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溶菌酶(Lys)与邻-{2-α-(2-羟基-5-磺酸苯偶氮)-亚苄基]肼基]苯甲酸(ZCN)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与试剂本身比较,吸收峰红移100nm.实验研究了在Ph4.36的酸性条件下温度、时间、离子强度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的线性范围为0~16 mg/L;最低检出限2.49×10-7mol/L,ZCN与Lys最大结合数n=1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0.971×105L·cm-1·mol-1;离解度α=0.217;结合常数K=7.81×106等,并对该反应体系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无机物质、生物物质和表面活性剂对反应体系的干扰情况,并建立了溶菌酶与ZCN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 pH 2 .8的氯乙酸缓冲溶液中 ,有TritonX 10 0存在下 ,Zn(Ⅱ ) 锌试剂络合物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玫瑰红色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在 32 8nm ,蛋白质浓度在 0~ 8.0及 10 .0~ 130 .0mg·L- 1范围符合比耳定律 ,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2 .31× 10 5和 6.63× 10 5L·mol- 1·cm- 1。方法用于麦片、花生、豆类及牛奶中蛋白质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1-(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BTNPT)的合成及与镉(Ⅱ)的显色反应研究。在Triton X-100的存在下,pH 11.6时,镉(Ⅱ)与BTNPT形成摩尔比=1∶2型黄色络合物,在435 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在530nm处有最大负吸收。以435 nm为参比波长,530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52×10  相似文献   

4.
采用UV光谱法研究了在 pH 2 1 5的酸性溶液中 ,邻 {2 [α ( 2 羟基 5 磺基苯偶氮 ) 亚苄基 ]肼基 }苯甲酸 (ZCN)与胃蛋白酶 (Pepsin)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及基本条件 ,认为它们之间主要靠分子间的静电引力结合 .研究了酸度、温度、时间、离子强度、不同类型蛋白质等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 .测得ZCN与Pepsin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3 1 6× 1 0 5 L/mol·cm ,两者的最大结合数为 1 0 0 .探讨了适应该反应的结合模式 ,由实验数据整理后认为基本符合Scatchard模型 .  相似文献   

5.
研完了新显色剂长链饱和脂肪烃取代基化合物(UPT)和微量Cu2+反应。试验表明,在pH 5.2~5.6的乙酸-乙酸钠介质中,Cu2+与试剂形成摩尔比为13的淡黄绿色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为 300.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300.4nm=2.39×105L·mol·cm-1。铜浓度在2~12μg/25m1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r=O.9990。方法简便、灵敏,应用于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用吸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苯胺蓝(An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Britton-Robinson广泛pH缓冲介质中的结合反应,在最佳试验条件下,以试剂空白为参比,AnB-BSA复合物在60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BS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BSA的线性范围为1.6×10-8~2.4×107mol.L-1,摩尔吸光系数ε=1.34×106L·mol-1·cm-1,Sandell灵敏度为0.051μg·cm-2,BSA的检出限为1.0×10-8mol·L-1,方法具有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等特点,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与溴甲酚绿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从分子水平认识多糖分子与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壳聚糖(CTS)与锌试剂(ZCN)的相互作用机理;测得ZCN-CTS复合物吸收光谱出现新的吸收峰所需的临界ZCN/CTS摩尔比为2.67×103, CTS对ZCN的最大结合数为6.93×103,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吻合,证明了多糖与生物探针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可靠性;探讨了ZCN与CTS相互作用产生变色反应的机理,认为其是在ZCN与CTS大分子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要由ZCN与CTS大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曙红B-蛋白质-聚乙烯醇体系显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曙红B(E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聚乙烯醇(PVA)存在时的结合反应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以试剂空白参比 ,EB -BSA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38nm ,BSA的浓度在1.6×10-8~2.8×10-7 mol·L-1 范围符合比尔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41×106 L·mol-1·cm-1,Sandell灵敏度s=0.048μg·cm -2 ,对BSA的检出限为4.9×10 -9mol·L -1 ,方法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 ,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G_250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乙基曙红光度法测定西地那非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3.5~4.0的NaAc HCl缓冲介质中,西地那非与乙基曙红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使乙基曙红溶液颜色发生明显改变,最大吸收波长在550nm,比乙基曙红红移了30nm,并在520nm处产生最大褪色作用,从而建立测定西地那非(Sild)的光度法。在最大褪色波长520nm处,西地那非浓度在0.2~2.0×10-5mol·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0为2.44×104L·mol-1·cm-1,检出限为9.3×10-7mol·L-1,若用双波长叠加,则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0+550达4.53×104L·mol-1·cm-1,检出限达5.0×10-7mol·L-1。本法操作简便,体系稳定,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用于柠檬酸西地那非片(万艾可)中西地那非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α-环糊精存在下,铜与meso-四(4-甲氧基-3-磺酸基苯)卟啉显色反应的条件,其最大吸收在417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2.5×10~5L·mol~(-1)·cm~(-1)铜含量在0~2μg/10.75ml内符合比尔定律,并利用此法测定了果树叶和头发中的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