃料的分子结构和挥发性有密切关系,IPN和PO 临界起爆能相当,而烷烃类临界起爆能均较大。环氧丙烷在25和50 ℃时的爆轰胞格宽度与当量比皆呈U型关系,最小值点偏向富燃料一侧;气相爆轰胞格宽度比云雾爆轰略小。常温下环氧丙烷云雾爆轰主要由气相反应所控制。  相似文献   

15.
FAE爆炸波对地面目标作用的三维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二阶迎风TVD格式 ,对多组分全N S方程进行全耦合数值求解 ,研究了近地空中环氧丙烷 (C3H6 O)形成的圆柱形云雾爆炸波和地面作用问题 ,得到了对目标作用前、后冲击波的传播和波系结构的演化以及不同时刻爆源组分的分布。对目标表面计算单元的压力进行面积加权平均 ,得到目标各表面平均超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压力值的动画显示表明了目标表面所受载荷的大小和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修改初、边值条件 ,本文的方法和开发的软件可对任意形状云雾爆炸波与目标作用问题进行综合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爆炸驱动固/液介质抛撒混合过程设计了透明双层抛撒装置。采用高速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抛撒装置壳体破碎和固/液界面、固/液介质抛撒形态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壳体裂纹的产生和断裂首先出现在轴向方向;固/液界面在外层壳体破碎之前清晰可见,表明固/液介质的混合主要发生在壳体破碎之后;导爆索驱动下呈现滑移爆轰驱力特征,介质抛撒形状呈倒圆台形,不同截面处的介质运动速度随截面到起爆端轴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赵跃堂  梁晖  范斌 《爆炸与冲击》2007,27(4):352-357
应用流体弹塑性力学的框架描述了爆炸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介质的本构模型,包括体积压缩关系和强度关系。应用LS-dyna软件分析了三相饱和土介质中的爆炸波传播及其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并与先前完成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饱和土中爆炸波传播的一些特殊现象被重现,表明本构模型的描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吸气式激光推进推力产生机理的数值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二阶精度的Roe格式,分别采用完全气体模型和高温平衡气体模型,对激光引致的激波在流场中的传播以及轴对称激光推力器的推力产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大气吸气模式激光推进的推力产生机理。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平衡气体模型可以更精确地模拟等离子体流场的演化过程,计算所得的冲量耦合系数与已有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