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对于研究和定量计算有机反应是很重要的。但由于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比无机反应更为复杂,因此,用直观或氧化数法直接配平整个反应方程式就更加困难。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氧化与还原两个半反应,以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这种所谓的半反应法比较简便,又易于掌握。为了理解和掌握半反应法,首先应当弄清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概念。在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一般是指有机物脱氢或得氧的过程,而还原反应是指加氢或失氧的过程。因此,烃转变为醇、醇转变为醛、醛转变为酸是氧化反应,其逆过程是还原反应;而烷转变为烯、烯转变为炔是氧化反应,其逆过程是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2.
兰蓥华  林亚惠  牛雅文  张燕辉 《化学通报》2023,86(5):568-574,522
光催化氧化-还原体系能够同时驱动光催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活性。在此,提出了构建光催化氧化-还原体系的原则,并介绍了光催化还原硝基芳烃耦合氧化有机物、光催化还原重金属离子协同氧化有机物、光解水制氢协同氧化有机物三个方面的实例。接着,阐述了光催化氧化-还原体系的反应机理,期望通过构建光催化氧化-还原体系,更有利于太阳能转化并缓解环境和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麦裕华 《化学教育》2014,35(17):20-2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是学生需要发展的化学基本技能之一。从学生需要的基础技能、氧化还原反应的复杂性、教科书教学内容的安排、高考的命题和考试要求这4方面讨论了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的因素。对在“化学1”模块阶段、高考总复习阶段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提出1个包括4个预期水平的预期水平方案。最后分别对围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的教学实践、学术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姬广敏  毕华林 《化学教育》2012,33(12):32-36
采用纸笔测试和出声思维技术对30名高中生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认知水平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学习情况进行了测查。通过对测查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学生单纯靠“记忆”可以记住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但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学习;(2)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认知水平,对其简单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复杂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会产生显著影响,只有当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达到理解和应用水平,才能促进其对复杂化学方程式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逆向配平法     
李勘 《化学教育》2007,28(1):56-58
逆向配平法是从给生成物配系数开始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数的增减总数相等的原则,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如下。(1)写出反应式,标出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氧化数,例如:Cu2S 1-2 HN 5O3Cu 2(NO3)2 H2S 6O4 N 2O H2O(2)分别确定氧化剂、还原产物、还原剂和氧化产物的代表,通常它们的代表是化学式中标明氧化数的原子和标明氧化数的同种原子部分(如Cu 12S-2中的Cu 12)。例如在上面反应式中,氧化剂HN 5O3的代表是N 5,还原产物N 2O的代表是N 2,还原剂Cu 12S-2的代表是…  相似文献   

6.
1958年8月出版的高中化学課本第三册增加了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教材。經驗証明,这节教材的增加,使学生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实貭获得了較深的理解,对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識起了一定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建立在原子結构和元素周期表等理論基础上。从学生旧有知識出发,学生接受氧化-还原反应这节教材,基本上没有多大困难。不过,我們仍须采用循序漸进,由浅到深的方法,按照課文順序讲述;在某些地方,也可作必要的加深。  相似文献   

7.
杨大可 《化学教育》2001,22(1):21-22
“乙醛”这节课的重点是乙醛的还原性。由于学生脑海中存在的是以往在无机化学中从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升降来分析氧化还原的概念,现在又陡然转到从得失氢(或得失氧)的角度来看待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感到很不适应,有些茫然,特别是感到乙醛的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难记。因此,讲好乙醛的还原性也就同时成了这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对分析化学教材中一道氧化还原方面的例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必须对组成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电极反应之电子转移数(n1和n2)与相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物质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严格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9.
白玉山 《化学教育》1980,1(2):35-36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这里所要介绍的方法是作者对氧化数法的一个改进。教学实践表明,这个方法简单明了,学生容易接受,乐于采用。  相似文献   

10.
孔犁 《化学教育》1989,10(4):32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同学们普遍感到:已掌握的配平原则、步骤对一般反应式的配平较顺利,当遇到较复杂的,按部就班似乎行不通.如下述方程式如何迅速地配平,让我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致冉 《化学通报》1994,(10):54-56
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种配平法──代数法李致冉(山东大学化学系,济南250100)有的文献[1]和教科书 ̄[2]曾介绍过配平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两种方法,即半反应法和氧化数法。本文介绍另一种方法——代数法。它的具体步骤是:第一,写出基本反应式;第...  相似文献   

12.
李晓光  杨仁茂 《化学教育》2022,43(13):42-46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对微观粒子发生变化的认识,其学习过程应从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出发辨识物质种类,借助反应物微观粒子模型和生成物微观粒子模型探析粒子变化,从而得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反应物中原子是如何转化成生成物中原子的,通过分析典型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有清晰的认识之后,可不直接研究反应,而间接分析化学方程式得出反应物到生成物是否有电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吕志芳  陈国松 《化学教育》2020,41(14):107-109
对于复杂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入手,提出了总电子得失守恒法,并通过实例加以运用说明。具体步骤为:首先写出反应方程式,无需配平;然后找出整个反应过程前后氧化数发生改变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标注其氧化数;最后根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原则列等式并带入数据计算。该方法简单易懂,无需配平反应方程式,可以缩短解题时间,减少出错概率,并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氧化还原滴定的定量依据——总电子得失守恒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除极简单的置换反应易于配平外,其它有时很难配平,现在最通用的配平方法有二:(1)化合价-电子法;(2)离子-电子法。第一种方法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以反应物质中某元素所获得或失掉的电子数或化合价升降数为考虑基础的。例如,在硫酸的存在下用硝酸氧化硫酸亚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应用媒质的间接电有机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录  罗兰 《大学化学》1988,3(2):8-15
当用直接电解法合成有机物而效率不高时,可考虑通过媒质进行间接电合成,使媒质与有机物先进行反应,然后通过电极反应使煤质再生。媒质包括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电对、非金属离子或含氧酸根的氧化还原电对、有机胺、硫醚以及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美、日等已用间接法合成多种有机物并实现了工业规模的生产。我们正选一些易于工业化的课题,从基础研究入手并使之及早取代现有的某些污染严重、能耗过大的经典有机合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杂多酸和氧化物催化剂表面的类似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钼杂多酸具有光化学活性,在不同种类有机溶剂存在下,紫外或可见光辐照就形成杂多蓝还原产物及相应的有机物氧化产物。从乙醇或1,4-二噁烷中沉淀出来的杂多酸化合物(简称HPC)在日光下也变成蓝色。HPC还原时形成多电子还原产物—杂多蓝(简称HPB)。这种多个还原电子体系可能作为还原N_2,CO和H_2O的还原剂。杂多酸光催化大量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以及水放氢的还原反应,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研究了Dawson结构P_2Mo_(18)~(6-)的光化  相似文献   

17.
胡列扬 《化学教育》1996,17(8):36-38
复杂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技巧,是在突出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前提下,把握多层次的守恒(电子转移守恒,电性守恒—若是离子反应,原子个数守恒),细心观察变化前后的特点,灵活处理反应物中某些元素的价态,突出化学特色,把方程式配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化学教课书中介绍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简称反应式)配平法,氧化还原反应多用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即半反应法)。而酸碱反应(即非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较容易通过逐步配平法配平。还有Kolb介绍的林杰逊的目测法(Inspection),有些反应则需要利用代数方法。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代数法求解受到重视。反应式的形式有多种,要编制适用于配平所有反应式的通用计算机程序也非用代数法不可。为此,本文在讨论消元法的同时,提出一种通用性较好的计算机配平程序。  相似文献   

19.
例谈高三复习中习题的发散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华荣  彭晓玲 《化学教育》2006,27(10):37-38,56
对一道无机框图推断题从电解、10电子与18电子微粒、物质的漂白性、变价金属的氧化、盐类水解、电子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7个方面进行了发散拓展探究  相似文献   

20.
Eric Jette等对碘化钾与过硫酸铵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作过较详细的研究。而Любимова报导了Cu(Ⅱ)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并得出了动力学方程式及催化反应机理设想,但至今尚未见有文献报导Co(Ⅱ)能够加速这个反应。作者曾推测并用实验证实了Co(Ⅱ)对上述反应有催化作用。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当有Co(Ⅱ)存在时,碘化钾与过硫酸铵催化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及催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