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本文在非水溶剂中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DDP修饰的铜超微粒子,对制备条件作了初步探讨.Cu-DDP超微粒子的表征结果表明其粒径小、分布均匀,且在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分散性,显示出良好的润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铜溶胶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铜溶胶的制备条件如保护剂、还原剂、铜盐的种类及用量、反庆温度对铅溶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在空气中可以制得稳定存在的铜溶胶,其在条件下可保存18个月不被氧化,溶胶中铜粒子的平均粒径在43-174nm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李丹 《化学通报》2013,(6):558-561
采用油酸作为包覆剂,在油相中一步合成表面包覆的铜纳米流体,通过XRD和TEM等技术对表面色覆的纳米铜颗粒进行了表征。油酸包覆使纳米铜颗粒表面具有疏水性,并起到保护作用,可有效抑制铜的氧化。实验中通过调节Cu2+与油酸的摩尔比,考察了油酸量对所制备纳米铜颗粒粒径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分散在煤油中的纳米铜可有效抑制煤油中氢过氧化物的生成,有利于提高煤油的热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纳米科学技术领域中,铜纳米线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质而成为制备透明柔性导电电极的优良材料。铜价格低廉,自然存储量较大,是实际应用中替代贵金属的理想材料。然而,将铜离子还原为单质铜比较困难,且单质铜非常容易被氧化,这成为应用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制备单分散、稳定且具有抗氧化性的铜纳米线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各种制备铜纳米线的方法中,液相还原法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且该方法具有制备条件限制少、成本低、简单易行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铜纳米线的大量合成。本文从铜纳米线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入手,首先综述了不同(光滑或粗糙、单晶或孪晶)铜纳米线的液相制备方法及其生长机制。讨论了铜纳米线的氧化及其抗氧化表面包覆问题。最后对铜纳米线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万忠乔学亮  陈建国 《化学通报》2005,68(11):839-844,838
光催化材料作为催化剂能催化降解数千种有毒有害化合物,它条件温和、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环保方法。但该法也有缺陷,如需要紫外光照射、对高浓度污染物降解能力差等。本文综述了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提高光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修饰方法进行了评述,对光催化材料制备及修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李亦婧  朱浩  侯晨  江宇  李彦锋 《化学进展》2013,(Z1):276-287
磁性纳米材料作为新兴的无机功能材料,因其具有与常规材料不同的特殊性质,如高比表面积、强磁响应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合成、生物分离、生物传感器、免疫测定、有机催化、药物传输、数据存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目前合成磁性纳米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共沉降法、高温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及热液法等。由于热液法具有条件简易、成本低廉、反应活性高、产率可观和绿色环保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已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本文根据磁性材料组成与构成方式的不同,综述了热液法合成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磁性铁氧化物纳米粒子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而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制备各种磁性铁氧化物纳米粒子的方法,比较了它们在粒径、结晶度以及制备条件等方面的优缺点,概括了对其进行表面修饰改性材料的种类,阐述近年来磁性铁氧化物纳米粒子在体内应用中药物运输、磁共振成像、磁热疗方面的进展,并指出当前应用中的主要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的概述、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元霸  梁玉仓 《结构化学》2001,20(6):425-438
纳米材料在电子、光学、化工、陶瓷、生物和医药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应用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纳米材料的概述:从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吸附分子与基底的相互关系、分子操作与分子器件的构筑,并通过具体的例证加以阐述,包括在STM操作下单分子反应;有机小分子在半导体表面的自指导生长;多肽-半导体表面特异性选择结合;生物分子/无机纳米组装体;光驱动多组分三维结构组装体;DNA分子机器。 二、纳米材料的若干制备方法和结构表征方法:制备方法包括:物理的蒸发冷凝法,分子束外延法(MBE),机械球磨法,扫描探针显微镜法(SPM)。化学的气相沉淀法(VCD),液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Sol-gel),L-B膜法,自组装单分子层和表面图案化法,水热/溶剂热法,喷雾热解法,样板合成法或化学环境限制法及自组装法。 三、若干结构表征方法包括:X-射线法(XRD),扩展X射线精细结构吸收谱(EXAF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谱法,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STM/AFM)和有机质谱法(OMS)。  相似文献   

9.
油溶性金属Ni纳米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犤1犦。由于在催化、光学和电学材料中的广泛应用,超细单分散的金属微粒的制备与性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通常制备金属纳米微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固体金属材料分裂为纳米尺寸的颗粒,如机械粉碎、电弧放电及金属原子蒸气沉积犤2犦,用这种方法制备的金属微粒粒径一般都比较大,且粒子尺寸分布宽,另一种是把金属原子制成纳米尺度的颗粒,如乳液聚合法犤3犦、热解犤4犦、γ-射线辐照犤5犦、脉冲电沉积犤6犦和化学还原犤7犦等,这种方法制备的微粒粒径通常分布窄且粒子小…  相似文献   

10.
氯化胆碱离子液体中纳米铜的电化学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氯化胆碱离子液体中,采用牺牲阳极法于80℃下直接从金属铜制备了纳米铜微粒,其结构和性能经IR,XRD,SEM,TEM和TG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微粒大致呈球形,面心立方结构,粒径约30 nm。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Cu4(OH)6SO4与Cu(OH)2相互转化的特点及纯净Cu(OH)2制备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Cu4(OH)6SO4与Cu(OH)2之间能够相互转化,且转化相对缓慢;提高CuSO4浓度有利于Cu(OH)2向Cu4(OH)6SO4转化,提高NaOH浓度有利于Cu4(OH)6SO4向Cu(OH)2转化;纯净Cu(OH)2的制备方法为CuSO4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且NaOH过量1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有机膦酸铜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在分子识别、传感器、催化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近年来金属有机膦酸化学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有机膦酸铜化合物的结构、合成及性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以乙二醇(EG)和钛酸四丁酯(TBOT)为原料,采用原位表面修饰方法成功制备了乙二醇表面改性纳米TiO2(EG-TiO2);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结构,采用热重分析仪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表面修饰的纳米二氧化钛在水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WPU)基体中分散良好;将EG-TiO2添加到WPU中能显著提高其抗紫外线性能、热稳定性及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制备方法对锶改性氧化铝的高温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γ-Al2O3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载体,但对于许多高温反应体系,如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其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环糊精包结物的制备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环糊精是由6,7,8个葡萄糖基构成的环状化合物,分别叫做α,β,γ-CD。它们具有亲水的外围及疏水的内腔,可与多种物质形成包结物,而改变物质的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类,为了更好地研究环糊精包结物,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环糊精包结物的多种制备方法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IR、XRD、SEM、摄相等技术详细研究了以碳酸钠和硫酸铜为反应原料,2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溶液pH、原料滴加顺序和滴加速度等参数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Na2CO3与Cu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4、温度328~353 K、以CuSO4滴入Na2CO3溶液(正滴,滴速2.0 mL/min)时可以得到浅绿色Cu2(OH)2CO3,反应体系的最终pH为8.90~9.15。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控制、原料滴加顺序及滴加速度对生成产品物相有重要的影响。当溶液pH控制为7时可以得到Cu2(OH)2CO3。当溶液控制pH为8~9时得不到Cu2(OH)2CO3。在与正滴顺序相反的情况下,即将Na2CO3滴入CuSO4溶液、滴速为2.0 mL/min得不到Cu2(OH)2CO3,但当Na2CO3滴加速度降为0.5 mL/min可得到纯相Cu2(OH)2CO3。  相似文献   

17.
金属锗酸盐微纳米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功能材料,展现出特殊的物理与化学性质,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学者浓厚的研究兴趣。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利用多种合成方法制备了不同尺寸和形貌的锗酸盐微纳米材料。本文综述了目前这些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现状,简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金属锗酸盐微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重金属离子吸附、电化学传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光学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用Cu(NO3)2.3H2O为原料,25%氨水为配位剂,用NaOH做沉淀剂,在不同醇-氨水体系中用配位沉淀法制备粒径可调的纳米CuO。通过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分析前驱体的组成并得到煅烧最佳温度。在制备前驱体过程中,探究了反应体系溶剂分别为乙醇、正丁醇、正辛醇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醇溶剂中碳链的增长,得到纳米CuO的比表面积依次增大,粒度依次减小。将纳米CuO与硫单质混合,在通入氮气的管式炉中以200℃加热90 min,可以得到表面硫化的CuO(CuO/Cu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纳米CuO和CuO/CuS进行表征。最后将纳米CuO和CuO/CuS分别对乙基黄原酸钾进行吸附,结果表明CuO/CuS对乙基黄原酸钾吸附能力明显增强,进而证明氧化铜表面发生了硫化。  相似文献   

19.
用Cu(NO3)2·3H2O为原料,25%氨水为配位剂,用NaOH做沉淀剂,在不同醇-氨水体系中用配位沉淀法制备粒径可调的纳米CuO。通过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分析前驱体的组成并得到煅烧最佳温度。在制备前驱体过程中,探究了反应体系溶剂分别为乙醇、正丁醇、正辛醇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醇溶剂中碳链的增长,得到纳米CuO的比表面积依次增大,粒度依次减小。将纳米CuO与硫单质混合,在通入氮气的管式炉中以200 ℃加热90 min,可以得到表面硫化的CuO(CuO/Cu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纳米CuO和CuO/CuS进行表征。最后将纳米CuO和CuO/CuS分别对乙基黄原酸钾进行吸附,结果表明CuO/CuS对乙基黄原酸钾吸附能力明显增强,进而证明氧化铜表面发生了硫化。  相似文献   

20.
对以铜粉为原料、硝酸为氧化剂的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进行了绿色化改进。结果发现,铜粉的研磨及灼烧时间、介质的酸度及氧化剂对产品质量都有影响。当铜粉的研磨时间为20 min、灼烧时间35 min及用3 mol/L的H2SO4作为介质、H2O2作为氧化剂时,产率可达67.92%,产品的质量和产率比传统的制备方法有明显提高,符合绿色化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