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思政,应做到润物无声。介绍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于“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和课堂讲授等环节,力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生态意识、辩证思维等科学素养,增强“四个自信”,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朱如琴  高翔 《化学教育》2019,40(17):44-49
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为理念,围绕“谈谈你所了解的燃烧与灭火”“对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实验装置的反思”“对燃烧条件及现象的反思”等问题,设计并成功实施与此相关的系列实验,在纠正学生既有认知偏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魏鑫  贾颖  杨金凤 《化学教育》2020,41(9):51-56
基于思维导图架构知识模块,提出“醇”的“六环式”教学模式:“导”“馈”“联”“寻”“攀”“展”。以思维导航、问题学习、讨论活动为教学活动的主线,结合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由浅入深地探索问题,旨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思维导图是利用“词汇”、“符号”、“图像”、“线条”、“颜色”的组合将大量复杂信息归纳分类形成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网络结构的思维工具[1]。思维导图指实践主体运用图文并茂的技法把陈述性知  相似文献   

5.
在电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探讨了思维导图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评价。实验原理的教学依托“比较与对比图”和“逻辑思维图”,强调相关方法原理之间的联系,突出新方法的特点;实验步骤则以清晰易懂的“流程图”方式呈现。教学实践表明,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大学有机化学“强理念、重思维、活课堂、共育人、乐钻研”五维度教学新策略的内涵与实践。以线下教学为主,腾讯会议和慕课为辅助,践行“有机化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循环“疑探式”教学方式,辨析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的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多种科学思维的综合运用;强化“文献预习”“练习讲解”“综合作业”“师生互动”等多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陈燕  饶慧真 《化学教育》2021,42(15):58-64
思维可视化因其具有建构性、交互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在提升化学高阶思维方面呈现一定优势。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发展化学高阶思维的可能途径包括:使用双气泡图发展比较思维、利用概念图或树形图发展结构化思维、借助流程图与括号图发展概括思维、采用复合流程图或鱼骨图发展因果逻辑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诱导”“添加”“辨分”以及“反思和整理”等功能,将高阶思维的训练渗透到概念、原理及问题解决的教学中,则有望实现化学高阶思维发展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王琳 《化学教育》2022,43(19):31-39
把“溶液”放到完整学科体系中,利用本原问题驱动,调取新授课储备的、与新问题情境匹配的学科理论、模型,将“核心概念、学科任务、认识角度、认识路径、能力活动、化学基本观念”融合,借助学科思维方式、方法,打通纵横联系,找寻基本规律,在思维碰撞中对自身原有认识加以修正、完善发展,形成“核心概念功能化,解决问题思路化”的系统思维模型。在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落实核心概念功能价值演变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  相似文献   

9.
王愫懿 《化学教育》2012,33(10):31-33
“同步互动式”评课,能有效地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特别是评课者、授课者、听课者之间思维的碰撞,更有利于教师教科研水平的迅速提升。“同步互动式”评课有2个要点:一是侧重于“同步”,二是新颖于“互动”。“同步互动式”评课有2种方式:一是利用录像课进行同步互动式评课,二是利用录播手段进行同步互动式评课。“同步互动式”评课已成为教科研活动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张发新 《化学教育》2021,42(5):40-44
通过化学用语认识模型的建构,彰显其教学功能价值,为内隐的“心智模型”与外显的“符号模型”之间建立可能的联系和发展。运用“联想与建构”“迁移与体验”“本质与变化”等教学策略,实现化学用语的教学从内容传递走向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刘玉荣  王媛培 《化学教育》2017,38(13):33-39
在对思维地图的由来、优势、基本类型以及所代表的思维活动等方面介绍的基础上,明确思维地图不仅可用于对知识的表征和组织,还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描述。以“有机合成题”和“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为例,尝试运用思维地图建立高中化学习题的解题模型,以期待思维地图能给我国高中化学教师和高中生一些启发,为高中化学习题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基本理念,围绕“自然界的碳循环”“大气中CO2的控减排”“化学家们合成的新型碳家族成员”等板块,设计并成功实施系列情境问题,在系列问题的讨论、分析、解决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碳”家族成员间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思维的纵深度,引发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对化学义务教育阶段“相对原子质量”和高中阶段“物质的量及摩尔质量”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思考,探讨了深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2个视角,同时开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实现学生思维和认知的持续发展,这也是基于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相衔接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既可以应用于初中“相对原子质量”教学中的深入理解,也可以应用于高中“物质的量”教学时的衔接课程。  相似文献   

14.
邢瑞斌  刘翠  陈颖  王磊 《化学教育》2021,42(23):36-43
以“解酒药的研制”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乙醛性质”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药物研发分析”“探秘致命物质,寻找救治办法”“药物新构想”等3个项目任务,掌握了乙醛的性质及其应用,构建了有机物结构分析和性质预测的思维模型,学会了对陌生有机物的分析与研究。运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测定溶液酸碱性确定反应机理,锻炼了科学探究、合作交流、思维表达的能力。与课外活动有效整合、实验室仪器与试剂的保障、资料查阅、外援专家指导等是顺利完成本项目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文兵 《化学教育》2018,39(11):23-27
以“钠的性质”为例,探究“金属钠遇水为什么会燃烧爆炸?”“遇到因金属钠而发生的事故该怎么办?”等问题,将风险认知和决策能力培养聚集于课堂,延伸至课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认知过程2个评价维度对中美化学教材“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主题的习题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知识维度,2国教材均较为重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但中国教材侧重前者而美国教材侧重后者;在认知过程维度,美国教材对“理解”“运用”水平的考查均较多且尤为侧重“运用”,中国教材对“运用”“理解”“分析”水平的考查均较多,整体上较为均衡。教材习题编写应该关注习题的课程功能创生,注重对学生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其对教与学尤其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少儒  田沺  周翔 《化学教育》2018,39(14):23-26
“生物化学”涉及到生命科学与化学2个知识体系的交叉,内涵非常丰富,正因为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遇到知识点过于分散的问题,而导致学生难以系统而有效地抓住重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引入关联法和类比法,紧扣生物大分子复杂性与分子层面的同一性兼具的特点,利用“关联”与“类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书本中繁杂的知识点联系成一个彼此相互联系的树状的网络,向学生讲述这个生命之树相关的故事,从而提升“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娟  秦春生 《化学教育》2019,40(5):50-54
采用“中学化学课堂环境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深圳市、长春市、佳木斯市等3个地区的4所高中861名学生的化学课堂环境进行调查,并进行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对化学课堂环境的总体感知较好,7个维度中“学生凝聚力”“平等”“任务取向”“合作”等4个维度的平均分大于3.4,“教师支持”和“参与”维度的平均分在3.0~3.4,只有“探究”维度的平均分小于3.0。城市高中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明显好于乡镇高中生,学生心目中所期待的化学课堂比实际的化学课堂更积极。  相似文献   

19.
龚伟  王玮  丁珣  陈赟 《化学教育》2013,34(5):49-51,5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纸笔测验“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取用鲜活的情景”,但现有中考化学试题情境创设存在“来源不够丰富”、“呈现方式单一”、“层次不尽合理”以及“考查功能弱化”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考化学试题命制者应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将所要考查的化学知识寓于一定情境之中,借助合适的呈现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加工、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单媛媛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21,42(7):108-112
“蛙腿论战”是科学史上的经典事件,持久的科学争论当时以伏特发明了“伏打电堆”而结束,标志着人类自此由“静电”进入“动电”时代,同时这也被认为是电化学建立的标志。深入梳理“蛙腿论战”中理论的提出过程及其价值,对其教学价值进行探析:“蛙腿论战”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视角,并且促进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