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是临时储藏于活性污泥的微生物体内的能量和碳源聚合物,是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塑料。为了研究碳源对PHAs结构的影响,本采用乙酸钠、丙酸钠为碳源在厌氧条件下培养活性污泥得到2种不同的PHAs样品,通过^1HNMR、^13C NMR和GC-MS谱图确定其组成和比例:以乙酸钠培养活性污泥得到PHAs样品的单体组成以3—羟基丁酸酯(3-hvdroxybutyrale,3HB)为主,x(3HB)/x(3HV)(3-hydroxyvalerate,3-羟基戊酸酯)为93.9l:6.09;以丙酸钠培养活性污泥得到PHAs样品的单体组成主要以3HV为主,除3HB、3HV外,另外还有2—甲基—3—羟基丁酸酯(2—methyl-3-hydroxybutyrate,2M3HB)和2—甲基—3—羟基戊酸酯(2-methyl—3-hydroxyvalerate,2M3HV),3HB/3HV/2M3HB/2M3HV的摩尔比为28.66:63.13:2.55:5.66。由此可见采用不同碳源培养活性污泥所得到的PHAs的单体组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通过微生物和植物方法来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 PHA)是一系列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目前已发现有超过150种组成单体不相同的PHA聚合物。由于最常见也是研究最广泛的PHA——聚3-羟基丁酸(PHB)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且其降解产物3-羟基丁酸(3HB)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功能,PHA相关材料在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介绍了不同单体组成的PHA在修复骨缺损、愈合皮肤伤口、重建神经和递送药物等不同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对应的材料制备方法及组织修复机制,为后续PHA的生物医疗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应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构建出一株大肠杆菌脂肪酸降解基因B(fadB)缺陷型菌株KM32B(fadB∷Tet),该方法不需克隆和第二轮PCR,只需要一对各70个碱基的引物,引物的前45个碱基分别与大肠杆菌目的基因的3′和5′互补,后25个碱基分别与抗性(四环素Tet)基因的3′和5′互补,将PCR产物,即抗性基因两侧各带与目的基因3′和5′互补的45个碱基的片段,通过高频电转化入大肠杆菌KM32菌株,重组子经PCR验证整个fadB基因区域因被四环素基因置换而敲除,将两种Burkholderia caryophylli AS 1.2741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酶基因,phaClBc和phaC2Bc,在此缺失突变株中进行了表达。结果表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合成能力较相同条件下的野生型大肠杆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羟基乙酸均聚物PGA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实验室合成的羟基乙酸二聚体乙交酯为原料,经乙交酯开环聚合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羟基乙酸,对乙交酯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开环聚合成的均聚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体结晶次数、催化剂浓度、聚合时间等条件是影响聚合物特性黏度系数的重要因素.合成了满足要求的聚乙交酯,并提供了合理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
聚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活性污染好氧/厌氧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3-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是临床储藏于活性污染的微生物体内的能量和碳源聚 的,是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塑料,文中探索把性污泥用于生产PHB的可能性,研究重点是如何增加活性污泥内PHB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没有经过特别驯化的活性污泥,以乙酸盐为过量碳源,厌氧条件培养,PHB含量达污泥干重的11.85%;好氧条件培养,PHB的含量达污泥干重的12.95%;而好氧-厌氧条件培养,PHB的含量达污泥干重的18.49%,产物经核磁共振谱图分析证明其主成分为PHB。  相似文献   

8.
用国产多碳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相应的β─羟基酸化合物,给出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多碳脂肪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聚羟基丙酸乙酸膜的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GPC、NMR及DSC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聚羟基丙酸乙酸(PLGA)降解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吸水率、失重及玻璃化温度的变化,并探讨了PLGA的体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降解温度高于10℃时,PLGA进行均相降解;温度低于10℃时,进行非均相降解。  相似文献   

10.
聚羟基脂肪酸脂(PHAs)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HAs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可完全生物降解。通过PHAs的发现、发展过程,提出寻找可合成短链和长链单体共聚的微生物已成为PHAs家族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根据PHAs的生物活性、机械特性,说明其将会在生物医用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等高附加值的领域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好氧/厌氧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活性污泥好氧/厌氧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林东恩$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0 @张逸传$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0 @郭世骚$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0 @沈家瑞$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种泥,研究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过程及其机制.UASB在污泥负荷(SLR)0.25kg(COD)/(kg(VSS)·d)和水力负荷(HLR)0.1m3/(m2·h)的条件下启动后,通过分阶段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逐步将SLR和HLR提高到0.52kg(COD)/(kg(VSS)·d)和0.3m3/m2·h,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成功培育出了厌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先后经历了污泥驯化期、微生物聚集体形成期、初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次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成熟颗粒污泥形成期5个时期.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机制整体上符合二次核学说,其中初生颗粒污泥的形成符合黏液学说,而次生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与目前已报道的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不同,其内核是由初生颗粒污泥破碎后的碎片组成,产甲烷丝状菌和其他细菌通过插入碎片中或者附着于碎片表面的方式形成聚集体,并逐渐发展成为次生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3.
解偶联代谢对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减少活性污泥法中剩余污泥的产生,采用解偶联剂对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剩余污泥进行减量化研究。研究比较了5种化学解偶联剂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减量化短期效应以及对基质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影响其作用的因素和解偶联剂在水和污泥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解偶联剂,减量化效果差异明显,硝基类化合物比含氯类化合物的污泥减量化效果好。所有解偶联剂在对微生物进行解偶联的过程中并不影响微生物对基质的降解去除效果。污泥产率随着解偶联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所选择的温度范围内(20℃~30℃),温度对解偶联作用的影响甚小;酸性条件能提高解偶联剂对污泥的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用于焦化废水处理的好氧颗粒活性污泥和传统普通活性污泥的同步培养及其对COD和NH3-N的脱除特性比较。设置反应器1(R1)和反应器2(R2)两个平行装置,R1用作普通活性污泥的培养,R2用作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两者均采用普通好氧曝气并以相同的进水在好氧厌氧交替工艺下同步运行,R2在出水前加5 min曝气和5 min沉淀。R2内培养出好氧颗粒活性污泥,颗粒直径0.5~2 mm,含水率为95%,污泥质量浓度(MLSS)为3101~6203 mg/L,污泥沉降指数(SVI)为100.5~128.7 mL/g。经对COD质量浓度380~1 200 mg/L和NH3-N质量浓度63.7~134.4 mg/L的焦化废水处理,COD和NH3-N同时去除率达到80%以上,优于R1的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废水pH值、温度和固液比等因素对污泥活性炭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Cd2+浓度为40 mg·L^-1、Zn^2+浓度为10 mg· L^-1、Pb2+浓度为10 mg·L^-1、Cu^2+浓度30 mg·L^-1,吸附90 min,pH值为4,温度为25℃,固液比为10g·L^-1的条件下,污泥活性炭对废水中Cd^2+、Zn^2+、Pb^2+、Cu^2+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均在53%以上.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模型(ASM)是表述废水中各种污染物质与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之间的复杂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包括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BSM1模型、ASM-SST模型、ASM-ASS模型、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活性污泥2d模型(ASM2d)、活性污泥3号模型(ASM3)、FCASM3模型等。对这些模型做了评价和比较,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需要在活性污泥法机理、模型参数的确定和相关软件方面开发上多做研究,在水处理工艺设计以及水质监测方面多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破壁方法对活性污泥总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别采用酶法、化学法、珠磨匀浆法和反复冻融法对活性污泥样品进行破壁,提取总DNA,并通过提取的核酸总量、纯度、片段分布情况、是否含有聚合酶链反应抑制剂以及基因间隔序列(ITS)扩增产物多态性等5个指标来评价不同的细胞破壁方法对活性污泥总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法的优势最明显,提取的总量最多,大片段提取效果好,虽然杂质较多,但不影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的偏倚性最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从AAA工艺多年运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工艺运行的最佳工况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套自制碳化装置,研究了通过添加类胞外聚合物(EPS)组分所带来的碳化污泥吸附性能的变化。选取淀粉和黄腐酸分别模拟EPS中的糖类和腐殖质两类物质,对添加比例、碳化温度、碳化时间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碳化温度450~600℃下,模拟腐殖质类添加腐殖酸的方法能更好地提高碳化污泥产物的吸附性能。添加淀粉的比例越大越不利于碳化产物的吸附性能,添加黄腐酸污泥的碳化产物对Cu2+的吸附量随添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最佳碳化时间为60 min,时间过长则吸附量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20.
双酚A的活性污泥法处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双酚A(BPA)废水的效果、降解动力学特性和净化机理。结果表明:污泥驯化与否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驯化污泥对双酚A降解率可达90%以上。测得的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qm ax)为0.35-d 1,半饱和常数(Ks)为15.5 m g/L,降解速率较慢。活性污泥法处理时BPA的去除主要是生物降解起作用,吸附作用很小,BPA不会在剩余污泥中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