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使系统在遭受攻击或入侵时仍能保证关键服务的持续提供,从宏观策略角度提出一种网络可生存性的行为选择模型.首先分析模糊矩阵博弈原理和网络可生存性行为机理,并确定其拟合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模糊矩阵博弈的网络可生存性策略选择模型框架及其动态的决策分析方法.实例分析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为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源数据特征的服务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关键服务安全态势分析难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服务安全态势感知模型(SSSA),并对服务数据源进行分类描述,将用户质量需求的性能参数,服务本身的可生存性以及服务运行的软硬件配置信息三方面作为影响服务态势变化趋势特征的重要因素.通过捕获DNS服务的态势数据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对检测服务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灵敏度,能够有效地检测服务偏离和失效,为安全管理员正确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新模型,模型把文件管理过程转化成了0-1规划问题;在优化过程中采用了拥有自适应产生新解机制的演化算法,它可根据适应值的排序来动态地确定变异范围,在不断变化的用户请求模式下,该算法有效地优化了文件系统,使该系统能更好自适应地管理文件,从而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TCP连接建立过程中SYN请求分组与SYN/ACK应答分组一一对应的特性,提出了一种针对SYN洪流攻击的源端网络自适应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简单滑动平均算法对实时统计数据进行平滑,根据对检测统计量的均值和方差的在线估计自动调整检测门限,并利用连续累计检测法来降低突发网络异常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性能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检测时延不超过6个采样周期的要求下,该方法可检测的最低攻击流量约为正常流量的30%,并且检测结果的虚警概率低于10^-6,漏警概率低于10^-2.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IP数据报独立选择路由带来的,在拥有多个接入点的分布式网络模式下传统的状态检测技术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检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网络层的分布式Hash算法,将源和目的地址相同的IP数据报定向到同一个接入点上进行处理,使得在该点上可以完整地重组会话,从而实现分布式状态检测.为增加该算法的鲁棒性,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传输层的、具有回迁策略的负载平衡算法,选择任务最少的邻居节点协同处理本地过多的负载,转为轻载状态后迁回迁移出去的任务.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般Qos路由算法没有考虑网络负载平衡以及与传统路由算法共存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多路径QoS路由算法.该算法应用启发式搜索策略,计算出多条满足QoS要求的路由,并根据实际网络负载情况自适应调整路由策略、动态选路,以平衡网络负载,减少网络局部拥塞.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并能与传统算法良好共存,具有较好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环境的任务调度算法——多域最小负载算法.该算法使用多层调度策略实现可扩展性,以对应Internet数目巨大的网络和计算机,同时针对Internet环境下任务远程执行的通讯开销不能再被忽略以及存在消息传递的延迟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仿真的结果表明相对其它算法,多域最小负载算法有较佳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城市环境保护与在线监测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利用具有自组织特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对温度、湿度和噪声等环境变量进行在线监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对等式网络体系结构、低功耗微小网络节点、基于拓扑树的网络初始化配置算法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特性的路由算法,不仅解决了传统监测方法中网络布线复杂、精度有限的问题,而且具有实时性和容错性强等特点.仿真结果表明,在1000个节点、通信距离为100m的条件下,监测数据延迟时间〈600ms,较好地满足了实时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将Netfilter/Iptables作为一个嵌入式防火墙产品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U盘的嵌入式防火墙的设计方法及其实现的技术.该防火墙基于x86硬件平台,将嵌入式系统软件全部集成在一个U盘中,并使防火墙能从U盘中启动.在设计中,该防火墙通过对Linux内核裁剪,实现了Linux系统通过USB端口中的U盘启动.同时,在系统中集成了嵌入式的Web服务器和用户的配置界面脚本程序,使用户通过Web界面对防火墙能方便地进行配置,实现其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多用户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比特和功率分配算法计算复杂度较高、实时性不强、无法保证用户间公平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下行OFDM传输中高效率的线性比特和功率分配算法.该算法能在保证每个用户误比特率(BER)和数据速率要求下,按比例分配用户容量,使总发射功率最小.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和传统资源分配算法相比,复杂度较小,系统容量在用户间分配得更加公平和合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地理信息服务(network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NGIS)向云服务演进,客户端瓦片缓存架构的应用局限性逐渐体现。为提升瓦片服务的性能,在老化算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瓦片访问长短期流行度和瓦片大小特征,设计了基于时空老化模型的服务端瓦片缓存置换算法(server-side cache replac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aging model for tiles,SSAT),并利用谷歌全球底图瓦片和瓦片访问日志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缓存空间下,SSAT的缓存命中率均高于传统算法,缓存空间每增加1 MB,最多可以提高0.24%的请求命中率和0.23%的字节命中率;当缓存空间为500 MB时,SSAT能达到73%的请求命中率和76%的字节命中率,平均访问时长可缩短35%以上。SSAT能兼顾性能与资源消耗,具备高效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图书馆2.0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语义Web技术对图书馆异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逻辑资源体,并用Web服务技术来构造数字资源访问接口和主动服务系统,同时结合Web2.0技术和服务理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图书馆2.0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模式,能为用户主动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和不间断的专题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一种云格环境下可计算资源与服务高效调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海量大数据的高效访问与处理,在资源与服务发现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云格环境下使用网络距离预测的方法来完成计算资源服务节点的选择机制.并从提高系统性能的角度,针对用户偏好,提出了一种可计算资源与服务的高效调配模型,来实现密集型数据的高性能计算;最后实验验证了本调配模型具有的可行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语义服务的结构,提出了一种语义索引库的构建方法.对于每一个注册的服务,抽取出其所有概念,并对每个概念在概念索引库中进行检查,对于不在概率索引库的概念建立索引.对语义服务的输入、输出、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分别建立到语义服务的索引,并记录下该语义服务;同时保存该语义服务的其他信息.该索引库免去了查询时进行语义推理的过程,同时由于语义概念均与语义服务相关,避免了大量的无关搜索;另外,由于索引库是采用倒排序索引,极大的减少了搜寻空间.仿真实验表明,该语义索引库的建立极大的提高了语义服务发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具有大量道路节点的大型交通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深度优先算法.该算法在搜索过程中,首先对节点进行方向性选择,缩小了搜索的范围,同时引入启发式搜索函数,优先选择权值较低的点进行扩展,降低了深度优先的盲目性.因此,算法不仅能够在搜索早期找到最短路径,还能够提供多条备选路径.  相似文献   

16.
自构形算法是BP神经网络提高泛化能力的一种方法,但自构形算法以线性回归理论为基础,在解决非线性问题时剪枝能力和收敛速度都存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多项式回归的自构形算法,并以风机故障诊断数据为例,对两种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对比,实验表明基于多项式回归的自构形算法剪枝能力和收敛速度均优于线性自构形算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WiMAX系统中混合业务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调度算法来满足QoS要求.新算法采用动量机制分配带宽资源,并为满足实时业务时延要求,采取动量机制设置队列延时分配权值来保证实时业务的调度优先权;同时设置随信道条件动态变化的分配权值,提高WiMAX系统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保证实时业务的最大时延要求,并提高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为在云计算平台上实现大数据的高效并行处理与访问,针对动态增长的异构资源所具有的集成与共享所形成的超强计算力结合网格计算,从基于服务计算的角度分析了云计算与网格计算2个不同框架体系的集成问题,探讨了一种资源与服务的统一描述机制,提出了云格体系下的一种分组生成树的P2P网络动态资源与服务发现算法,可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与访问.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