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建模素养是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但在现实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其中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水平进行反馈和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关于学生素养评价研究主要聚焦于通过学生建模成果(论文或口头答辩等形式)进行评价,针对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的学生课堂建模过程评价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提出针对于个人或小组在教师主导型、策略指导型和学生完全独立型等不同课堂类型下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量表和框架.教师可以通过跟踪学生的课堂建模能力得分获得学生进步情况,并根据不同分数段给出相应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瑛华 《数学通报》2007,46(6):37-3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除了课堂评价外,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借助平时的练习、测验进行评价.借助试题评价学生,试题的设置要非常讲究,关键看能不能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意图.下面是我在  相似文献   

3.
梁忠 《数学之友》2024,(1):32-34
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课堂太过于枯燥乏味的话,学生就会提不起兴趣去学习,这样就会导致老师的教学成果不太理想,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低下.因此老师要主动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充满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成绩将更加理想,使得教学质量与学生共同进步.该文章主要是剖析现存的一些问题,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原则以及底线我们都要遵守,然后能够得出一些有用的建议,使教育事业发展更加迅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品格与关键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密切关注的话题,同时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课堂教学,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与存在问题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在多元化知识共存的时代,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估方法和策略也随之变得的多样与不同,如师评、自评、互评,这些评价都是在学生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对于学生探究过程及学习经历的评价尚需补充.本文以几何学习为主题,采用“推理接龙”式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课堂中发生的每个细节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团队合作效应,让每位学生达到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的中学课堂里,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老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老师展示的多,学生看的多;老师自问自答的多,学生随声附和的多;关键点、难点被老师直接点破的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的多.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结果是:课堂上学生都能听懂,课后自己真正会做的少.究其原因,课堂上没有学生自  相似文献   

6.
运算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教学点之一,因此建立数学运算课堂的评价体系,促进“以生为本,以教为辅”的数学评价体系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多样化数学运算课堂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拟定了数学运算课堂的评价标准,包括评析教师数学运算教学行为的三个维度和评析学生数学运算学习活动的两个维度,探索建立数学运算的课堂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数学互动.在互动中生成的内容往往很多,从而会加大课堂组织的难度。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钻研教材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延时评价不失为一种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形式.延时评价是指在孩子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且让他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老师,在给学生讲完"地球是圆的"后,问学生"懂了吗?"学生齐答"懂了!"老师当即请学生画一幅地球草图,并要求每个人把自己画进去.结果,所有同学都把自己画在地球的上部.问他们"为什么?"又是齐答:"因为画在其他地方会掉下去".这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懂了")与实际知识达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中学数学》(下)刊发了很多关于专家教师李庾南老师课例赏析的研究文章,通过老师们对李老师课例的完整再现与跟进赏析,使得我们以读刊这种方式亲近了专家教师的课堂,收益甚大.特别在李老师诸多课例的课堂导入环节,我们注意到李老师多是以一种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数学现实引入新课,而少用生活现实来引入新课.这也启发我们对数学现实引入新课的思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何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注重课堂效率.虽然我们也在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但效果并不明显,我想这与我们许多老师只注重了课堂上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课外学习,特别是课前的预习.其实要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正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的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会促使课堂数学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得到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得到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林 《中学数学》2015,(4):22-23
我们常常感动于名师课堂上师生的深度对话,学生的精彩生成.殊不知,这些对话或学生的生成,常常都是执教老师课前预设过的,只不过没有体现在执教老师下发的那张"教学简案"上,所谓"教学预设"常常要大于"教学生成"也是这个道理.笔者最近有机会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执教勾股定理(第1课时),有同行课后评课时对笔者课堂上的追问颇为赞赏,其实,笔者在课堂上看似"即兴追问"却都是课前精心预设的结果.本文重点呈现  相似文献   

13.
朱时英 《中学数学》2012,(10):80-81
多年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手册,以及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的眉批与尾批.而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和“×”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等方面的确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正是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老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老师展示的多,学生看的多;老师自问自答的多,学生随声附和的多;关键点、难点被老师直接点破的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的多,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结果是:课堂上学生都能听懂,课后自己真正会做的少.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是有效的教学,有效的课堂应是一个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有时会偏离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学生节外生枝或出现错误.如果我们能正视和利用这些“意外的错误”,并把它当作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因势利导,那么这些“意外的错误会产生意外的收获”,成为有效教学的宝贵资源,从而生成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努力创设开放式、合作研究性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和自主的环境中去学习,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合作学习的课堂,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与思维的自主与自由,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平等和公平,就应该给全体学生活动权和发言权,给学生更多反馈和反思的时间,但要使合作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有技巧的观察和适宜的监督则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一则案例来说明老师适宜监督下的合作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17.
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运用单元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高三数学单元复习中融入数学探究活动,开展多元的课堂评价,能够在巩固单元知识的同时,提升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落实课堂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看上去精彩纷呈的一堂课,学生、老师都表现得很积极,课堂气氛也热闹非凡,其实这样的课堂未必高效,而有时看似很普通的常规课,却往往透着高效.有人总认为高效课堂是名师的专利,对于普通老师来说,上好常规课,做到有效就已经是很努力的事情了,高效课堂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把功夫花在课前,抓住课堂这块教学的主阵地,落实课后反思,高效课堂也能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与监考老师在考试时作弊与不作弊的混合策略进行分析,从博弈论的角度运用最大期望收益与等收益法对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进行求解.结果显示,加大学生作弊的惩罚会导致老师监考不严,而对监考老师的奖励或惩罚越大,学生作弊的概率越小.因此,加大监考老师的激励是降低学生作弊的有效方法.根据经济学激励理论对学校与监考老师的博弈进行求解,结果既能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又能在学校与监考老师之间的序贯博弈中达到纳什均衡,为建立监考老师的激励机制与防止学生作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提倡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个研究型学者的今天,教师作为反思的主体,通过教学反思,使自身得到了提高.那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否也应该积极反思,成为反思型学习者呢?笔者曾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过: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强调过N次了,可还是有不少学生出错,或者听学生诉苦:"老师,你课堂上讲的我都听懂了,作业也会做,怎么考试时就不会了呢?"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反思,原因可能是:(1)学生没有反思意识或不知道如何反思,以致很多学生到了高中甚至大学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反思;(3)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了学生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