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蛋白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蛋白质性质和功能研究是生命科学现在和将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理化特性参数是分离、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基础,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毛细管电泳是将电泳和色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快速分离技术,分离机制涉及到物质的荷电、分子空间结构和大小、扩散特性、相互作用等理化性质。通过对样品的定量分析或不同条件下迁移时间的变化的测定,利用理化参数与浓度或迁移时间的定量关系可以计算出多肽或蛋白质的理化特性参数。本文对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测定蛋白质或多肽理化特性的原理和方法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毛细管等电聚焦和电渗泵驱动聚焦区带分离蛋白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利用电渗泵驱动毛细管内的聚焦区带,实现毛细管电泳等电聚焦分离蛋白质的方法。通过控制电压来调节泵的输出流量,从而调节聚焦区带的迁移速度。适用于毛细管电泳等电聚焦两步法分离蛋白质等两性物质。考察了对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两种粗提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1.6%和1.3%,峰面积的RSD均为1.6%,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电泳和层析一直是研究蛋白质和多肽的重要方法。毛细管电泳除了具备凝胶电泳的高分辨力外,以其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及自动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在近几年内成为蛋白质、多肽乃至其它生物分子分离分析的一项崭新且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激光回射干涉检测法研究了酸性蛋白质的毛细管电泳行为。在较高的pH值和较高离子强度下,采用较短毛细管,减少了管壁对蛋白质的吸附作用,较好地分离了4个标准蛋白质及人血清中蛋白质。相对峰高和相对迁移时间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在强酸和强碱两种条件下分离二肽混和物的重复性,并且提出了采用相对迁移时间这一参数评估毛细管电泳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分析蛋白质可获得机体的受损或病变情况,因此毛细管电泳(CE)分析蛋白质分子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以溶菌酶、生长激素、碳酸酐酶、肌动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磷酸化酶B为样本,采用有效长度为6 cm和总长度为8 cm的毛细管,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分离介质,首次采用脉冲电场毛细管电泳(PFCE),研究了脉冲频率及调制深度对不同蛋白质(分子量14.4~97.4 kDa)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电场强度为100 V/cm的直流电场毛细管电泳(DCCE),在1.4% HEC筛分介质中采用平均电场强度为100 V/cm,脉冲频率为10 Hz,调制深度为250%的脉冲电场时,相同蛋白质分子的分离时间缩短6.6%~9.6%;脉冲电场与蛋白质分子的共振频率为10 Hz,当脉冲频率低于共振频率时,分离时间随脉冲频率的增高而延长,反之则随脉冲频率的增高而减少;当脉冲频率与共振频率相同时,其分离度提高34.1%~88.1%,理论塔板数最高为4.03 × 104;在相同平均电场下,当调制深度由0提至250%时,筛分介质内的焦耳热比直流电场时提高了2.64倍;焦耳热的提高使得筛分介质的粘度降低,导致蛋白质分子在筛分介质内的迁移时间随电场脉冲调制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蛋白质的分子量越大,其迁移时间越小,其中磷酸化酶B的迁移时间减少约9.6%,但相邻蛋白质分子间的分离度无明显降低。该研究为提高CE对蛋白质分子的分离效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效毛细管电泳迁移重复性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磊  陈农  张玉奎 《色谱》1993,11(4):207-209
 〕本文考察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在强酸和强碱两种条件下分离二肽混和物的重复性,并且提出了采用相对迁移时间这一参数评估毛细管电泳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在PEG-400交联柱上,用多肽样品研究了毛细管区带电泳中缓冲溶液浓度对迁移时间、柱效、选择性、分离度及进样量等的影响.发现试样的峰高与缓冲液浓度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电动进样模式,应注意毛细管内和进样槽里试样浓度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高效毛细管电泳-电荷耦合器件检测器联用技术研究(Ⅶ)──低聚肽及其降解产物的分离熊少祥,李建军,程介克(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电荷耦合器件检测器.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多肽及其降解产物氨基酸是组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基础,某些...  相似文献   

10.
毛细管电泳迁移时间重现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健萍  胡昌勤  刘文英 《色谱》2006,24(4):396-401
以电泳介质为研究对象,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或MEKC)两种电泳模式下,探讨了电泳 介质中各组分浓度、冲洗程序、电泳介质在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对溶质迁移时间重现性的影响。根据描述缓冲液中各组分 浓度与电渗流迁移时间和溶质迁移时间的关系式,证明利用电导值可准确地表征电泳缓冲液的浓度;通过控制缓冲液的电 导值可提高迁移时间的重现性。运行缓冲液pH值的变化影响毛细管壁上的硅羟基的电离,因此需选择合理的冲洗程序使硅 羟基的电离达到平衡,以提高迁移时间的重现性。毛细管入口端缓冲液是影响溶质迁移行为的主要因素,其在电泳中发生 的变化是影响电泳重现性的重要原因。目前在实验中可通过提高运行缓冲液的更换频率来保证迁移时间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1.
径向电场调制毛细管电泳法用于蛋白质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英  陈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0(10):1533-1537
利用自制的双向电场控制毛细管电泳新系统,考察了蛋白质的分离情况.结果发现,在低pH值下,通过施加径向电场,不仅可改变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而且能抑制蛋白质的吸附,进而实现对蛋白质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实现毛细管电泳的动态或随机调控,这对许多生物样品分离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使用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毛细管电泳的缓冲添加剂用于同时分离酸性和碱性蛋白质.在酸性的缓冲条件下,只需要使用低浓度的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0.1mmol/L18-s-18)作为缓冲液的添加剂,就可以有效地抑制酸性和碱性蛋白质在毛细管壁的吸附,从而得到高效的蛋白质分离.实验表明,较小的胶束尺寸(如s=5~8)比大的胶束尺寸(如s〈4或〉10)能更有效地抑制酸性蛋白质的吸附.改变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中间基的长度能够对蛋白质的电泳淌度进行一定的调节,从而对分离的选择性进行一定的优化.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蛋白质迁移时间的日内和日间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0.8%和2.2%,回收率为79%到100.4%.另外,还考察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保护的金纳米颗粒用作毛细管电泳缓冲添加剂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实验表明,在缓冲液中加入纳米金能够缩短分析时间,并能小幅度地提高分离效率.最后,使用该方法分析了一系列复杂生物样品,包括血浆、红细胞和鸡蛋清样品,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屈锋  邓玉林  张玉奎 《色谱》2006,24(6):545-550
脂质体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封闭双层结构,是接近天然生物膜的理想模型。该文综述了脂质体的制备和性质表征方法,固定脂质体色谱用于药物在脂质体膜上的吸收和蛋白质与脂质体膜的相互作用研究,脂质体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离、蛋白质分离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近年来分离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分离效率高、所需样品量极少、适合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测定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毛细管电泳中,区带电泳作为主要的分离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本文中以麦芽寡糖类物质为对象,研究了离子流体动力学半径在分离中的作用和规律,提出了麦芽寡糖的迁移时间、淌度与其所含糖基数目的线性关系,并在不同的体系与操作电压下得到了验证.同时,也为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估算麦芽寡糖所含糖基数提供了简易的途径.1实验部分自行组装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高压电源0~30k…  相似文献   

15.
通常采用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分析组织或细胞的全蛋白质,但难与质谱(MS)直接联用.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毛细管电泳(CE)分离分析蛋白质和多肽的一维分离模式的分辨率和峰容量有限.多维柱联用技术比一维分离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峰容量,便于和MS直接联用,  相似文献   

16.
张红医  盖丽娟  陈辉  景聪  石志红 《色谱》2009,27(4):489-493
探讨了迁移时间归一化法改善中药毛细管电泳分析迁移时间重现性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迁移时间归一化法认为,在相同的操作电压、缓冲液组成和温度条件下,多次电泳实验中迁移时间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多次电泳实验中电渗流产生了差异。迁移时间归一化法就是通过选择电泳谱图中的一个或两个峰作为标记峰,将各次电泳实验的迁移时间都归一到第一次电泳实验中的迁移时间。比较多次电泳实验中迁移时间(t)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经单峰归一化处理的迁移时间(t′)的RSD、经双峰归一化处理的迁移时间(t″)的RSD、迁移时间比(t/tistd,istd代表所选择的标记物)的RSD,发现RSD(t″)相似文献   

17.
徐益升  凌昊  杨金凤  于锋 《化学教育》2018,39(10):29-32
设计了一个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实验,用以研究pH对生物小分子多肽分离的影响。5种多肽包括Bradykinin、[Hyp3]-bradykinin、Angiotensin I、Leucine Enkephalin和[Met5]-Enkaphalin,被用于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实验。研究了毛细管电泳生物分析实验中最重要的2个因素即电渗流和样品吸附随pH的变化以及对于分离的影响。在pH=10的条件下,酸性多肽几乎没有吸附,少量的碱性多肽有吸附。在pH=6的条件下,碱性多肽具有非常强的吸附从而导致非常差的分离效果,在pH=2.3的条件下,5种多肽都能被很好地分离,由于多肽此时都带有正电荷因此几乎没有吸附。而在此pH,电渗流消失。对具有一定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物分析实验,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环境因素对仪器分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脱氧核糖核酸(DNA)毛细管电泳迁移行为的影响.采用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法,对不同片段长度DNA进行分离检测,考察DNA片度长度、电场强度、聚合物浓度及分子量等因素对DNA迁移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DNA迁移时间随其长度的增加而延长;电场强度越高,DNA迁移时间越短,分离效果变差;DNA在高浓度聚...  相似文献   

19.
表面活性剂在高效毛细管电泳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福玉 《色谱》1995,13(1):30-32
表面活性剂作为缓冲液添加剂已广泛用于高效毛细管电泳中,综述了阴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及手性等多种表面活性剂在离子、中性分子、手性化合物、多肽和蛋白质分离等方面的作用,介绍了其作用机理与改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王雨晨  王延梅 《色谱》2020,38(9):1022-1027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常见的液相分离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少等特点,在蛋白质分离分析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熔融硅毛细管容易吸附蛋白质,导致电渗流不稳定,分离结果重现性变差;此外,商用毛细管电泳中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由于光程短,使得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灵敏度往往不能达到低丰度蛋白质的直接分析要求。因此寻找能够阻止蛋白质吸附、同时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涂层是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蛋白质的重要课题之一。聚(2-甲基-2-噁唑啉)(PMOXA)作为一种类肽类亲水性聚合物,具有与抗蛋白质吸附聚合物聚乙二醇类似的亲水性、抗蛋白质吸附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其类肽结构使之具有较聚乙二醇更好的稳定性,因此近年来在生物质传递、药物载体和阻抗蛋白质吸附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聚(2-甲基-2-噁唑啉)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一是利用多巴胺作为黏合层将其涂覆在毛细管内壁作为抗蛋白质吸附涂层,这种涂层不仅能成功分离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如溶菌酶、细胞色素C、核糖核酸酶A和α-胰凝乳蛋白酶原A),而且在定量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过程中,能阻抗其他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了毛细管电泳对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检测效率。二是将其与具有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如聚丙烯酸)构成二元混合刷涂层,在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涂层可吸附目标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溶菌酶),在另一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可将吸附的目标蛋白质全部释放,同时在释放过程中,处于涂层表面的聚(2-甲基-2-噁唑啉)会进一步阻止蛋白质的吸附,释放的蛋白质在电渗流和电泳的双重作用下快速迁移,到达检测器的蛋白质瞬时浓度大大增加,使目标蛋白质得到富集,目标蛋白质的检测信号得到放大,从而达到了提高低丰度蛋白质检测灵敏度的目的。此外,该文还对聚(2-甲基-2-噁唑啉)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