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12-硼钨酸钾(K5BW12O40·nH2O)与盐酸共掺杂的聚苯胺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导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12-硼钨酸钾与苯胺单体的质量比(X)对掺杂聚苯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掺杂过程中[BW12O40]5-作为对阴离子进入到聚苯胺链上,其含量随着X的增大而增多。进入分子链上的[BW12O40]5-阴离子会影响材料分子链排列的有序程度,进而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合成的新材料可作为新型的电化学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成不同浓度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掺杂的聚苯胺(PAn-bi-CoPc)膜,并用电化学、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酞菁浓度对膜的电化学行为有影响,PAn膜和PAn-bi-CoPc膜在近红外区都有较宽的吸收带,当bi-CoPc为1 mmol/L时,PAn-bi-CoPc膜在近红外区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膜在近红外区的吸收强度随酞菁浓度增加而下降;红外光谱发现掺杂后酞菁的共轭体系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
4.
碳材料具有来源广、易制备等优点,是极具潜力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葡萄糖为碳前驱物,四硼酸钠为硼源,氯化钠为模板,制备了硼掺杂多孔碳.材料表征结果表明,硼掺杂多孔碳由超薄多孔碳纳米片组装而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577.8 m2/g)及孔体积(0.66 cm3/g).当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该硼掺杂多...  相似文献   

5.
外刊概要     
高阳 《世界知识》2014,(3):10-11
自从奥巴马2010年3月签署“平论蜃扣法案”以来,该法案就成为美国政治的焦点。茶党及其共和党内的盟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阻扰该法案的机会,围绕这一法案的争议在短期内也不会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6.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4,(2):78-79
大器晚成的游泳健将连创11项世界纪录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年99岁的日本老人长冈三重子从95岁起接连创下了95~99岁年龄段的仰泳、自由泳.蛙泳等11项世界纪录。她将于2014年开始进入100~104岁参赛组.挑战新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其中充满攻击性、侮辱谩骂的网络语言尤为突出.从网络的特点、网民的心理等几方面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1994年4月,我国实现了Internet的全线连通,正式成为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20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引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进步,加速了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梵蒂冈教皇方济各宣布将于2014年5月24日~26日访问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各处圣地,引起了宗教界和政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方济各表示,此行是为了纪念已故教皇保罗六世与希腊东正教牧首在耶路撒冷举行会谈50周年。50年前,保罗六世教皇史无前例地主动走出梵蒂冈,访问了圣地,开启国际牧灵之旅。在这一过程中,世界也见证了梵蒂冈与以色列关系的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0.
任晓 《世界知识》2014,(4):24-25
在去年10月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这抓住了一个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指出了未来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溶液体系中,以H4SiW12O40为质子酸和聚合反应的掺杂剂,用(NH4)2S2O8作为强氧化剂和引发剂,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H4SiW12O40掺杂聚苯胺.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RD分析及扫描电镜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还对该样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品溶于水,聚乙烯醇质量分数越大,所合成H4SiW12O40掺杂聚苯胺的溶解性能越好,其电导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相合成法,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制备了4种杂多酸/聚苯胺掺杂材料。测定了其在CHCl3和CCl4中的溶解度,并以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电导率等测试手段对掺杂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与本征态聚苯胺相比,证明出制备的材料是掺杂材料,同时表明聚苯胺经质子酸掺杂后,形成共轭结构,从而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杂多酸掺杂聚苯胺的表征及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杂多酸的催化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寻找适当的载体,将杂多酸有效地分散开,已成为催化应用的关键。聚苯胺以其独特的掺杂现象和良好的稳定性,为杂多酸催化载体的选择提供了又一新的研究课题,现就杂多酸掺杂聚苯胺的光谱表征及催化研究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极慢的速率滴加氧化剂水溶液方式,构建了受限的油水反应界面,在无模板条件下制备了多孔聚苯胺,并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和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银耳状多孔结构,富含小于10 nm的中介孔.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充放电时间近似对称,比电容高达441 F/g,经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损失...  相似文献   

15.
以草酸为掺杂剂,以过硫酸胺为氧化剂,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合成了聚苯胺纳米管,并利用SEM,TEM,IR,和XRD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不同草酸和苯胺的摩尔比对产物的形貌有影响,合成的聚苯胺纳米结构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6.
以杂多酸H3PW12-nMonO40·xH2O(n=1,3)和三聚苯胺H2N-N-N-NH2为原料制备了钼磷杂多酸/三聚苯胺掺杂材料,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射谱、热重分析等对此材料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在不同有机溶剂(DMF,NMP〈CHCl3)中的溶解度,材料的荧光光谱表明,在366nm和863nm 处均有较好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7.
磁场作用下大分子酸掺杂聚苯胺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0.2 T的磁场作用下,采用微乳液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大分子磺基水杨酸(SSA)为掺杂剂制备导电聚苯胺(PAn),并结合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粒径分析、电导率等手段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磁场作用可以提高PAn的电导率、掺杂度和腐蚀电位,但对PAn基本单元结构没有影响;与无磁场条件下合成的PAn相比,磁场条件下合成的PAn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明显的微观取向结构,且反应时间从3 h减少到2 h,掺杂酸浓度(CSSA)从0.4 mol.L-1减小到0.3 mo.lL-1,乳化剂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nSDBS/nAn)从0.6减少到0.45,PAn的电导率从0.85 S.cm-1增加到1.55 S.cm-1.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reported a new type of high performance microwave-absorbing material, polyaniline/montmorillonite doped with dodecylbenzensulfonic acid (PAni-DBSA/MMT) nanocomposite. The microwave-absorbing properties of this nanocomposit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rist time. The nano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dodecylbenzensulfonic acid (DBSA) as dopant and emulsifier. The structure of the nanocomposite wa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FT-IR, and its results denoted that PAni-DBSA/MMT is a typical intercalative polymer/layered silicate(PLS) nanocomposit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MT layers and PAni chains enhances the delocalization of free electrons in PAni chains.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permeability and reflection loss (R.L.) of microwave of a 2.00 mm thick samples containing 50% by weight of PAni-DBSA/MMT nanocomposite and PANI?DBSA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in 2?18 GHz ran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NI-DBSA/MMT nanocomposite is capable of absorbing 2.0?18 GHz microwaves, and the reflection loss was less than -10 dB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9.1?12.5 GHz, while the minimum reflection loss was -15.8 dB at 11 GHz. The microwave absorbing mechanism of nanocomposite is disscused.  相似文献   

19.
聚苯胺纳米纤维的界面聚合法合成及电化学电容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酸和四氯化碳的水/油两相界面,通过界面聚合法合成具有良好纳米纤维结构的聚苯胺,用这种聚苯胺纳米纤维为活性物质制备电极,以1 mol/L H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组装超级电容器,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技术研究其电化学电容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聚苯胺的直径为50~100 nm,长度为500nm至几微米不等,且纤维之间相互交织缠绕,形成网状形貌;聚苯胺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功率特性与循环性能优于用传统化学氧化法合成的颗粒状聚苯胺材料的性能,在5 mA放电电流下,其比电容可达317 F/g,20mA放电电流下比电容仍维持300 F/g左右,500次循环容量衰减在4%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