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极氧化制备TiO2纳米管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斌  沈嘉年  陈鸣波  王东  张新荣  李谋成 《化学学报》2008,66(11):1301-1306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纯Ti表面制备出结构整齐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 研究了不同溶液体系对TiO2纳米管尺寸和形貌的影响. 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所制备的TiO2纳米管. 20 V反应15 h, 0.5 wt% HF+1 mol/L (NH4)H2PO4溶液中TiO2纳米管直径为70~90 nm, 长度约2.2 μm, 在500 ℃的空气气氛下退火1 h, 纳米管薄膜以锐钛矿结构为主, 在该条件下所制备TiO2纳米管的光电流密度达到3.2 mA/cm2. 以该纳米管薄膜为光阳极, 施加0.45 V (vs. SCE)的外加偏压, 在125 W紫外光照射5 h后, 初始摩尔浓度为20×10-6 mol/L的酸性红G (C18H13N3Na208S2)在pH=3时, 降解率达到92.4%.  相似文献   

2.
在怀特池中用原位FTIR考察了COS在紫外光辐照下的氧化反应以及大气气溶胶典型氧化物SiO2, Al2O3和Fe2O3对反应的影响, 并使用GC-MS和XPS等技术确证了反应的气相和固相产物组成. 结果表明, 紫外光照下COS + O2体系的光氧化反应产物为SO2和CO2, 其中SO2可进一步氧化形成SO42-; COS的紫外光氧化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表观速率常数约为9.30×10-4 s-1; 大气气溶胶典型氧化物SiO2和Al2O3对光氧化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 Fe2O3则对反应进程无明显影响, 不同氧化物存在条件下反应速率顺序为: UV + SiO2 > UV + Al2O3 > UV, UV + Fe2O3; 氧化物对COS光氧化反应的这种促进作用, 有助于认识大气气溶胶对大气中COS光氧化反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晶化法制取了La-Cu4FeAlCO3催化剂, 并通过XRD和IR手段对合成的化合物La-Cu4FeAlCO3进行了表征, 证明所得晶体为水滑石结构. 将催化剂La-Cu4FeAlCO3用于催化双氧水苯酚羟基化反应, 考察了反应时间、苯酚/双氧水摩尔比对苯酚羟基化的影响, 以及催化剂、苯酚、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与苯酚羟基化反应速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0.5 g苯酚、苯酚/双氧水(摩尔比)=1︰2, 0.025 g催化剂La-Cu4FeAlCO3、10 mL水为溶剂、反应温度为343 K, 反应120 min的反应条件下, 苯酚的转化率为50.09%. 且求出动力学方程为v=k[La-Cu4FeAlCO3] [C6H5OH][H2O2], 活化能Ea= 58.37 kJ/mol. 根据双氧水处理过的催化剂XPS表征结果, 得到了该反应机理为HO-Cu+-OH的过渡态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4.
纳米TiO2-MnO2复合材料的合成、结构与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TiCl4, MnSO4·H2O, NH3·H2O为原料, 把TiCl4和MnSO4·H2O按照化学计量比共同水解, 得到的水合氧化物中间体放入高压釜中在150℃, 0.5 MPa下进行反应, 经过滤、洗涤、烘干, 得到纳米TiO2-MnO2复合材料. XRD结合DTA-TG分析证明产品为非晶态, 780℃以上转变为金红石型的Ti1-xMnxO2. TEM形貌观察, 粒子基本为球形, 平均粒径20 nm; 将样品均匀分散在甘油-水混合液中, 利用UV-1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样品的光吸收性能, 发现该纳米复合材料秉承了纳米TiO2和MnO2两者的优点, 对紫外光和可见光均有很强的吸收. 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对有机染料溶液进行了降解实验, 发现在日光照射60 min后, 对酸性红B、酸性黑234以及两者混合染料的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5.
在pH = 4.0的水溶液中, NiCl2·6H2O, NH4Cl与Na27[NaAs4W40O140]·60H2O反应, 得到了新的杂多砷钨酸盐(NH4)20[Na2(H2O)2Ni(H2O)5{Ni(H2O)}2As4W40O140]·61H2O单晶,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晶体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其晶胞参数为: a = 1.33135(18), b = 1.9722(3), c = 3.6430(5) nm, α = 78.010(2)°, β = 82.145(2)°, γ = 74.385(2)°, V = 8.978(2) nm3, Z = 2, R1 = 0.0512, wR2 = 0.0684 (I > 2σ). 在聚阴离子[Na2(H2O)2Ni(H2O)5{Ni(H2O)}2As4W40O140]20-中, 2个Ni2+和2个Na+分占大环配体[As4W40O140]28-内的4个S2空位, 每个S2位提供4个Od向金属离子配位, 2个Ni2+的配位数为6, 两个Na+的配位数分别为5和6, 另一个Ni2+处于环外, 与[As4W40O140]28-的一个端基氧(Od)桥连成键, 其配位数为6.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聚氯氰的甲氧基化、肼基化及与乙酰丙酮的缩合这种新的简单、通用的方法合成了2,4-双(3,5-二甲基吡唑)-6-甲氧基均三嗪(bpt),在甲醇溶液中与Ni(ClO4)2·6H2O,Zn(ClO4)2·6H2O作用,分别得到了单核二元镍配合物[Ni(bpt)2](ClO4)2·H2O和三元锌配合物[Zn(mpt)2(dmp)](ClO4)2(mpt=2,4-二甲氧基-6-(3,5-二甲基吡唑)均三嗪,dmp=3,5-二甲基吡唑).mpt和dmp为bpt在Zn2+作用下的醇解产物,提出了该反应的可能机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体的水合高氯酸盐[Hbpt·H2O·ClO4]及镍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Hbpt·H2O·ClO4]中质子位于一侧吡唑环的2-位N上,Hbpt呈共面cis-cis构型,以锯齿状排列成层状结构,层间依靠非质子化吡唑环间的p-p重叠连接.[Ni(bpt)2](ClO4)2·H2O中bpt以三齿径向方式与Ni配位,[Ni(bpt)2]2+配阳离子呈压扁的八面体构型,4个吡唑氮原子构成赤道平面,2个均三嗪氮原子占据轴向顶点.[Zn(mpt)2(dmp)](ClO4)2中Zn2+离子为五配位的三角双锥的配位构型,均三嗪及dmp的3个氮原子位于赤道平面,mpt的2个吡唑氮原子位于轴向位置.  相似文献   

7.
用MoCl5和C6H5COOH(或CH3C6H4COOH)在氯苯溶液中反应,得到四钼簇合物Mo43-O)2O4Cl2-(OCOC6H5)6(或[Mo43-O)2O4Cl2(OCOC6H4CH3)6]·2C6H5Cl)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簇合物的晶体结构,运用18电子规则及簇合物的晶体结构数据,得到金属Mo-Mo键键价为1,钼在簇合物中均呈+5价。进行了反应机理的探讨,簇合物中端基氧和桥基氧的存在来自于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MoCl5和C6H5COOH(CH3C6H4COOH)作用时,首先生成钼的含氧配合物MoOCl3,然后生成双核钼配合物Mo22-O)2O2Cl2,进一步形成配合物。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磁化率的测定证明了结构分析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固体表面光电压谱和固体光声光谱的测定,簇合物Mo43-O)2O4Cl2(OCOC6H5)6的表面光电压谱在~600nm处有一光致电荷分离谱带。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两种表面Schiff碱及其Cu2+、Co2+、Ni2+、Zn2+配合物,考察了它们对H2O2分解的催化性能,其活性顺序为:Co2+>Cu2+>Ni2+>Zn2+,且与金属离子氧化还原电位有关。溶液的pH值增加有利于催化反应,有机配体的加入则对反应有所抑制。  相似文献   

9.
在三重桥氧三核铬羧酸配合物的系列研究中,采用与铬的一元羧酸配合物类似的实验条件,以丙二酸为配体合成了不同构型的配合物[Cr(C3H2O4)(H2O)4)][Cr(C3H2O4)2(H2O)2]·4H2O,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并对-COO的配位方式作了讨论,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磁化率等性质,探讨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并由此论证了二元羧酸和铬形成的双齿螯合构型化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Pt、N共掺杂TiO2在可见光下对三氯乙酸的催化降解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纳米TiO2(N-TiO2), 并用光分解沉积法在N-TiO2表面负载微量金属Pt(0.5%(w)), 形成铂-氮共掺杂纳米TiO2(Pt/N-TiO2). 实验结果表明, Pt 、N共掺杂纳米TiO2紫外可见光吸收边带较纳米TiO2红移约20 nm, 并在400~500 nm处有弱的吸收. Pt/N-TiO2电极在可见光区的光电流约为纳米TiO2电极的6倍. 以Pt/N-TiO2为催化剂, 催化三氯乙酸(TCA)光降解反应, 室温下经可见光照射2 h后TCA降解率约为8%. N掺杂减小了TiO2的禁带能隙, 使它在可见光区具有光催化活性, 适量Pt掺杂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 加速了电子界面传递速度, Pt、N共掺杂使两种效应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了光催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1.
L-乳酸脱氢酶催化反应机理的ab initio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ab initio方法在HF/6-31G*水平上对L-乳酸脱氢酶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R-的转移是丙酮酸盐转化为L-乳酸盐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并且,HR-与HR+的转移是准同步进行的.反应的活化能为168.37 kJ/mol,反应物的复合物与产物复合物的能量差为?87.61 kJ/mol,丙酮酸转变为乳酸是吸热反应.与文献报道的半经验研究相比,计算结果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态中辅酶上的吡啶环呈准船式构象而非平面构象;反应的HR+转移步骤在结构及电荷特征上与低位垒氢键很相似.此外,过渡态中底物与L-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位之间存在着相当强的静电作用,伴随着过渡态的形成,底物上羰基的极性逐渐增强,有利于HR-的转移.这些计算结果与相关实验结论一致.计算结果还表明,过渡态中的“氢负离子”HR-实际上是一个带0.1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半经验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盐卤硼酸盐化学 Ⅻ. MgO·3B2O3·7H2O的热行为和脱水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合成MgO·3B2O3·7H2O的热分析研究确定热脱水反应的阶段、温度和产物,给出脱水过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甲醇、水与三氧化二硼之间的酯化反应进行相分离,确定该化合物高温结晶化产物的物相组成为晶态六硼酸镁(2MgO·3B2O3)和无定形B2O3.对该化合物的TG和DTG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给出了相应的非等温热脱水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有机基团对有机胂合钼聚多酸盐类型的影响,试验了3-硝基-4-羟基苯胂酸与钼酸钠在pH为3~5条件下的反应。制得了两种新化合物:(1)(NH4)6[(3-NO2-4-OHC6H3As)2Mo6O25](2)(CN3H6)6[(3-NO2-4-OHC6H3As)2Mo6O25]。报道和讨论了它们的红外、可见与紫外光谱、热分解性质和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它们与其钨同系物类型相同。化合物(1)可用酸化聚合法及解聚法制得,经过实验比较证实了以七钼酸铵为原料的解聚法具有产物纯化方便、得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Cp2ZrH2与CS2、RNCS(R=n-Bu,c-C6H11,C6H5,2-C10H7)和Cp2HfH2与c-C6H11NCS的反应,探讨了在这类新型脱硫反应中锆氢与铪氢配合物化学反应性能上的差异.从以上反应中分  相似文献   

15.
以Sr(NO3)2和HfOCl2·8H2O为原料,乙醇/水作溶剂,KOH为矿化剂,Ce(NO3)3·6H2O作为激活剂,用一元醇热法制备了掺杂Ce3+的SrHfO3超微球粒子。用XRD、SEM、荧光光度计分析了粒子合成过程的物相变化、形貌特征及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nSrnHf=1:1,VC2H5OHVH2O=4:1,水热合成温度140℃,反应时间4h,pH=13.5的条件下,获得SrHfO3:Ce形貌为球微、分散均匀的粒子,粒径约900nm。当Ce3+掺杂浓度为0.7mol%时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Li+,Mg2+/SO42-,B4O72-—H2O四元交互体系25℃时的溶解度和溶液的密度及折光率.四种原始组份未发生脱水作用,体系中也没有复盐或固溶体形成.体系25℃溶解度等温线由五段组成,有四个结晶区,分别对应于四种原始组份,其中以MgB4O7·9H2O的结晶区最大.溶解度等温线上有两个零变量点,其一为MgB4O7·9H2O,MgSO4·7H2O,Li2SO4·H2O三盐共饱点,另一为MgB4O7·9H2O,Li2B4O7·3H2O,Li2SO4·H2O三盐不相称共饱点.  相似文献   

17.
大气颗粒物及氧化物对CS2的催化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原位FT-IR,XRD,BET,质谱和连续脉冲微反等手段研究了大气颗粒物及部分氧化物样品上CS2催化氧化的反应,并对催化剂的晶化状况和比表面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S2在氧化物和大气颗粒物样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S及单质S,部分样品上生成CO2;其中以CaO的催化作用最为明显,Fe2O2次之,Al2O3的催化能力有明显减小,SiO2最小,大气颗粒物样品对CS2有明显的催化氧化作用,活性介于Fe2O3和Al2O3之间;收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成分主要是Ca(Al2Si22O8)·4H2O,即水泥的主要成分;CS2在氧化物或大气颗粒物样品上催化生成COS,是由于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作用.报道了大气颗粒物对CS2具有催化氧化生成COS的能力,揭示了大气中COS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对CS2,COS的污染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由2,6—二乙酰吡啶和肼基硫代甲酸酯衍生的希夫碱C5H3N[CH=NNHC(S)XR]2(X=S,R=CH3、C6H5CH2;X=O,R=C6H5CH2).离析出类型为MC5H3N[CH=NN=C(S)XR]2(M=Co2+、Ni2+、Zn2+、Pb2+和Cd2+)的希夫碱配合物.配合物为元素分析、红外、可见—紫外光谱以及磁化率测量所表征.结果指出:上述希夫碱均为N3S2型五齿配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P86/6-31G**方法, 优化了β-HMX及其与H+、NH+4分别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结构, 计算了β-HMX以及复合物中最弱的N—NO2键解离能. 结果发现, HMX与H+、NH+4形成复合物后, 使HMX的构型产生较大变化; 与H+结合后, HMX的一个N—NO2键显著伸长, 键级变小; 但与NH+4形成复合物后, HMX中键级最小的N—NO2键长变化不大. 键解离能计算表明, 同β-HMX相比, 与H+形成的两种复合物中N—NO2键解离能分别降低了近20 和82 kJ·mol-1, 而HMX与NH+4形成的复合物中N—NO2键解离能仅降低了约8 kJ·mol-1, 表明H+对β-HMX的N—NO2键的初始热裂解反应有促进作用, 而NH+4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角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了355 nm脉冲激光烧蚀LiMn2O4的反应. 在较低激光能量密度(0.8 J·cm-2)测得的离子和中性烧蚀产物主要有Li, O, LiO, LiO2 , Mn, Li2, Li4, Li6, LiMn, MnO, MnO2等. 激光能量密度较大时, 烧蚀产物中的氧化物不仅相对量增加, 而且物种更加丰富. 它们的飞行时间谱可用带质心速度的Maxwell-Boltzmann分布函数拟合. 烧蚀产物Li, LiO, LiO2 和 Mn存在能量密度表观阈值, 并且离子产物的阈值比相应的中性产物高. 烧蚀产物中原生离子和中性产物的空间角分布可用cosn θθ cosθ+(1-δ)cosnθ拟合. 此外, 对355 nm脉冲激光对LiMn2O4的烧蚀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