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苯甲酸的正丁醇溶液对高氯酸氧铀的萃取,测得苯甲酸在正丁醇和水相间的平衡常数(A=58),苯甲酸在鲍和正丁醇的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K_a=6.2×10~(-5))和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K=6.4×10~(-5))。研究结果证明在水相中除UO_2~(2+)外,倚有UO_2A~+,UO_2A_2,UO_2(OH)~+和UO_2(OH)A共四种格合物(A~-表示苯甲酸根),其稳定常数经测定分别为:β_(10)=8.0×10~2,β_(20)=1.8×10~5,β_(01)=2.0×10~9,β_(11)=5.2×10~(12)。以上常数除K_α及β_(01)与文献值一致外,其余似尚无报告。交中提出一种较简便而较严谨的用萃取法测定混合型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数据处理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钒(V)-5-Br-PADAP-H_2O_2三元配合物的配位吸附波。在O.60M磷酸底液中,该波的峰电位为-0.05V(vs SCE),在8.00×10~(-8)~2.00×10~(-5)M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对极谱波的电流—电位性质进行了研究,求得了配合物的组成、表观稳定常数和离解及生成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铀(Ⅵ)-5-Br-PADAP-磺基水杨酸三元配合物的极谱配位吸附波。在pH为7.5-8.2的醋酸、三乙醇胺、乙醇底液中,该波的峰电位在-0.6855V(vs.SCE)。在1.00×10~(-7)-1.00×10~(-5)mol·dm~(-3)范围内,铀(Ⅵ)浓度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对极谱波的电流、电位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表观稳定常数和离解及生成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2-(2-噻唑偶氮)-5-(磺甲胺基)苯甲酸(TASMB),并研究了它在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试剂的解离常数pK_(a1)—pK_(a3),分别是-2.32,1.14,3.19。该试剂测定钴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ε=1.1×10~5),在实验确定的显色条件下测定了镍盐中的微量钴。  相似文献   

5.
应用了邹氏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的方法,在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连续监测酶催化的底物反应过程,测定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失活的速度常数,并考察了底物的存在对酶失活的保护作用。同时,还比较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变性时失活和构象变化的速度。1mol/L,2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为1.62×10~(-2)S~(-1)和2.05×10~(-2)S~(-1),但是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尚未发生明显变化。3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2.56×10~(-2)S~(-1),而变性速度常数为3.72×10~(-3)S~(-1)。失活速度比构象变化速度快大约一个数量级。在4mol/L,5mol/L,6mol/L脲溶液中变性时,酶分子快速失活,而其构象变化速度常数分别为5.27×10~(-3)S~(-1)。5.47×10~(-3)S~(-1),5.56×10~(-3)S~(-1)。可见,在相同浓度的脲溶液中,氨基酰化酶的失活速度明显快于酶分子整体构象变化的速度。上述结果表明,含有辅基金属离子Zn~(2+)的氨基酰化酶的活性部位较酶分子的整体结构也具有一定的柔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四-4-(2-正丁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在THF和CHCl_3溶液可见光谱的分析表征了它在一定的浓度范围(10~(-7)~10~(-5)mol/L)存在单分子和双分子聚集态之间的动态平衡。在THF和CHCl_3溶液中,双分子二聚物的离解常数K_d=C~2m/C_D分别是2.08(±0.05)×10~(-6)mol/L和1.10(±0.06)×10~(-6)mol/L。利用作图法,绘制出纯单分子和纯二聚物的可见光谱图。最后,对两种溶液可见光谱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Poller1970年讨论过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文献中对紫外法测定水中二碘二丁基锡(DIBT)没有报导,但从结构看DIBT有可能产生紫外吸收。为此,我们探索了紫外法测定DIBT的条件和机理;测定了DIBT在环己烷和苯酚环己烷中的不稳定常数分别为1.4×10~(-5),5.2×10~(-6),克分子吸收系数分别为1.05×10~4,ε_(230nm)7.25×10~8。方法简便,回收率在90%以上,十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为0.01。  相似文献   

8.
朱有瑜  陈前六 《分析化学》1993,21(7):815-817
本文研究了在乙醇介质中,2-(2-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TAMB)与铁(Ⅱ)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pH5.2~6.3范围内Fe(Ⅱ)与TAMB形成稳定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7×10~4L·mol~(-1)·cm~(-1)。络合物组成比为Fe(Ⅱ):TAMB=1:2,其表观不稳定常数为3.06×10~(-11),铁浓度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本方法直接测定铝合金中的铁及人发中的微量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溶菌酶(Lys)与邻-{2-α-(2-羟基-5-磺酸苯偶氮)-亚苄基]肼基]苯甲酸(ZCN)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与试剂本身比较,吸收峰红移100nm.实验研究了在Ph4.36的酸性条件下温度、时间、离子强度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的线性范围为0~16 mg/L;最低检出限2.49×10-7mol/L,ZCN与Lys最大结合数n=1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0.971×105L·cm-1·mol-1;离解度α=0.217;结合常数K=7.81×106等,并对该反应体系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无机物质、生物物质和表面活性剂对反应体系的干扰情况,并建立了溶菌酶与ZCN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增溶于胶束内部的HA诱导的DPBF光敏氧化动力学。测定了DPBF在不同胶束中光敏氧化总速率常数,分别为5.12×10~9(SDS),2.31×10~9(Triton X-100)和6.21×10~9L/mol·s(TDPB)。实验证明胶束可有效猝灭单重态氧却不猝灭HA的激发三重态,从而导致DPBF光敏氧化双分子反应可按假一级动力学规律处理,可求出表观速率常数为1.52×10~(-3)s~(-1)(SDS)或1.54×10~(-3)s~(-1)(Triton X-100),相应的半寿命为7.5min。这些结果为HA在水溶液中的光动态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电化学法和光度法对酸性橙Ⅱ(AO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pH 7.2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AOⅡ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Ep约为-0.69 V(vs.SCE),加入BSA后AOⅡ还原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下降,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BSA的电分析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下降值与BSA的浓度在5.0×10-8~1.0×10-5mol/L(r=0.9900~0.993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8mol/L。测定了AOⅡ与BSA的结合比和结合常数,并对结合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仲辛基苯氧基乙酸基本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5℃ ,利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仲辛基苯氧基乙酸 (CA 1 2 )在水中的溶解度S ,离解常数Ka,庚烷中的二聚常数K2 和水 庚烷两相间的分配常数Kd 。实验测得S =1 .40× 1 0 - 4mol L ,Ka=3 .0 2×1 0 - 4,K2 =3 .5 6× 1 0 2 ,Kd=4.0 6× 1 0 2 。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ICP-AES法测定高纯氧化镧中十四种稀土杂质的方法。利用简单的加热去溶装置成功地测定了99.99%La_2O_3中14种稀土杂质。10mg/ml La_2O_3基体工作曲线下限为(以氧化物百分含量计算)Ce、Pr、Sm_2×10~(-3);Gd、Tb1×10~(-3);Nd,Lu 8×10~(-4),Er,Ho,Dy4×10~(-4); Tm.Eu 2×10~(-4),Yb 8×10~(-5),Y_4×~(-5)。相对标准偏差为2.8—9.7,回收率为85—114%。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试剂5-[(4-乙酰氨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AAPA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光度法测定其酸离解常数pK_(■_2)=3.58.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ccn80存在下,试剂与钯的显色反应.在酸性介质中,钯与AAPAQ形成1:2的紫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70nm,摩尔吸光系数为6.1×10~41.mol~(-1).cm~(-1)。钯量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简便、快速,可不经分离,直接用于钯催化剂中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2-[2-(5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是镉(Ⅱ)的很灵敏的显色剂,以异戊醇萃取,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5。我们试验了在Triton X-100存在下,镉(Ⅱ)与5-Br-PADAP的显色反应,测定了它的组成(M∶R=1∶2),稳定常数为4.5×10~(10)。已用于土壤、废水及地面水中微量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四丁基溴化铵(TBABr)、四丁基碘化铵(TBAI)水溶液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建立了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TBABr、TBAI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分别为1.2×10~(-7)~5.0×10~(-5)mol·L~(-1),1.0×10~(-7)~1.5×10~(-5)mol·L~(-1)。检出限为1.0×10~(-7)mol·L~(-1),相对标准偏差均为5%。用该法测定人工合成样品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238)U自发裂变常数(λ_f)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国际标准年龄样(美国Fish峡谷凝灰岩中的锆石)和天然铀制成的裂变源,分别用裂变径迹年龄对比法和固体径迹探测器法对λ_f值进行了实验测定,对国际标准年龄样,进行了两次反应堆辐照实验,辐照的热中子积分通量分别为7.83×10~(14)n·cm~(-2)和1.38×10~(15)n·cm~(-2),测得的λ_f值为(6.82±0.58)×10~(-17)a~(-1);对8个不同铀含量的裂变源,用固体径迹探测器法测得的λ_f值为(7.06±0.22)×10~(-17)a~(-1),两种方法的平均值为(7.03±0.21)×10~(-17)a~(-1),文中对已发表的用不同方法测得的λ_f值进行了对比,并对影响λ_f测定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建议用(7.03±0.21)×10~(-17)a~(-1)这—λ_f值作为裂变径迹年龄计算中的裂变常数。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新显色剂2-(4-安替比林偶氮)-4,5二羧甲氧基苯甲酸(AADCB),并发现其与铋能发生高灵敏段色反应(ε=3.5×10~5),且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铀(Ⅵ)-5-Br-PADAP-磺基水杨酸三元配合物的极谱配位吸附波。在pH为7.5-8.2的醋酸、三乙醇胺、乙醇底液中,该波的峰电位在-0.6855V(vs.SCE)。在1.00×10-7-1.00×10-5mol·dm-3范围内,铀(Ⅵ)浓度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对极谱波的电流、电位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表观稳定常数和离解及生成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叔丁氧基钾-正丁基锂作引发剂,甲苯作溶剂及链转移剂,研究了丁二烯阴离子链转移反应若干影响因素。含不同反离子引发剂的聚合体系中,向甲苯的链转移常数C_(?)分别为:C_(?)(Li)=0.11×10~(-3),C_(?)(Na)=0.40×10~(-3),C_s(K)=1.43×10~(3-)(K/Li=1.1),C_(?)(K)=1.26×10~(-3)(K/Li=0.5)。温度每升高10℃,增长速率常数增加1.7倍左右,而转移速率常数则增大2.1倍,表观转移活化能为62.8kJ/mol。随着K/Li的增大,链转移常数相应增大,当K/Li从0增加到0.5时,C_(?)增大约10倍,当K/Li从0.5增加到1.1时,C_s的变化很小。体系中可能存在向单体的链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