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89-89
库什因为精确测定电子的磁矩大于理论值、从而导致对量子电动力学的重新考虑和各种修正,与兰姆共获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库什在哥伦比亚大学与物理学家拉比肌从事磁场对原子束的影响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究雷达,1946年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次年库什通过精密的原子束研究,证明电子的磁性与原有的理论不符,随后精确地测定了多种原子、分子中的电子的磁矩和核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3
汤川秀澍因对亚原子粒子理论的研究获得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5年他提出了一种核力理论,正确预言了介子的存在。介子是质量处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瞬变粒子。汤川秀澍1929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后留校任教,1938年获大阪帝国大学博士学位。重返京都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1939-1950),他还曾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职,1953-1970年担任京都基础物理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小赫兹是赫兹的侄子,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为德国打仗,曾负重伤。小赫兹和富兰克一起研究,确立了原子内部结构的量子化特性,并和他共享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8年任柏林夏洛滕堡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由于他是犹太血统,在希特勒当权以后,于1934年被迫辞去教授职位。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是留在德国并幸免于死。他被苏军先头部队俘获,从1945年起,在前苏联和民主德国工作。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5
伦琴因为发现X射线,1901年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宣布了现代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发生了革命。伦琴是斯特拉斯堡大学、吉森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895年,伦琴进行阴极射线管中电流的实验时,观察到附近的一块氰亚铂酸钡在管中通电时发光。据此建立理论:当阴极射线(电子)撞击管的玻璃壁时,形成了某种未知的辐射,穿过室内,照射某些化学样品而引起荧光。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7-117
邮票N10是日本1990年为纪念仁科芳雄诞生100周年、日本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动转50周年和放射性同位素在日本应用50周年而发行的。仁科芳雄是长冈半太郎的学生,他建造了日本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所用的是劳伦斯的图纸。日本的放射性同位素首先是在他这台回旋加速器上生产出来的。他在量子电动力学中也有贡献,有计算自由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截面的克莱因一仁科芳雄公式。仁科芳雄的理化研究所对日本科学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杰出的日本物理学家都和仁科芳雄学派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72
赫姆霍兹对生理学、光学、电动力学、数学和气象学均有十分重要的贡献,最著名的是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出生于波茨坦。1838-1843年在柏林威廉医学院学习。1848年任柏林解剖陈列馆助手和柏林美术专科学校特聘教授。1855年任波恩大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1871年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1888年任柏林物理技术研究所所长,直至去世。他研究了眼睛的光学结构后,发明了检眼镜和眼膜曲率计。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3-113
长岗半太郎188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去德国和奥匈帝国进一步深造。他对原子结构很有兴趣。当时,人们已知道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汤姆孙设想原子是带正电的球体,电子散布在球体表面和内部。长岗半太郎不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正电体,电子则像行星环绕太阳,或像土星的光环那样环绕行星运行。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1-161
韦尔特曼和霍夫特于1971年实现了弱电统一理论的重正化。霍夫特足他的博士生。他致力于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符号演算程序对量子场论巾的复杂公式进行简化。霍夫特取得了突破。他们的方法也适用于量子色动力学,因此他们为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用他们的方法算出的顶夸克的质量,与后来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他和霍夫特因这一贡献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22
玻耳兹曼1866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格拉茨、慕尼黑、莱比锡任数学和物理学教授。19世纪7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阐明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性质。一个系统接近热力学平衡态是因为平衡是物质系统压倒一切的最可能的状态;系统的各部分在一定温度下的能量分布引申出能量均分理谳麦克斯韦一玻耳兹曼定律)。说明了一个原子在每个不同方向的运动的平均能量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43
德布罗意(L)首先提出电子和原子都具有波动性的理论,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曾祖父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处死。他冲破家庭传统,选择科学研究为终生职业。1924年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他在彭加莱学院任理论物理学教授直至1962年退休。1924年发表他著名的电子波动理论论文。当时光的波粒二象性刚被证实。他把这种二象性扩展到物质,解决了原子内的电子运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27
布拉坦的少年时期是在牧场上度过的。他1924年毕业于惠特曼学院(在华盛顿州),192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贝尔电话实验室,成为一名物理学研究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那里从事潜艇磁探测的工作。他同肖克利刚和巴丁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享发明晶体管的荣誉。1967年,他接受惠特曼学院的聘请,担任了自己母校的教授。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赫兹第一个播出并接收了无线电波。1880年在赫姆霍兹指导下以优异成绩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3年开始研究麦克斯韦姻的电磁理论。1885-1889年任卡尔斯鲁厄工业学院物理学教授时,在实验室产生了无线电波,测量了波长和速度。他指出无线电波的振动性及它的反射和折射的特性,与光波和热波相同。结果他确凿无疑地肯定:光和热都是电磁辐射。1889年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在该校继续研究稀有气体的放电。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6-166
温伯格由于对弱电统一理论的贡献,与格拉修、萨拉姆共获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弱电统一理论的概念是1957年由施温格首倡的。他的学生格拉修于1961年为弱电统一理论选择了正确的对称性,SU(2)×U(1),引进了中性的中间玻色子Z^0。温伯格是格拉修中学和大学的同学,他同萨拉姆于1967年分别独立提出中间玻色子依靠希格斯机制获得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7-167
维恩是地主的儿子。在学生时代,他有幸当了赫姆霍兹的助手,得到良师指导,于1886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因发现理想黑体辐射位移律,获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维恩定律的精确度对较长波长会降低,经普朗克。进一步探索,最后得出辐射的量子论。黑体发出的辐射,虽然分布在很宽的波长范围里,但是有一个中间波长的辐射达到最大。1893年,维恩提出黑体辐射定律,说明这个最大波长与黑体的热力学温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6-126
普朗克因提出能量量子化的假设,解释了电磁辐射的经验定律,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师从于赫姆霍兹HIO和基尔霍夫,年仅21岁时就得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1900年10月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电磁波谱所有波段的经验公式,把当时只能分别在短波波段和长波波段与实验相符的维恩能量分布公式和瑞利辐射公式巧妙而成功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55-55
费米1922年以优等成绩在比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德国,在玻恩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由于他在中子方面、尤其热中子轰击方面的成绩,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几个月后,便使迈特纳悟出了“裂变”这个概念)。在1925-1926年,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与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叫各自导出量子统计中的“费米一狄拉克统计法”。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96
在1823年至1826年间,楞次随一支科学考察队乘坐考察船作环球航行,就像几年后达尔文所进行的航海一样。他发现并正确地解释了大西洋和太平洋赤道南北的海水中含盐量较高,且大西洋比太平洋高,但印度洋含盐量则较低的现象。此后,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圣彼得堡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楞次几乎与法拉弟和亨利同时研究电磁感应,是该领域的第三位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7
汤斯是律师的儿子。1939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他通过热或电的方法,把能量输送入氨分子中,使它们处于“激发”状态。然后,再使这些受激的分子处于具有和氨分子的固有频率相同的微波束中;一个单独的氨分子就会受到这一微波束的作用,以同样波长的微波形式放出它的能量,这一能量又继而作用于另一个氨分子,使它也放出能量。这个很微弱的入射微波波束起着雪崩的促发作用,最后就会产生很强的微波束(受激辐射微波放大,即泳泽)。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77
霍夫特是韦尔特曼的博士生,韦尔特曼致力于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他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符号演算程序对量子场论中的复杂公式进行简化。霍夫特取得了突破。他们的方法也适用于量子色动力学,因此他们为粒子的标准模型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用他们的方法算出的顶夸克的质量,与后来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霍夫特和韦尔特曼因对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方法的贡献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3-153
田中馆爱橘是日本最早派出到西方的、在国内上过大学的留学生之一。1888年,他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跟随开尔文爵士学习电磁学,1889年转到柏林大学,1890年回国。1891年名古屋发生大地震,死亡7000余人,因而他转入对地震的研究,创建了东京大学地震学研究所。这成为他后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