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白玉山 《大学化学》1989,4(1):30-30
用动力学方程的线性化来判断简单的一级或二级反应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设C(t)为反应物在时刻t的浓度,如果以log[C(t)]对t作图得一直线,则反应为一级;如果以1/C(t)对t作图得一直线,则反应为二级. 对于以上两种作图方法都得不到直线的复杂反应,其中除平行一级反应,连串反应外,平行一级二级反应也是一种类型.设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2.
张恒  汪存信 《大学化学》2009,24(6):65-67
介绍一种处理动力学数据的新方法——反应进程动力学分析法(Reaction Progress Kinetic Analysis)。该方法通过反应速率除以一个反应物的浓度对另外一个反应物的浓度作图,结合不同超额浓度和相同超额浓度的3个实验,得到反应级数以及催化剂稳定性等信息。  相似文献   

3.
在稀H_2SO_4介质中及加热85℃的条件下,钌(Ⅲ)对KIO_4氧化亚甲基蓝的褪色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个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钌(Ⅲ)的新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催化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非催化反应吸光度A_0与催化反应吸光度A之间的差值△A与钌(Ⅲ)质量浓度ρ在0~0.0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37×10~(-10)g/mL.测定了动力学参数,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3.63×10~(-4)/s,表观活化能为58.13 kJ/mol.对1.0μg Ru(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n=11).方法用于分子筛样品中痕量钌(Ⅲ)的测定,回收率98.3%.  相似文献   

4.
伯胺N1923、三苯基氧化膦的界面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1℃下考察了N_(1923)(或TPHPO)-CHCl_3/HCl(或HCl-AuCl_4)和N_(1923)-TPhPO-CHCl_3/HCl(或HCl-AuCl_4~-)等6个体系的界面吸附特性,得到了各体系C_(min)、Γ_∞、A_1等界面吸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N_(1923)的界面活性明显强于TPhPO.当N_(1923)-TPhPO共存时的Γ_∞值较之N_(1923)或TPhPO单独存在时均有增加,可用于解释萃取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个数值模型来模拟一个反应物在明胶层中边扩散边在油珠界面上与另一个反应物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提出了处理油珠界面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应用在模型设计中。采用模型模拟与动力学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获得反应物在明胶层中的扩散系数和界面反应的比速率常数等重要动力学参数,而且可以提供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明胶层中的时空分布,并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过程。对模型的适用性也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Ferron逐时比色法中Al-Ferron体系反应动力学常被视为准一级反应,由此可推得相应的拟合方程并测得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b,显色剂Ferron作为反应物之一其用量必然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以不同OH/Al比的聚合氯化铝溶液为研究对象,抓住Ferron浓度这一核心要素,对Al-Ferron体系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Ferron]≥2.0×10^(-3)mol/L是确保动力学速率常数kb准确测量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反应物浓度(C)的改变和时间(t)存在着计量关系。如用C-t作图,不仅可以确定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同时利用生成物的反馈机理(feedback mechanism)对反馈物种(如S_2O_3~(2-))的完全作用,能够移植作定量分析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50%NaOH,CH_2Cl_2体系中相转移催化产生的二氯及二溴卡宾与对位取代的苯乙烯反应的相对速率常数k_(rel),并用Brown式(lgk_(rel)=lgk_0+σ~+P~+)进行了线性相关分析.在此条件下,二氯及二溴卡宾都具有亲电性,其中二氯卡宾的选择性大于二溴卡宾.本文还测定了上述相转移反应中,反应物烯烃、溴仿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动力学公式对所得的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此条件下,反应为二级,其中对烯烃和溴仿各为一级.溴仿过量时,反应对烯烃呈准一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用天然丰度~2HNMR测定一级动力学氘同位素效应的方法。这种方法与现有方法不同,它要求在反应时授氢反应物大大过量于受氢底物,在计算时要考虑由~2HNMR测定的反应物和产物的特定部位同位素比率(D/H):或化合物的平均同位素比率(D/H)。我们用这种方法研究了一些Grignard试剂水解的同位素效应。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液相反应动力学是从二(N,N-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螯合物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开始的。HPLC由于其分辨率高和检测浓度低,在研究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的反应中显示出独特的本领。本文在12—32℃研究了二(烷基黄原酸)合钯(Ⅱ)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根据热动力学的基础理论, 应用一级反应的无量纲参数法, 在20和30 ℃下测定了乙酸乙酯、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皂化反应速度常数, 并计算了它们的活化能, 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文献值相符合。还计算了这三个反应体系的活化自由能。本文讨论了反应物初始浓度和反应的速度常数与量热计冷却常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初始反应速率动力学方法研究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羟基磷酸铜为催化剂催化氧化苯酚的动力学.对催化剂的用量、过氧化氢和苯酚浓度以及温度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研究.反应物和催化剂对该反应都是一级的,表观活化能为12kJ/mol.在考虑到所有的吸附平衡后.给出了相应的动力学公式.  相似文献   

13.
在可见光照射下,应用合成的新型仿生光催化剂HMS-FePcS,催化降解孔雀绿模拟废水.考察了温度、光源强度、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以及金属活性中心(Fe,Cu和Co)等一系列因素对降解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孔雀绿光催化降解的反应级数及反应速率常数.该降解反应分两个阶段,初始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呈现出零级反应的特征;而后一阶段的反应呈现一级反应的特征.两段反应均可用经典的Langmuir-Hinshelwood多相催化动力学模型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热动力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热动力学研究法--时间变量法.该法无须将反应进行到底,只需知道一张热谱图上的3个时间点t,t时刻峰高△和t前峰面积a,就可用计算机数值方法求算反应的速率常数.应用该法研究了一级反应、等浓度二级反应、不等浓度二级反应、三级反应和1.5级反应的热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张帆  许志献  金日光 《高分子学报》2008,(11):1102-1107
从负离子引发丙烯腈沉淀聚合的亚微观过程出发,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初生态沉淀聚集体联结方法数的叠加,推导出了动力学方程.在不同条件下(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时间)对丙烯腈沉淀聚合进行了研究,用推导的动力学方程处理数据后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相吻合.丙烯腈负离子沉淀聚合的聚合反应为对单体浓度的一级反应,对引发剂浓度的一级反应,反应速率方程为Rp=k0[M]1.0[I]1.0.  相似文献   

16.
在卤离子存在下,Fe(Ⅲ)络合物与金属银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用氧化形成的卤化银的电化学还原时间τ进行测定。本工作用银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在改变氧化时间,反应物浓度和电极旋转速度的情况下,Fe(Ⅲ)络合物与金属银之间反应动力学,并测定了形成溴化银的初始速率与pH的关系。 该氧化还原反应是扩散控制反应,对于Fe(Ⅲ)EDTA和卤离子来说均为一级反应。Fe(Ⅲ)EDTA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可由极限电流与Fe(Ⅲ)EDTA的浓度和银旋转圆盘电极的旋转速度的平方根之间的关系求算出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50%NaOH,CH~2Cl~2体系中相转移催化产生的二氯及二溴卡宾与对位取代的苯乙烯反应的相对速率常数k~rel并用Brown式进行了线性相关分析。在此条件下,二氯及二溴卡宾都是有亲电性,其中二氯卡宾的选择性大于二溴卡宾。本文还测定了上述相转移反应中,反应物烯烃、溴仿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动力学公式对所得的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此条件下,反应为二级,其中对烯烃和溴仿各为一级,溴仿过量时,反应对烯烃呈准一级。  相似文献   

18.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15.0~22.0) ℃温度区间,水溶液中孔雀石绿和碳酰肼的缩合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此反应为二级反应,对于反应物分别为一级反应,离子强度在(0.2~1.0) mol·L-1内对该反应产生负盐效应。提出了孔雀石绿和碳酰肼的反应机理。据此机理导出的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测量碳酰肼浓度范围在(0.02~0.5)×10-3 mol·L-1的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19.
石铁生  王安周 《化学学报》1989,47(3):288-292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由于其分辨率高和检测浓度低, 在研究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的反应中显示出独特的本领,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12-32℃(研究了二(烷基黄原酸)合钯(II)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对气相反应的几种速率常数的联系与区别加以说明,以免产生混淆。对于等容体系中理想气体参加的基元反应,反应速率既可用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表示,也可用某反应物(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