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大学物理》2007,26(1):6-6
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秦克诚教授编著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一书通过邮票,从全新的角度对物理学史,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史进行了精彩、翔实、准确的叙述,它既是一本物理学史的参考书,也是一本集邮鉴赏和工具书.今年7月,本书获得了吴大猷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科学普及著作奖评选原创类金签奖.  相似文献   

2.
《大学物理》2006,25(11):11-11
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秦克诚教授编著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一书通过邮票,从全新的角度对物理学史,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史进行了精彩、翔实、准确的叙述,它既是一本物理学史的参考书,也是一本集邮鉴赏和工具书.今年7月,本书获得了吴大猷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科学普及著作奖评选原创类金签奖.  相似文献   

3.
《大学物理》2006,25(3):43-43
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秦克诚教授编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一书最近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邮票,从全新的角度对物理学史,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史进行了精彩、翔实、准确的叙述,它既是一本物理学史的参考书,也是一本集邮鉴赏和工具书.本书内容曾在《大学物理》上连续刊载,受到广大读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大学物理》2005,24(7):25-25
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秦克诚教授编著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一书最近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邮票,从全新的角度对物理学史,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史进行了精彩、翔实、准确的叙述,它既是一本物理学史的参考书,也是一本集邮鉴赏和工具书.本书内容曾在《大学物理》上连续刊载,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本书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还有较高的集邮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全书彩色印刷,装帧精美,共有1700余幅彩色图片,收集了世界各国已发行的与物理学有关的邮票共2300余枚.本书读者对象为物理教师、学生、物理学工作者及集邮爱好者等.本书分为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物理》2006,25(4):32-32
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秦克诚教授编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一书最近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邮票。从全新的角度对物理学史。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史进行了精彩、翔实、准确的叙述,它既是一本物理学史的参考书,也是一本集邮鉴赏和工具书.本书内容曾在《大学物理》上连续刊载,受到广大读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杨再石 《大学物理》2006,25(2):61-63
秦克诚教授是我的学长,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曾经一起为我国第一个物理学CAI教学软件的开发进行过原创性的探讨,我更为他深深地爱上邮票,收集了那么多的物理与科学方面的邮票而钦佩不已.克诚教授属于那种内秀的性格,乍一看,不很起眼,交往时间长了,用俗话说就是觉得他挺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7.
1 门墙桃李 赵凯华老师从5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物理系后到本世纪初,一直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多年为北大物理系、地球物理系、技术物理系学生上大课,讲授普通物理电磁学和光学等课程.几十年来,赵老师的门墙桃李,何止三千;赵老师是物理学教育界的一代大师,写过多部著作,为国内各大学首选的经典教材,他和陈熙谋先生合著的<电磁学>前后重印多次,总数近百万册.学习过赵老师教材的教师学生,应当在百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方不盈寸的邮票中包容着万千世界,也蕴含着许多丰富精采的物理学史料.应本刊之邀,北京大学物理系秦克诚教授在他长期收集的大量珍贵邮票中,整理出和物理学的发展有关的内容,编篡成“邮票上的物理学史”.本刊自本期起以连载的形式刊出,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大学物理》2011,30(12):65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大学物理》杂志原副主编高炳坤先生于2011年10月1日因病在北京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5岁.高炳坤教授196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系,曾在七机部二院、重庆后勤工程学院工作,1977年到清华大学物理系执教,直至1996年退休.高炳坤教授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期间,主要从事普通物理教学工作.他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潜心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讲课深入而又生动,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他参与了《普通物理学辅导与答疑》丛书中的《力学与热学》、《电磁学》的编写,其中《力学与热学》曾获北方十省市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初由南京大学校友总会转来李永泰先生提供他叔父李国鼎先生等在1930年编写的《物理学会手册》(HANDBOOKOF THEPHYSICAL SOCIETY)的复印本.该书 64开本,共102页,记载着当时中央大学物理系与物理学会的情况.在寒假中乘春节拜年之际,请施士元、冯端先生过目,他们过去部未曾见过此书,很有兴趣地阅读了,因时间相隔60多年,故此书不乏对物理学具有史料价值,尤其对中央大学物理系的建立、艰辛地发展和当时的教学、科研及学会工作情况,是一部具有相当丰富资料和有价值的史书. 李国鼎先生1930年寒假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为民国20…  相似文献   

11.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大猷 《物理》2005,34(3):165-170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广东番禺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1946年春受政府派遣赴美考察战后科学,先后任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教授.1949年秋,应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之邀,任该院理论物理组主任14年之久(1949-1963年),其间又曾分别短期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瑞士洛桑大学从事研究或任教.1963年后,到美国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63-1965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物理学与天文学系主任、教授(1965-1978年).1978年退休.从1956年起,吴大猷常赴台北讲学,曾任中研院物理所代所长.1967年担负策划和推动台湾科学发展的重任.1968年后任台北“国科会”和“科导会”主任.在美国退休后迁居台北.1983-1994年任中研院院长.1994年在台北退休.吴大猷专长理论物理,在物理学上多有建树,在国内外培养了几代物理人才.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初创阶段重要人物之一.1997年,他在台湾大学作了《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的系列演讲,并在2001年吴大猷卒后整理成书于台北出版.本刊征得台北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同意,由本刊编委戴念祖先生从该书中摘录部分文字,在本刊分四次连载发表,以飨物理学界同仁.感谢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和李政道先生、沈君山先生、柳怀祖先生对本刊的支持.另外,主编阎守胜感谢林志忠教授赠吴大猷先生书《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使他产生了在本刊上刊登部分内容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1914年李耀邦以《以密立根方法利用圆体球粒测定e值》论文,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成为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他的成功,标志中国现代物理科学的诞生.1917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设立物理学系;1919年丁西林从英国回国,长期主持该系工作;1920-1925年颜任光任该系教授,创办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1922年饶毓泰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胡刚复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东南大学)物理系,还首次在国内建立物理学实验室,培养一大批包括严济慈、吴有训、赵忠尧等在内的物理新人.  相似文献   

13.
《物理》2020,(7)
正门墙桃李,何止百万赵凯华教授20世纪50年代从莫斯科大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执教几十年,为物理系、地球物理系、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学生上大课,讲授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等课程,成为北大物理系的一代宗师。我是北大物理系1960级学生,当时北大理科为六年制。大学二年级的普通物理课程,由赵老师讲授电磁学和光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学好了可以顺利进入大三学习四大力学、  相似文献   

14.
美国阿肯色大学的退休物理学教授阿特.霍布森(Art Hobson)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设一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文科物理课程,并编写了教科书《Physics Concepts and Connections》.他的课程很受欢迎,这本书也极有特色,现在已出了第4版,在130多所美国大学中使用.由于这本书和他提倡在物理教学中联系社会问题,2006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AAPT)授予他密立根奖(AAPT的最高奖之一).新版的中译本不久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北京大学秦克诚、刘培森、周国荣先生翻译)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1)强调科学的认知过程,一切知识来自实践并最终由实验检验,特别是"我们怎么知道"一栏尤见特色,反对一切迷信和伪科学;2)不用数学的概念式教学,除E=mc2外书中没有数学公式;3)教给学生最新的物理学,如对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粒子物理学中的大统一、弦假说、超对称、希格斯场等最新概念的介绍;4)讲授物理学的社会联系,对与物理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遍布全书,在介绍了有关的物理学原理之后紧接着讨论.这本书的许多内容是别的物理教材中找不到的.为了让读者先睹为快,让更多的老师们更快地了解国外文科物理教学情况,本刊从下期起将选载本书的一些有特色的章节.本期先刊登霍布森教授的《怎样才能提高一个国家的人民的科学素质》一文,作为以后选载的导读.  相似文献   

15.
 用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有核模型的卢瑟福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曾说过“科学可分为两类,物理学和集邮”.这话虽然言过其实,但是邮票的画面的确有很丰富的内容,例如那些与物理学有关的邮票将著名的物理学家及其主要成就反映在画面上,还有的用精练的构图来说明物理学的原理和效应。由于集邮爱好者的队伍非常广泛(例如我国号称有2000万集邮者,360万集邮协会会员,其中多数是青少年和各级学校学生),邮票上有关科学的内容,无疑对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从这方面来说,卢瑟福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与邮票相比,钞票上印有物理学家肖像的情况就少得多了.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1月1日,著名美籍高能物理加速器专家、北师大名誉教 授、老校友邓昌黎先生应邀回母校北京师大作了有关质子、反质子碰撞 机及1984年物理诺贝尔奖有关实验的学术报告.应邀出席报告会的 还有北京大学诸圣麟教授、中国音乐学院老志诚教授等. 报告会上,邓先生首先以他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加速器科技研究事 业的切身体会,总结了物理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指出:真 正的物理学是能证实的物理学,物理学的水平应由仪器的水平决定; 高能物理应由加速器的能量级别而定.他还以广义相对论和1984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际工作为例进一步阐明了…  相似文献   

17.
冯端 《物理》2011,40(6)
今年是《物理》杂志第三、第四两届编委会(1984—1991年)主编吴自勤先生八十华诞之年.吴自勤先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现天文与应用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中心开放实验室主任,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吴自勤先生在材料科学与凝聚态物理方向上,特别是在电子显微学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数十年持续不断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多项有价值的成果.70岁高龄之后,吴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著书立说,以他为主撰写出版了《薄膜生长》、《微分析物理及应用》、《分形原理及其应用》等三部专著.吴先生是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的积极组织者,在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成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他团结和领导一批学会活动骨干,为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先生任《物理》主编期间,为杂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建议《物理》杂志开辟了物理学和经济建设栏目,介绍物理学对经济建设发展的推动作用.他还花了很大力气抓杂志的讲座栏工作,亲自策划了新实验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近代物理、集成电路中的物理问题等三个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的系列讲座.《物理》杂志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吴先生当年的努力密切相关.值此吴自勤教授80华诞之际,...  相似文献   

18.
第一部分 中国对世界拉曼光谱学发展的贡献(一 )中国物理学家对世界拉曼光谱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讨论中国物理学家对世界拉曼光谱学发展的贡献 ,首先应该提到黄昆先生于 1 954年在北大最终完成后、在英国出版的与玻恩全著的名著“晶格动力学理论”[1 ] 。它已成为声子物理和拉曼散射的经典理论著作。该书曾多次再版 ,直至 1 978年出版社才宣布该书不再出版发行 ;但此后不久 ,又因著名光散射专家 J.L.Birman教授的建议 ,出版社又重新排版于1 985年再次印刷发行该书。1 962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半导体物理大会上 ,一个外国教授对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回顾其物理学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风雨历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50年来的发展变迁跌宕起伏,难于全面叙述, 我们编写了<中国科大物理50年>一书,本文根据该书压缩而成.下面仅以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及与其有历史渊源的院系单位作为介绍对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1902年,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设数学物理部,这是我国数理学科高等教育的开端。1913年,北京大学设物理门(后改名为物理系),这是我国最早的物理学本科专业。1952年院系调整,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物理精英合并成新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北大物理学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105名两院院士。23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2名在北大学习和工作过。2001年5月18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成立。物理学院由原物理系全部、原地球物理系的大气科学专业、原技术物理系的核物理专业及辅助机构、原天文学系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