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化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杭亭  杨秀荣 《化学通报》2014,77(7):623-630
随着纳米材料、膜材料、有机功能材料、离子液体,以及光电技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分析化学在色谱、质谱、光谱、电分析等各分支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当然,分析化学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医学、生态与环境化学、矿产、食品安全等许多领域和学科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我国分析化学学科在与生命科学的学科交叉研究十分活跃,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金属组学中的新分析方法和新分析技术,例如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传感器、微流控系统与芯片技术等,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此外,针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监测、药品检测、流行疾病应急响应等人们关注的热点开发了许多新的实用技术与方法;在大中型分析仪器的研发方面也取得喜人的进步。共引用97篇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2.
“色谱”概念的提出至今已超过百年。随着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药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复杂体系的高效、高分辨、高选择、高精度、高灵敏和高通量的分离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色谱作为一门分离学科,在迎接这一挑战和机遇中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我国,色谱学科也历经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在几代色谱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在色谱基础理论、分离材料、色谱柱、多维色谱、色谱-质谱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05年至2009年9月中旬期间,中国学者在国际色谱领域的专业期刊J Chromatogr A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已超过800篇,他引6000余次,发表量居于世界第2位。目前,国内已有20余人次担任与色谱相关的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期刊的主编和编委。2007年在大连成功举办了第30届国际毛细管色谱学术会议(The 30th ISCC, 2007),第24届国际微尺度生物分离分析会议(The 24th MSB, 2009)和第37届国际高效液相分离及其相关技术会议(The 37th HPLC, 2011) 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也即将在中国举办,这些都标志着中国色谱研究已在国际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色谱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无论在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中,还是在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色谱作为一种强大的分离手段,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为推动我们的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色谱》杂志的发展与中国色谱学科的飞速发展相伴。在《色谱》创刊25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在色谱及其相关领域做出卓越成绩的部分专家学者为《色谱》创刊25周年纪念专刊撰稿,共收到综述文章和研究论文26篇。我们希望这本专刊能从学科交叉、色谱前沿、色谱应用以及引入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为色谱所用等不同角度为广大读者献上一份能展现色谱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的饕餮盛宴。 在《色谱》创刊25周年之际,我们向一直以来给予本刊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广大读者及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各个时期为本刊健康发展倾注心血和汗水的各届编委及审稿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一直关注和支持本刊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色谱》编辑部2009年9月25日  相似文献   

3.
Zhang X  Zhang L  Zhang Y 《色谱》2012,30(3):222-231
20世纪末至今,是中国色谱学科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糖组学等组学研究的兴起,色谱学科得到了更加密切的关注和更加广泛的运用,我国色谱工作者也在上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些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色谱工作者在色谱基础理论、分离分析方法与技术、新型色谱柱和富集材料、新型色谱分析仪器设备以及相关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一些典型工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传质分离和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两个主要内容,是近代化学加工工业中生产过程开发和设备设计的理论基础。早在80年代初期,我国一批著名的化工专家充分分析了国际上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状况和趋势,结合我国工业生产和科研队伍的实情,远见卓识地抓住了传质分离和化学反应工程这两个核心领域作为学科发展的突破口。并建议: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选择在化学工业中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若干典型课题(如溶剂萃取、蒸馏过程、流态化技术、聚合反应工程和固定床反应器等),开展以掌握各过程、设备和技术的规律及其优化放大方法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期望其研究成果在提高我国化学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促使技术改造、缩短工业放大周期、开拓新的应用领域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并在有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林金明 《色谱》2011,29(4):283-283
现代色谱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tt在华沙自然科学学会生物学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论文。三年后,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并于1907年的德国生物学术会议上向人们公开展示了采用色谱法提纯的植物色素溶液以及色谱图。一个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概念和范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目前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纸色谱、毛细管电泳,以及正在迅速发展的多维色谱和微流控芯片等。色谱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医药卫生、环境健康、食品安全、石油化工、有机合成、新能源开发、乃至空间探索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色谱分析与各种有关的联用技术的出现,如色谱-质谱联用,色谱-荧光分析联用等开辟了复杂混合物分析检测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分析试验室》2012,(9):117
《色谱》是色谱领域的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色谱学科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色谱及其交叉学科的重要应用科研成果及最新研究进展。适于科研院所及分析测试领域等从事色谱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色谱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色谱器件及仪器的开发人员阅读。  相似文献   

7.
郑晓晖  赵新锋 《色谱》2015,33(8):785-785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日,行业进步与前沿交叉构成了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科学世界。色谱学作为分析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日益向世人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色谱学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它将化学的分离分析与艺术表现完美融合,以其特有的姿态构成了一个既传承"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自色谱概念提出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我国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在色谱学发展的道路上曾付出过艰辛的努力,也曾克服过种种困难,用智慧之光谱写出一幅又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为我国色谱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以卢佩章院士为代表的先驱者们首开先河,从最早的气相色谱理论到色谱学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国色谱学科、人才培养、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末至今,在张玉奎院士及其团队和众多色谱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色谱由最初的基础理论到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方法与技术,以及新型色谱柱填料、富集材料、新型色谱分析仪器设备的开发与应用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学科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侯春彦 《色谱》2014,32(4):1-8
《色谱》,1984 年10月创刊,2010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是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色谱专业学术刊物,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今年正是《色谱》创刊三十周年,作为国内唯一专注于色谱学科的学术期刊,《色谱》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色谱学科的发展。通过基于CNKI(中国知网)的载文和引文分析,了解本刊发文量的年度变化、发文的主要学科领域、报道热点及其变化趋势、主要作者群及其机构分布、期刊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下载量等信息,对全面评价期刊的发展态势、把握期刊发展方向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将《色谱》与国内分析化学类其他5种中文核心期刊在重要载文指标、引文指标和下载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从中汲取他刊的长处,找出本刊的差距,也为作者和读者选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近代无机分析化学的应用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渗透在许多科学领域里。生物学、物理学、地质学、冶金学、考古学、海洋学以及化学学科的其他分支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放射化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分析化学。它与国防建设、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事业等,都有密切的联系。一些新兴的学科如“环境科学”、“宇宙科学”中也有大量的分析化学问题。近代科学技术促进了分析化学的成长和发展,应用领域愈来愈广。近年来,“公害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分析化学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空气和水中有害物质的分析推动了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技术的发展。现代超痕量分析技术综合  相似文献   

10.
张祥民 《色谱》2017,35(1):138-140
<正>本文对近期色谱-质谱相关技术和方法学研究进展进行简略评述。由于色谱方法研究和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简要介绍色谱、多维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技术在生物物质分析领域(主要是人类染色体蛋白质组、糖蛋白、磷酸化蛋白质组)的研究工作,此外还包括体积排阻色谱分离病毒颗粒、量子点、肝素方面的研究和多维气相色谱分析进展及其他亮点文章。  相似文献   

11.
用溶胶-凝胶法以磷钼酸(MPA)的镍盐溶液水解钛酸四丁酯制备了NiPMo/TiO2催化剂.使用ICP、 XRD、 TG-DTA、 IR、 TPD-MS和微反应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反应性能.杂多钼酸盐与TiO2通过O2-在TiO2表面发生了键合.在623 K下,杂多阴离子仍保持原有的Keggin结构.CO2在Lewis酸位Ni(Ⅱ)和Lewis碱位Ni-O-Mo的桥氧协同作用下生成CO2卧式吸附态Ni(Ⅱ)←O-(CO)←(O--Ni).丙烯有多种吸附态在催化剂上吸附.在563 K、 1 MPa和空速1500 h-1的反应条件下,丙烯的摩尔转化率为3.2%,产物MAA选择性为95%.  相似文献   

12.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eparation of camptothecin and luotonin A analogs, the synthesis of some key keto-precursors and their use in Friedländer condensation are described. This paper also focuse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se keto intermediates and emphasizes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indolizinones and pyrroloquinazolinones series. Noteworthy is also the report of some original structures isolated as by-products of som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3.
The Langevin paramagnetic theory can’t describe the relation between magnetization of ferrofluids and applied magnetic field. The structuralization of ferrofluids,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 of the magnetization, is regarded. The part of magnetization works is deposited when the structure is forming. This action influences the magnetization of ferrofluid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n the base of the “compressing” model, the Langevin function that usually describes the magnetization of ferrofluid is modified, and a well-fitted curve is obtained. An equ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quivalent volume fraction after being “compressed” and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is discovered, which approximately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magnetiza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pproximate initial susceptibility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modified formula.  相似文献   

14.
The highly regioselective Buchwald–Hartwig amination at C-2 of the cheap and readily accessible reagent, 2,4-dichloropyridine with a range of anilines and heterocyclic amines is described. This new methodology is robust and provides a facile access to 4-chloro-N-phenylpyridin-2-amines on 0.25 mol scale. These intermediates undergo a further Buchwald–Hartwig amination at higher temperature to enable rapid exploration of the chemical space at C-4 and to provide a library of 2,4-bisaminopyridines.  相似文献   

15.
KMnO4-mediated oxidative CN bond cleavage of tertiary amines producing secondary amine was introduced, which was trapped by electrophiles (acyl chloride and sulfonyl chloride) to form amides and sulfonamides. The reaction could take place at mild condition, tolerating a wide range of function groups and affording products in moderate to excellent yields.  相似文献   

16.
The review contains a concise historical account and information on the most significant researches undertaken by the staff at the A. E. Favorsky Irkutsk Institute of Chemistry, Siberian Branch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on the Chemistry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Dedicated to Academicia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B. A. Trofimov on his 70th jubilee.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Geterotsiklicheskikh Soedinenii, No. 10, pp. 1443–1502, October, 2008.  相似文献   

17.
Zhanhui Yang  Shiyi Yang  Jiaxi Xu 《Tetrahedron》2017,73(23):3240-3248
Regiospecific and direct imidation of the methyl C(sp3)–H bond of thioanisoles is realized under mild and metal-free conditions with N-fluorobis(benzenesulfonyl)imide as an oxidant and nitrogen source. Proposed mechanism suggests that thionium ion intermediates and a Pummerer-type reaction are involved. The imidation has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tep-economy, excellent functionality tolerance, and regiospecificity, giving structurally diverse imidation products.  相似文献   

18.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the synthesis of 1-benzyloxypyrazin-2(1H)-one derivatives from simple amino acid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 library of 33 precursor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hydroxy pyrazinones was obtained in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相似文献   

19.
20.
《Tetrahedron》2014,70(21):3377-3384
The Rh(II)-catalyzed reaction of 2-carbonyl-substituted 2H-azirines with ethyl 2-cyano-2-diazoacetate or 2-diazo-3,3,3-trifluoropropionate provides an easy access to 2H-1,3-oxazines and 1H-pyrrol-3(2H)-ones. These compounds can be selectively prepared from the same starting material using temperature as the only varied parameter. The 2-azabuta-1,3-diene intermediate, a common precursor for both heterocyclic products, isomerizes into 2H-1,3-oxazine under kinetic control, while 1H-pyrrol-3(2H)-one is the sole product of the reac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ccording to DFT-calculations a one-atom oxazine ring contraction involving ring-opening to a 2-azabuta-1,3-diene intermediate, followed by a 1,5- and 1,2-prototropic shift leads to the consecutive formation of imidoylketene and azomethine ylide, which then further undergo cyclization to the pyrrole deriva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