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与以往数学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目标上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本身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可以说,"过程性目标"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性举措.课改实施十多年来,教师对过程性目标的理解从概念性逐步走向现实性,并深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2.
"主线"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并不是一个高频词,只出现了25次,但仔细品读《标准》会发现,恰恰是"主线"一词体现了本次课程在内容结构的重大变化.《标准》中的"主线"一词含义有二:一是"内容主线",《标准》突出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这些内容,是学生进入社会应用需求和进一步学习最主要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的基本工具;二是"目标主线",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实施建议中多处提到要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与评价之中.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梅磊 《数学通讯》2012,(Z4):104-106
早在1952年颁布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就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并应当使学生注意数学在文化史上的巨大价值.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更是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十项基本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6.
马复 《数学通报》2002,(1):15-17
20 0 1年 7月 ,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1] (以下简称“标准”) ,这个“标准”作为我国 2 1世纪初期数学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 ,下同 )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考虑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自身的进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等多方面因素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现状 ,系统地给出了未来 1 0年内我国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实施建议 ,为新一轮数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笔者作为参与“标准”研制工作的一名成员 ,愿意在本文中就“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值得…  相似文献   

7.
赵雄辉 《数学通报》2003,(11):15-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提出 ,要对数学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进行全面改革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在教材编写和教学中“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 .1 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1 1 数学知识从《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的阐述可以看出 :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 .这说明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 ,即那些不因地域和学习者而改变的基本概念、数学命题(公理、定理、公式、定律、法则 )、数学方法、数学史知识等 ,而且包括从属于学生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推理能力"作为数学课程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其内容范围限于"数学发现与验证";目标层次为"能力—思维训练";过程展开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结果提炼为"事实丰富、过程合理;论据充分、推理严谨".本文以"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为例,就教学内容和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发生过程,不讲背景和过程,把结论硬塞给学生.不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割裂过程与结果的连续性,没有合理理解数学教学的过程特征,忽视过程本身的丰富的内在价值,数学教学往往是结果取向和目标取向.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强调数学教学的过程特征,彰显数学教学的过程价值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突出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了"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它们确定为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由此可见作为实现过程性目标的主要载体之一的"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作用与重要价值.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情境认知、个体建构与社会互动等更为广阔的视角,进一步探索与分析"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提出问题:层次·因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久成 《数学通报》2012,51(4):27-31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掀起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作为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提出问题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1989)和《数学教学的专业标准》(1991)等文件中,已经把提出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这就是说,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是从四个维度进行阐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与情感态度(以下简称"四基").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实现"四基"目标?如何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把"四基"目标展示出来?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四基"目标的核心地位?笔者结合四个具体的案例来谈一谈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实现"四基"目标的.  相似文献   

13.
近期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里 ,新增了《研究性学习》课程 ,并对此课程的设置作了专门说明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本人利用数学教学大纲中的研究性参考课题 :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结合合情推理作了教学尝试 ,让学生自主研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通过情感体验与探索实践 ,扩大学习空间 ,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教育及教学理念上的根本转变。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和评价,都是建立在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的基本理念基础之上的。这些理念突出体现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几年来,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课改理念,在把珠心算作为校本课程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时时在思考着珠心算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实践证明,珠心算与数学教学结合时,对《数学课程标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现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宋晓平 《数学通报》2005,44(2):19-21
课程目标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规定.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具体目标是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笔者通过学习,体会到《新标准》的目标体系是整合与发展的目标体系,是数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能力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常瑞连 《数学通报》2006,45(7):56-5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初等数论初步”设置为选修课,这对健全高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必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前,由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内容很少了解,学习过程中有许多不适应,严谨抽象的理论,难以理解,奇巧多变的方法,难以把握,陌生的数学问题,更令学生望而生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首次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在"内容标准"中指出:"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而通过数学立体几何的求解是达到以上"课程目标"的  相似文献   

19.
瞿国华 《数学通报》2013,52(7):42-45
将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共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将"数学探究"作为贯穿高中数学课程重要内容之一,并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标准》虽未对"数学探究"的课时和内容作具体安排,但要求教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2011年版)[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资助课题《基于积累初中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正是从积累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