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森  欧俊铭 《化学教育》1981,2(6):30-30
在讲授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除做好高一化学课本(试用本)设计的[实验5-4]外,我们还补充了一个减少反应物的浓度的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唐永波 《化学教育》2004,25(9):44-46
化学教育2003年第7~8合期刊登的《它们违背勒夏特列原理吗》一文,笔者认为有多处错误:原文中问题1的解释(2)错误;问题2两种解释均错误;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条件中"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只能'单一因素'发生改变"说法及举例均不恰当";"···平衡就发生移动,当反应后反应物的'含量'变小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说法不正确;图象解释法中,对问题1的分析方法错误;"用电离度解释:当把水抽掉时,醋酸的浓度增大,电离度减小,平衡向逆方向移动"说法错误.归结其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思维混乱,把转化率作为判断平衡移动的绝对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知识点,借助手持技术,在教材的基础上,从定性探究单一浓度对Fe3+-SCN-平衡体系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转化为定量探究多个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同时还探究了加入晶体后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通过对实验现象及图表的分析得出了随着加入硫氰化钾的浓度和质量的增加,化学平衡往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程度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王树志 《化学教育》2015,36(9):62-64
就Fe3++SCN-Fe(SCN)2+平衡而言,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通过改进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和对实验的深入探究,借助实验的功能解决了平衡移动的方向、Fe(SCN)2+的浓度和溶液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等问题,进而使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杨旭东 《化学教育》1996,17(10):36-39
本文论述了恒温恒容下,在气体参加的可逆平衡体系中加入参与反应的某气体或惰性气体,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由此给出平衡向生成添加物方向移动的具体条件,并结合中学化学教材给出的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平衡移动原理及一道习题提出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熊绍良 《化学教育》2014,35(11):91-94
指出在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中存在的错误认识,提出了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进行判断的2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阐述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指出了勒夏特列原理在判断平衡移动中隐含的应用条件。分析了平衡移动是一过程变量,它与平衡时的状态参数无必然关系,不能用等效平衡原理作为平衡移动的判据。  相似文献   

7.
任仁 《大学化学》1986,1(3):22-24
某一反应物在反应达到平衡时转化的百分率——平衡转化率(以下简称转化率),是基础化学课化学平衡部分的重要概念。转化率虽然不如平衡常数更能代表一个可逆反应的本质,但它能更具体地说明某一种反应物的情况,其变化可以体现化学平衡的移动。因此,转化率的作用是平衡常数代  相似文献   

8.
王清华 《化学教育》2006,27(4):43-43
在盐类的水解中,存在水解平衡,水解平衡也是一种化学平衡,它同样遵循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我们应该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准确运用于盐类水解平衡,不可断章取义。[题目]25℃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F和NaCl溶液中离子总数相比()A.前者多B.后者多C.一样多D.无法确定(注:原题出自任  相似文献   

9.
曹继莲  布多 《化学教育》2015,36(11):76-77
探讨了增加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并应用数学公式解析了得出的结论, 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公式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嫣  陈山川  马爱洁  张改 《化学教育》2020,41(18):106-108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是物理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平衡稳定条件在经典热力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很少用于处理化学平衡问题。根据热力学原理,推导了简单的均匀隔离系统的平衡稳定条件,并将其用于分析温度和总压力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结论为改变温度和总压力,使化学平衡朝着稳定平衡的方向移动。这种分析方法非常简单,也加深了我们对稳定平衡的理解。同时,也指出了该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王文林 《化学教育》2014,35(3):91-92
正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依据是勒夏特列原理。该原理认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1]。笔者认为该原理的表述值得商榷。1勒夏特列原理表述的欠缺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状态,既然是一种状态,那么就有其对应的状态函数。由一种化  相似文献   

12.
张刚果 《化学教育》2006,27(7):58-58
学生在学完化学平衡移动以后,有不少同学认为,如果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就会增大,反之,就会减小,如果化学平衡两边气体体积相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就不会改变,这是有一定问题的.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判断  相似文献   

13.
柳一鸣 《化学教育》1993,14(6):39-39
在医用化学教材“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一章中,讨论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时采用化学反应: FeCl3+3KCNS⇋Fe(CNS)3+3KCl 然后分别加入三氯化铁、硫氰化钾、氯化钾,利用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不少大中专实验教材都采用了这个实验)。笔者认为其中加入氯化钾使溶液颜色变浅,是“由于增加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左移动”这一解释欠妥。  相似文献   

14.
靳福全 《大学化学》2012,27(2):72-75
针对天津大学编《物理化学》(第5版,上册)给出的化学平衡移动的解释,用微分法导出了恒温恒压下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平衡系统中反应物或产物物质的量改变时的平衡移动规律:用导出的普遍性结论对投料比等于系数比的一般反应进行了分析,指明教材中对化学平衡移动的解释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5.
李大塘  郭军 《大学化学》2003,18(1):51-53
众所周知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对峙反应中 ,正反应速度等于逆反应速度(v正 =v逆 ≠ 0 )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状态。当外界条件 (如浓度、压力或温度 )发生变化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之发生移动 ,移动的方向可根据著名的Lechatelier原理进行判断。但目前文献[1~ 7] 中 ,运用Lechatelier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讨论得最多的是恒温恒容体系 ,对于恒温恒压体系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方法报道甚少。能否根据Lechatelier原理对恒温恒压体系平衡移动方向进行判断呢 ?实际上…  相似文献   

16.
万寿荣 《化学教育》2014,35(1):74-75
深刻认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反应程度,审视化学平衡常数大小、平衡转化率变化、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程度之间的关系和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大小与平衡移动的关系。平衡是否移动就看能否减弱刚变化的因素。反应限度与反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曹义琼 《化学教育》2012,33(5):25-27
介绍了高中生化学平衡移动判据的3种解释以及测查的材料和方法,依据测查结果说明了高中生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据多用勒夏特列原理或碰撞理论,较少利用浓度商规则;对于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多用浓度商规则进行判断,较少采取勒夏特列原理或碰撞理论。并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增进学生对平衡状态移动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基于状态分析及状态改变的思考程序。  相似文献   

18.
化学平衡常数的函数图示,简明地表示出在指定温度下体系所有可能的平衡状态,并能对反应体系的行为,譬如反应参与物的量的改变或气体压强的改变是否影响化学平衡,平衡移动的过程中体系组成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情况等,都能给予直观地说明。这种化学平衡的图解在教科书中还不多见,所见书中也只是讨论包含一种或两种可变浓度(或气体分压)的  相似文献   

19.
对化学平衡中的难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与移动结果的关系已有许多文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平衡移动的判据、移动方向、平衡状态参数的变化及三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20.
FeCl_3与NH_4CNS的溶液反应是一个常用的验证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反应。对于这个反应,Fowles给出如下化学方程式: FeCl_3+3NH_4CNS=Fe(CNS)_3+3NH_4Cl 溶液的颜色可以作为平衡位置的量度。混和等体积的10~(-3)M FeCl_3与NH_4CNS溶液,分为五份。第一份作为参考基础。第二、三两份内分别加入少量固体FeCl_3和NH_4CNS,震荡后颜色都加深,这容易解释。第四份内加进一满匙固体NH_4Cl搅拌,溶液颜色显著减弱。这现象通常用“增加生成物,促使平衡向减少生成物方向移动”解释。一般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