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旗袍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来,民族大融合而形成的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并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本文以旗袍的历代款式变化以及流行趋势为切入点,分析了旗袍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揭示了旗袍改良的必然性和在当今国际背景下旗袍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以其自身汲取各民族服饰文化精华,保留自身优点,融合时代特色,并不断加以创新的特点,在国际服装舞台上占有了相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旗袍作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瑰宝,被国际公认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象征.本文通过对其款式发展演变的研究探讨,挖掘其演变规律,从款式设计、结构设计、面料创新等方面对进行探讨研究,为现代旗袍的发展提供研究方向和设计思路.让这枝服饰奇葩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从旗袍的变革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旗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也是各区域华人共同拥有并引以为自豪的服装,又是深受世界人们喜爱的一种特色服装。对于它的优雅形象已经不仅仅为中国人民所熟知,更得到了世界人士的爱戴和赞誉。旗袍这种具有十分典型东方色彩的衣装,深得众人的珍爱,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许多人对它的起源、发展、过去、现在与未来均抱着极大兴趣,渴望在欣赏、穿着的同时,能对它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自觉起到弘扬与传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学角度解析近代旗袍的发展演变,分析其各个时期的特点,阐述了社会的变革、文化的交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给服装带来的巨大影响.表明了旗袍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象征,成为了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同时还指出了旗袍有着丰厚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是服装设计师们宝贵的设计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女包的流行与演变这一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同社会本身密不可分,运用社会学的相关概念及观点重新阐释了这一社会现象。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与心理因素是影响女包流行与演变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6.
旗袍是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发展一直带着时代发展的影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旗袍又面临着新的创新机遇,这种创新,主要是设计的创新。本文阐述了包括色彩、款式、面料、配饰等多方面的创新设计,以及如果根据时代发展的流行元素开拓思路进行精心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上海的旗袍穿用是当时服饰时尚风貌的重要组成.运用史学和服饰美学等的观点和方法,以人物图片为主要素材,研究上海民国时期的旗袍配伍,主要从旗袍与各种服装的配伍、旗袍与发型、鞋袜和饰品的配伍等4方面,分别讨论了其式样组合、外观效果、形象特征和穿用群体,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8.
就宋代、明代妇女服饰中较有代表性的服装“背子”做介绍,对“背子”的款式变化与现代服装外型的演变联系进行分析,以证明传统服装与现实服装的相关联特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一大批新词语应运而生。通过对新时期新词语的追踪、观察、分析,新词语的流行大致有3种趋势:大部分新词语先按一般词语流行,其中一部分后来演变为基本词语;有些新词语处于动态观察期;还有些新词语逐渐被存置、遗忘,乃至于被遗弃。同时,结合目前语文生活的交际状况,提出使用新词语应注意的若干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服饰记载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颤动,透过服饰的变迁可以解读着装者服饰心理的变化。民国时期旗袍的改良反映出近代女性着装心理的求简趋向。具体表现在:服饰审美上追求自然、简洁;穿着搭配上追求简便、随意;而服饰用材方面则以朴素、实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劳动人民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吉林省流传的汉族民歌是由历代的汉族流民携带而至,经过吉林本土文化的长期渗透和影响,形成了浓郁的地方风格。同时,吉林又是汉、满、回、蒙古、朝鲜、锡伯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吉林汉族民歌具有较强的民族兼容性及深厚的民族意蕴。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民族服饰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中国民族服饰七个方面的化功能,有助于对中国民族服饰化内涵的进一步了解,为现代时装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社会制度几经更迭,在强势文化的渗透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土家文化呈现阶段性发展的面貌。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变迁正是土家社会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各朝代的民族政策演变制约着土家族服饰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14.
分别分析了中、西方服装服饰的风格和精神,从中华民族服装的渊源和西方服装的内涵及文化根源说起,逐一阐述中、西方服饰文化不同的原因为美学的审美取向不同,政治、经济、技术、生活方式、活动场所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民族图案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在发展,人类明程度不断提高,时装演变的节奏在加快,在这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富有地域性与神秘性色彩的民族图案及其装饰风格、手法在时装中的广泛运用,使之永远走在流行时尚的最尖端。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能否在世界文化之林始终具有持久的魅力,不仅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历史厚度和内涵的深度及其影响力的强度,而且取决于该民族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的感情和态度,即是否能始终以深厚的民族感情对本民族的灿烂文化予以继承、丰富和发展。审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审美成熟的标志。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反对用保守的固定不变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民族传统所固有的东西。既要求保持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民族特点,又要求从世界的、时代的文化艺术中吸取营养和有益的东西。这是文化艺术民族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待审美民族性的科学态度。要注重培育审美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我们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简要回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程,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联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实际,探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赫哲族文化保护为例,利用图像球面投影算法和SIFT特征提取算法对图像进行拼接融合生成全景图像,并使用全景图像拼接融合技术开发虚拟漫游系统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通过开发赫哲族村镇数字漫游系统,实现了赫哲族村镇、展馆、景区的360°全方位展示,并融入了丰富的交互热点,给参与者带来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为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仡佬族的宗教信仰属于原始的多神崇拜。他们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祭之可得福。明末清初迁移到文山州的仡佬族,他们虽然人口不多,但一直保留着本民族的古老文化。作者在收集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对这里的仡佬族宗教信仰及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服装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最重要的生活标志之一。文章分析了信息时代的文化思潮 ,从新媒体艺术、“高层次”的转化、设计哲学文化内涵体现、个性的张扬、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中西融合等方面探讨了信息时代服装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