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会国 《物理通报》2007,(10):60-60
在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八年级物理“压强”一节的教学,因为两位老师来自同一所学校,课堂处理的内容基本一致.其中有一道例题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估测老师的质量和脚掌的面积来计算老师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应该说两堂课上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根据条件计算的结果也都正确,但接下来提问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一节物理多媒体公开课上,发生的一件事,让我陷入了沉思.这节课的课题是“平抛物体的运动”.当老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出发,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一个做平抛运动,得到了一个结论——两个小球同时落地.这个现象在多媒体上很明显.但当老师问学生“看明白了吗?”有学生提出“我不明白,这个现象不可能,老师你的这个动画是自己制作的,我不相信”.  相似文献   

3.
感应电动势中的一个问题汪立忠(辽宁省食品工业学校鞍山114031)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有以下两个公式f一BL。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nZ““’“‘“””’“”‘”““”‘’Al。_,,_._OO。。。__…__。___推导出来的,是{一nM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4.
同轴电缆自感系数问题的两种新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铜忠  董占海  高景 《物理与工程》2005,15(2):20-22,53
本文对圆柱型同轴电缆自感系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文中把同轴电缆看成是由大量的“子回路”并联构成“单匝回路”,从子回路间的磁耦合角度出发提出了两种全新的同轴电缆自感系数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额外程差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指出薄膜干涉中判断额外程差时的一个常见问题; 2.导出额外程差出现“特殊情况”的条件, 3.给出薄膜干涉中平行分量的额外程差出现特例的总表,列明了折射率条件、入射角条件以及反射光、折射光的额外程差.  相似文献   

6.
从初中进入高一级学校,物理跨了一个高台阶,常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是学生经常向老师谈的体会.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情况呢?原因是他们的习惯思维在作怪,使他们在看问题时总有盲点,怎样才能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为所“框”、不为所“漏”.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孙新义 《物理实验》1995,15(2):80-81
实验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孙新义(延安大学物理系716000)实验课是一个多环节的教学过程,一般讲每做一次实验首先应进行预习,再连线、操作测量等等.在这诸多的环节中,预习是十分关键的.但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实验教学的深化.本文就此谈谈...  相似文献   

8.
读罢张永澎老师《硬币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一文[贵刊2003(1):23—24],受益很大.文中详细说明了硬币漂浮于水面时的受力情况及浸润、不浸润现象对硬币沉浮的影响,但在分析过程中,笔者觉得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100页有一个“做一做”小实验,要求学生用棉纸把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并说明缝衣针被水的表面托住的原因.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后做了这个小实验,并画出缝衣针受力的示意图.结果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缝衣针受重力和液体表面张力作用而平衡,使缝衣针被水的表面托住,其受力如图1所示;另一种是认为缝衣针受到了重力、浮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平衡,其受力如图2所示.其实,由于该小实验是安排在“液体表面张力”一节课的后面,不仅是学生,甚至是有些老师也持以上两种观点之一.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不妥.  相似文献   

10.
电动力学中一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贞永同志的文章提出一个不容含糊的问题,即不能将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式直接用于边界. 对于谐振胜、波导管一类问题电磁场的求解,有多种方法.本文的方法比较正规,但较繁.文献【1」、〔5」以及文献「2」、【3」、[4j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方法,但在其叙述的过程中存在本文中提出的问题.举文献【1」、【sj为例,应当这样来提出问题:用于求解区域邻近边界的薄层面d区域(如图所示) 设边界面为Oy平面,与日面垂直,则由边界条件E;一0以及E的连续可微性知,在Ad薄层有E。一E。一0. 推广到一般情形,得“附加边界条件” 作了这类的修改,以上文献中的方法仍不失为谐振腔和波导管电磁场求解的简捷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师觉得难教,学生普遍觉得难学;不少高中生感叹自己的物理学习情况是“一听就懂、一点就通、一教就会、一做就错”.虽然有些问题老师已作反复讲解,但学生还是考不好.尽管考题难度不大,且有些考题平时都讲过,而每次考试后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还是很不满意.对此,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2.
在电磁学教学中,遇到了下面这样一个关于自感系数的问题.将自感线圈视为顺接、完全耦合、长度相同的两个半段,设每半段的自感为L0,总自感为L,由于顺接,根据文献  相似文献   

13.
1原教材中实验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可通过实验现象笼统地来说明,如砂轮打磨物体产生的火星、飞出的链球、由转动的雨伞边缘飞出的雨滴,等等.如何通过实验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按照人教版教材“演示”的实验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多用“管”作轨道进行实验设计,有两种常见情况.一是软管喷墨实验,把弯曲的软管置于水平面内,用注射器使墨水沿软管做曲线运动,并从管口喷出,喷出的墨迹显示出喷出点瞬时速度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孙朝平 《物理通报》2006,(5):27-29,38
高中物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几部分,教学中,各部分的学习困难不平衡,学习障碍也不尽相同.笔者曾经在任教过的前后四届高三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针对“你觉得高中物理最困难的内容”这一问题,84%的选择了“电场”.无独有偶,在多次高中物理教师培训中,无论是座谈还是问卷调查,都有超过80%的老师认为:“电场”一章是高中物理最难教的部分,可见,教与学双方一致认为“电场”是高中物理最困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两体问题中的相对运动作了讨论,指出了解决两体问题时比较简便的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并从理论上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得出了一些在普通物理教学中可供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两体问题中的相对运动作了讨论,指出了解决两体问题时比较简便的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并从理论上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得出了一些在普通物理教学中可供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自感现象中,最容易混淆的是灯泡的闪亮问题和电流的方向问题,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下面用例题就这两个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超重失重演示实验一般用J2142超重失重演示器来完成,其结构图如图1(a)所示.但实验成功率并不高,主要问题是实验者还没完全看清楚指针式圆盘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实验就已结束了;当实验快结束时,老师必须用手接托或拉住物B以降低测力计和物A的速度直到停止,稍有不慎就可能使测力计与物A相连的细绳1断开,有时连一个班也做不到头.如果细绳1断在测力计内转动轴的连接处,则很不好修复,即使修复了,称量物A时大多不准.这两个问题着实令人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19.
《物理》杂志怎样办成一个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自然科学期刊,需要依靠广大群众的帮助.最近我们收到许多关于“社会主义自然科学期刊怎么办”的讨论意见,感谢这些同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这里先摘登了两位同志的来信.欢迎广大读者继续踊跃来信,把这个问题深入讨论下去. 自然科学期刊怎样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斗争的过程,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不打倒资产阶级的旧思想、旧传统、旧秩序,就不能建立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风尚、新秩序.我们认为在讨论“社会主义自然科学期刊怎么办”的问题时,应该对刊物上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进行批判.希望广大群众结合当前的批林批孔运动,积极来信,对我刊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丁尧坚 《大学物理》1990,(1):24-24,12
本文对本刊87年第10期发表的“拉格内日方程应用于变形系统一例──印第安鞭技问题”一文中的一个概念性问题提出商榷,并给出了“印第安鞭技”问题的正确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