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庞振  夏剑忠  胡英 《化学学报》1990,48(11):1085-1089
本文报道NaCl/H2O/SDS/n-C4H90H/n-C8H18系统在WC4H9OH/WSDS=4时, 不同盐浓度下的相图, 结果表明, 卤水中NaCl浓度的增大导致这个系统相分裂区域扩在, 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三相共存和出现中相微乳液。中相微乳液的密度, 粘度, 电导率和折光率与最佳盐浓度以及微观物型转变有对应关系, 红外光谱测定表明, 油相中氢键的缔合强度比中相微乳液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李缨  黄洁玲  梁玉婷  赵孔双 《化学学报》2001,59(9):1351-1356
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n-C4H9OH)/正庚烷(n-C7H16)/水(H2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n-C4H9OH)/正庚烷(n-C7H16)/水(H2O)体系的微乳液正四面体相图,并用电导法划分了AS/CTAB/n-C4H9OH/n-C7H16/H2O体系微乳液的结构(W/O,B.C.和O/W);同时研究AS/CTAB/n-C4H9OH/n-C7H16/H2O/盐类(NaCl,CaCl2或AlCl3)体系和SDS/CTAB/n-C4H9OH/n-C7H16/H2O/盐类(NaCl,CaCl2或AlCl3)体系形成中相微乳的盐宽,从中得出上述两体系中相微乳的盐宽随盐类阳离子价态的增大而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NaCl/H_2O/SDS/n-C_4H_9OH/n-C_8H_(18)系统在W_(C_4H_9OH)/W_(SDS)=4时,不同盐浓度下的相图。结果表明,卤水中NaCl浓度的增大导致这个系统相分裂区域扩大,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三相共存和出现中相微乳液。中相微乳液的密度、粘度、电导率和折光率与最佳盐浓度以及微观构型转变有对应关系。红外光谱测定表明,油相中氢键的缔合强度比中相微乳液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DEA与SDS/n-C5H11OH/H2O微乳液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N-二乙基苯胺(DE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n-C5H11OH)/H2O体系O/W和W/O结构微乳液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EA在SDS/n-C5H11OH/H2O体系微乳液中有两种定位方式:其一,DEA分子在微乳液液滴膜相中定位于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附近;其二,DEA分子在微乳液液滴膜相中定位于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一侧.两种定位的分布与微乳液的结构和组成相关.  相似文献   

5.
钱俊红  郭荣  郭霞 《化学学报》2002,60(2):261-266
应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青霉素G钾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n-C5H11OH/H2OO/W微乳液中的水解反应。结果表明,CTAB/n-C5H11OH/H2OO/W微乳液对青毒素G钾盐的水解具有抑制作用,此结果与此O/W微乳液能降低青霉素G钾盐(Pen-K)分子极性基团的电荷密度,减少Pen-K所处微环境的质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相行为和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用正交试验法求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OD-MA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形成的最佳配方:W_(DODMAC):W_(SDS)=1:4~1:5;C_(n-butanol)%=11.0~12.0;C_(NaCl)%=3.25附近.研究了盐浓度、DODMAC和SDS复配比例、正丁醇浓度(1.0%~14.0)%以及酸种类(正丙醇、正丁醇和正戊醇)对微乳液相态、超低界面张力(γ_(mo),γ_(mw))、最佳含盐度(S)和盐宽(△S)的影响,得到了微乳液相行为的一些规律.并用FT-IR,ESR和冷冻蚀刻方法研究了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3种方法均表明中相微乳液随着含盐度增加,微观结构经历o/w型到B.C.再到w/o型转变.中相微乳液分子组织形态的有序分布规律,有助于构作微乳液体系的模型,有助于对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认识及阐明微乳液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慧  柳全文 《化学通报》2006,69(7):524-528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蒽在不同组成和结构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苯甲醇(BA)/H20微乳液中的光谱特征,探讨了微乳液组成和结构对蒽光谱特征的影响,阐述了蒽在微乳液中的定位。结果表明,蒽位于O/W微乳液的膜相和油核;在SDS/BA/H2O W/O微乳液中,蒽定位于油连续相。  相似文献   

8.
W/O微乳液中CeO2超细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石硕  汪汉卿 《化学通报》1998,(12):51-53
超细粒子是由数目较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其原子或分子在热力学上处于亚稳态,使得超细粒子在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在磁性、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和熔点等方面表现出奇异的功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反向胶束或微乳液反应法制备超细粒子,实验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并且有可能人为地控制颗粒的大小,具有明显的优势.氧化铈是超导体[1],陶瓷[2],气体传感器[3]和均相催化剂[4]中的一种重要的组成成分,氧化铈的状态对于其材料的应用研究非常重要,至今尚未见到有关对氧化铈超细粒子制备的报道.实验中首次以Triton N-101/n-C8H18/n-C5OH/H2O体系W/O微乳液为反应介质,制备了CeO2的超细微粒.  相似文献   

9.
在非离子型微乳液(OP/n-C5H11 OH/n-C7H16/H2O)存在下,乙基紫与磷钼钒杂多酸在0.7~1.0 mol/,L H2SO4介质中形成吸附型离子缔合物,该缔合物的组成为磷钼钒杂多酸:乙基紫=1:2,最大吸收波长为612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58×105L·mol-1·cm-1,磷质量浓度在0....  相似文献   

10.
十二烷基硫酸钠多相微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红霞  李之平  汪汉卿 《化学学报》1999,57(10):1055-106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异丙醇/庚烷/盐水体系可形成多相微乳液,研究了盐浓度、温度对相态的影响,并用小角X衍射、NMR和ESR技术对多相微乳液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四相微乳液中两个富表活剂相的区别。结果认为该体系在合适条件下可形成三相及四相微乳液,微乳液中伴随有层状液晶存在。四相微乳液中的两个富表活剂相组成及结构均不同,表现为ESR中TEMPO探针所检测到的微环境不同,以及^2HNMR反映出其组成和H~2O分子所在位置处分子平均有序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用Winsor相图法研究了自制的6种不同结构的烷基芳基磺酸盐/不同醇/正癸烷/NaCl/水体系在不同温度下所形成的微乳液。 探讨了烷基芳基磺酸盐结构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温度和醇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烷基芳基磺酸盐长烷基链的增长,中相形成盐度S1、中相消失盐度S2、中相盐宽ΔS和最佳盐浓度S*值均减小,最佳中相体积V*M和最佳增容量σ*值均增大;随着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的芳环向长烷基链中间位置移动,S1、S2、ΔS、S*值均减小,V*M和σ*值均增大;随着温度升高,V*M和σ*值均减小,S1、S2、ΔS、S*值均增大,在25 ℃时,体系无中相微乳液形成;随着正构醇碳原子数的增加,V*M和σ*值均增大,S1、S2、ΔS、S*值均减小。  相似文献   

12.
SDBS/n-C8H18/n-C4OH/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双连续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乳液是指由水(盐水)、油(烃)、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这类体系具有低粘度、各向导性、透明或半透明的性质[1],微乳液在许多工业实际问题中,例如润滑、以洗涤、催化等方面得到了应用[2],近年来,微乳液和反向胶束中酶催化技术的开发[3]以及分离蛋白质中的应用[4],使微乳液在生化技术研究中倍受青睐.与过剩盐水相和过剩油相达三相平衡时的微乳液即为中相微乳液。中相微乳液具有既可增溶水又可增溶油的特殊性质,并且微乳液与过剩水相和过剩油相间的界面张力(飞uw和7;n。;)极低顺干2.0。10-’1liN·111…  相似文献   

13.
在非离子型微乳液(OP/n-C5H11OH/n-C7H16/H2O)存在下,Cu2+与硫氰酸盐形成络阴离子[Cu(SCN)4]2-,在pH 3.6乙酸盐缓冲溶液中,该络阴离子再与乙基紫(EV)形成吸附型离子络合物,该络合物的组成为[Cu(SCN)4]2-:EV=1:2,最大吸收波长为6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60为1.08×l05L.mol-1.cm-1,Cu2+含量在1.7~18.0μg/50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5μg/50 mL,用该方法测定了钢中的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阳离子型微乳液:CTMAB/n-C5H11OH-n-C7H16/H2O介质中,Pb(Ⅱ)-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的显色反应.在pH9.0NH3.H2O-NH4Cl缓冲体系中,Pb(Ⅱ)与5′-NSF形成1∶2紫色络合物,ε575=1.14×105L.mol-1.cm-1,Pb(Ⅱ)浓度在0~0.52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样品中微量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从介观水平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链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在一定的油水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可以形成O/W型微乳液,此时体系的平均界面张力值最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相同时,随着油水比的降低,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最利于O/W型微乳液的形成;而在油水比相同时,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直链表面活性剂H2T2在较大浓度范围内依然为稳定的微乳液。也就是说直链表面活性剂最利于O/W型微乳液的形成。此模拟结果从介观水平上提供了表面活性剂分支结构对O/W型微乳液形成的影响,为微乳液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CTAB/C4H9OH/C7H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导电活化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时CTAB/C4H9OH/C7H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体系的导电活化能。研究了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发现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与微乳液出现渗滤现象有关。讨论了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起始含油量R对峰值活化能Ea,max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具有层状钙钛矿结构的固-固相变材料四氯合钴酸癸铵(n-C10H21NH3)2CoCl4和四氯合钴酸十八铵(n-C188H37NH3)2CoCl4,并制得一系列C10CoCl/C18CoCl二元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测定其相变温度,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C10CoCl/C18CoCl二元体系相图.在实验相图中确定了新的稳定化合物(n-C10H21NH3)(n-C18H37NH3)CoCl4的存在和2个不变的共晶点,共晶点温度分别为70和73℃.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时CTAB/C4H9OH/C7H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体系的导电活化能。研究了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发现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与微乳液出现渗滤现象有关。讨论了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起始含油量R对峰值活化能Ea,max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于涛  罗石琼  丁伟  王会敏  曲广淼  程杰成 《应用化学》2012,29(11):1309-1315
用稀释法研究了自制的6种不同结构的烷基芳基磺酸盐(AAS)在多组分体系中形成微乳液的标准热力学函数,并考察了分子结构、温度、短链醇、含水量和无机盐含量对其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长烷基链碳原子数的增加,导致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癸烷/水形成的微乳液体系中醇由油相转移到界面相的标准自由能ΔG0o→i减小,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ΔH0o→i无明显变化,ΔS0o→i增大,且与烷基链碳原子数呈线性关系。 ΔS0o→i=1.7975n+71.538。 随着表面活性剂分子芳环向烷基链中间位置移动,导致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癸烷/水形成的微乳液体系中醇由油相转移到界面相的标准自由能ΔG0o→i减小,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ΔS0o→i增大,ΔH0o→i减小;温度的升高导致微乳液体系的ΔG0o→i减小,微乳液的形成更容易。随醇碳链上碳原子数增加,ΔG0o→i减小,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且ΔG0o→i与碳原子数n呈线性关系,ΔG0o→i=-2790.8n+7286.4(328 K);含水量的增加导致ΔG0o→i增大,不利于微乳液的形成,且ΔG0o→i与含水量V也呈线性关系。 ΔG0o→i=6697.8V-7170.4(318 K);无机盐浓度的增加导致ΔG0o→i减小,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AOT/H_2O/油微乳液体系的浊度、密度和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通过精密测量密度、折射率和浊度研究微乳液滴微观性质的方法,获得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分别为10.5和12的AOT/H2O/甲苯微乳液体系液滴的微观结构及相互作用参数,得到AOT分子的长度L=1.07nm,用液滴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相变温度与r的关系.用L=1.07nm,通过密度测量得到AOT/H2O/甲苯和AOT/H2O/环己烷两个微乳液体系不同r值下液滴的微观结构参数,与文献报导的数据吻合得很好.发现在微乳液滴中的水的密度明显大于自由水的密度,并随溶剂变化,而AOT分子的构型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