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大肠杆菌HB101及其重组菌株的代谢特征.将不同大小的来源于嗜盐古生菌染色体DNA的启动子片段插入启动子探针载体中的氯霉素抗性基因前,获得重组菌株.结果表明重组菌株的半抑制浓度与DNA片段的启动功能大小是一致的,并且质粒的复制几乎不影响菌株的生长及代谢.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后,启动子启动氯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生长速率(k)降低,最大峰的出现时间(tp)延长,最大峰值(pm)也随之降低.在一定范围内,抗生素浓度与tp、pm呈线性关系.本研究结果直接证明了来自嗜盐古生菌的RM07、RM08和RM13片段在大肠杆菌中是有启动功能的,而且还表明基因表达量的高低与释放的代谢热变化相一致.因此微量热技术有可能为检测古生菌基因表达及其调控以及揭示古生菌这一特殊生命体的遗传和代谢特征提供一种新的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微量热学方法测定了E.coli(T4)生物活性系统在LBG培养基中37℃培养的热谱曲线.根据曲线数据,经过拟合得到噬菌体增殖热动力学方程ln[Pt/(1-0.0774Pt)]=(2.258 0.05381)t/min和宿主细胞裂解动力学方程ln Pt=(4.8892-0.06621)t/min,并根据方程求出了生长速率常数k、抑制因子S和裂解速率常数kL.用量热学方法观察到了T4噬菌体的LIN现象.讨论了该研究结果在研究、生产和噬菌体治疗等方面的意义,以及量热学方法在病毒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 L KB2 2 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 ,测定了用含不同浓度 Na F饮水喂养的小白鼠肝脏线粒体代谢热曲线 ,实验表明 ,饮水中 Na F浓度增加 ,最大热功率增大 ,代谢产热增加 ,停滞期和活性维持时间缩短 .热曲线测定完毕后的样品 ATP浓度分析表明 ,随着 Na F浓度增加 ,系统的 ATP浓度降低 .结合透射电镜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研究结果 ,根据化学渗透假说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完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利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家鸡两个品种的心脏和肝脏线粒体的活性及其代谢热.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鸡的心脏和肝脏线粒体热谱图各异,AVIAN心脏和肝脏线粒体的总代谢时间和总代谢热量大于STAR-CROSS288.同一个体同一组织不同浓度线粒体代谢热谱相似,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线粒体代谢热谱不同.讨论了热谱图与不同品种鸡的线粒体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脲酶催化尿素水解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尿素浓度147mmol·L^-1,脲酶浓度3.0×10^-7mmol·L^-7,pH=7.0磷酸缓冲溶液)动力学,测定了该反应在298.15~318.15K温度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kcat和米氏常数Km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符合Michaelis-Menten机理;温度对kcat的影响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袁观活化能为16.6kJ·mol^-1;等温滴定量热法可有效地用于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酶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四种鱼肝线粒体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四种鱼肝线粒体的活性及其代谢热。发现线粒体从生物中分离出来以后具有一定活性,并能利用自身营养物生长很长一段时间。四种鱼肝线粒体热谱田各异,但与细菌热谱相似。讨论了热谱图与线粒体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用微量热法测量了30℃、pH为4.0时漆酶与底物2,3-二氰基-5,6-二氯-1,4-苯二酚、2,3-二氰基5,6-二溴-1,4-苯二酚、2,3-二氰基-5,6-二碘-1,4-苯二酚催化反应的米氏常数K_M,速率常数k,结合能△G_0和活化自由能。同时计算了漆酶与2,3-二氰基-5,6-二氯-1,4-苯二酚在30℃、pH=4.0时的反应活性。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微量量热法研究温度对两种石油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两种石油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热谱图. 按限制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模型 ,用三点法进行了数学处理, 得出了生长速率常数(k) ; 计算机拟合 k-T 非线性方程,得到了石油菌 I,II的最佳生长温度( To pt)分别为 322. 07K 和 322. 85K. 按阿仑尼乌斯公式和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有关热动力学函数, 并根据所得结果对两种石油菌的生长代谢过程进行了热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微量量热法研究温度对两种石油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两种石油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热谱图. 按限制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模型 ,用三点法进行了数学处理, 得出了生长速率常数(k) ; 计算机拟合 k-T 非线性方程,得到了石油菌 I,II的最佳生长温度( To pt)分别为 322. 07K 和 322. 85K. 按阿仑尼乌斯公式和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有关热动力学函数, 并根据所得结果对两种石油菌的生长代谢过程进行了热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NaN3抑制过氧化氢酶反应的微量热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量热法研究了过氧化氢酶反应及NaN3 对该反应的抑制动力学 .在 310 .15K、0 .1mol·L-1的Na2 HPO4 NaH2 PO4缓冲体系中 ,用初始速率法测定过氧化氢酶反应的表观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cat为 7.32× 10 6L·mol-1·s-1,与文献结果相符 .NaN3 对过氧化氢酶的抑制是非竞争性可逆作用于原酶和活性中间体———化合物Ⅰ的综合结果 ,抑制剂的半抑制浓度I50 为 8.5 1× 10 -6mol·L-1.  相似文献   

11.
用微量热法研究Pr3+离子对大肠杆菌的生物化学效应.从生成的热谱图分析可以看出,低剂量的稀土离子Pr3+的存在可以缩短细菌的停滞期,增加生长速率常数和最大放热功率,刺激大肠杆菌的生长.相反,较高剂量的Pr3+延长了细菌的停滞期,减小了生长速率常数和最大放热功率,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能量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水稻线粒体能量释放热谱和DSC曲线,探讨了它们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能量释放规律和特性.结果表明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在其能量释放过程中放热量较大,能垒较高且机制较为复杂,故其能量释放速率则较其可育系小.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作用于大鼠肝线粒体时对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nHAP与线粒体直接作用,测定了线粒体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SDH)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活性.结果显示:nHAP中水含量〈10%时,线粒体酶活性保持稳定;nHAP浓度≤0.56 g.L-1时,无吸光度值;在相同作用时间内,nHAP随浓度的增大,对线粒体SDH的比活性抑制作用增强;在不同作用时间(1~28 h)段,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比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组内两两相互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nHAP对SOD比活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对SOD的比活性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nHAP对线粒体SDH及SOD比活性的抑制有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在非溶剂系统中的反常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非溶剂系统中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的氧化活性和液相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在经过短时间诱导期后,邻氯甲苯的氧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且稳定,而对氯甲苯则在达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这与醋酸作溶剂时的情况相反.分析了产生这种反常氧化活性的原因,并给出了提高对氯甲苯氧化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搭建了水平圆管管外凝结传热实验台,以水-酒精混合蒸气为工质,在不同蒸气压力和不同酒精浓度的条件下对水平圆管外凝结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实验的可视化,分析了不同酒精浓度下造成凝结换热特性差异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凝结表面不同位置的传热系数不同,表面张力梯度大的位置凝结传热系数较大.在相同流速和浓度条件下,酒精浓度较低时凝结传热系数随蒸气压力的升高而升高,但在高酒精浓度下,凝结液表面张力梯度减小、扩散热阻的影晌增大,蒸气压力对于凝结传热系数的影响并不明显.酒精浓度对凝结传热系数的影响因不同横截面测温点有明显差异,在浓度为2%和5%时传热系数差异较大,而在其他浓度时横截面不同测点的凝结换热效果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nPERMis(new pruned-enriched rosenbluth method with importance sampling)算法,研究了吸附在表面的高分子链在外力诱导下的相变行为.以链长N=60的高分子链为例,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变临界温度比没有外力作用的相变临界温度要低,并随外力的增大相变临界温度降低,但比热容峰值会增大.当外力f=1.0或者1.5时,在高温区域高分子链形状发生较大变化,但在低温区由于高分子链内部相互作用和界面的吸附作用,高分子链随温度的降低塌缩成与没有外力作用相同的构象.对于不同的链长,在同一外力的作用下,相变临界温度随链长增大而增大,且比热峰值也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热休克处理应用于直投式发酵剂对酸奶品质的改善作用, 通过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制备直投式发酵剂, 比较3种菌的热休克处理实验组与未热休克处理对照组在冷冻干燥后的存活率及酸奶发酵性能. 结果显示: 热休克处理组发酵剂存活率极显著增加, 酸奶pH下降速度显著加快(P<0.01), 双乙酰、乙醛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 蛋白质、活菌数含量均显著提升(P<0.01), 且使用经热休克处理制备发酵剂生产的酸奶在感官评价上优于未热休克处理组. 结果表明, 在冷冻干燥前进行热休克处理可以提高直投式发酵剂中乳酸菌的存活率、产酸产香等发酵性能, 改善酸奶的风味和品质, 为提升酸奶发酵剂的品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