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刘春艳  姜申德 《应用化学》2011,28(8):892-896
设计合成了5种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剂[O-(2-[18F]氟乙基)-L-酪氨酸的前体化合物: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9a,11a)和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甲苯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叔丁酯(9b,10b,11b)。 这些化合物以L-酪氨酸为原料,先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或与乙酸叔丁酯进行酯交换,再用叔丁氧羰基保护氨基,最后以碳酸钾为碱、18-冠-6为相转移催化剂与乙二醇的磺酸酯在丙酮溶液中加热回流形成目标化合物,总收率为30%~67%。  相似文献   

2.
ω-苯基-(2S)-N-叔丁氧羰基氨基酸乙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传勇  马汝建  荣国斌 《有机化学》2006,26(12):1692-1695
格氏试剂和N-叔丁氧羰基焦谷氨酸乙酯反应生成中间体ω-苯基-δ-氧代-(2S)-N-叔丁氧羰基氨基酸乙酯, 分别用对甲基苯磺酰肼和醋酸硼氢化钠结合的一锅法还原或Pd/C催化氢化还原中间体得到ω-苯基-(2S)-N-叔丁氧羰基氨基酸乙酯.  相似文献   

3.
张萍  王萍  李媛 《有机化学》2007,27(8):1031-1033
从苹果酸出发, 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乙酰氯. 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乙酰氯和含不同取代基的Schiff碱1a1h反应得到8个新的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2a2h, 化合物2a2h的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所确证.  相似文献   

4.
新型含氟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法将含氟苯甲醛与酮反应, 合成了5个含氟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 结构经IR, 1H NMR及ESI-MS确认. 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试(MTT法), 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活性, 其中2,6-二(4-氟亚苯基)环己酮(3a)和2,6-二(2-氟亚苯基)环己酮(3b)的抗肿瘤谱广, 活性较好, 就此对化合物3b作了单晶培养, 并就晶体结构进行了X衍射分析. 结构表明化合物3b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P-1. 晶胞参数 a=0.9222(2) nm, b=0.9732(2) nm, c=1.0127(2) nm, α=88.920(4)°, β=75.672(3)°, γ=62.404(3)°, V=0.7755(3) nm3, Z=2, Dc=1.329 Mg•m-3, μ=0.097 mm-1, F(000)=324, 最终偏离因子R=0.0590, wR=0.1841.  相似文献   

5.
以薯蓣皂素为原料, 经过磺酰酯化、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氧化加成、Pb(OAc)4远程氧化关环、消去反应、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氧化、高氯酸开环及锌粉还原7步反应, 合成多羟基甾体25(R)-异螺甾环-5-烯-2β,3α,19-三醇. 并用IR, 1H NMR, 13C NMR, MS及元素分析对各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有机锡氢氧化物和手性配体(4R)-3-[[(2S)-5-氧-2-吡咯烷基]羰基]-4-噻唑烷甲酸(HL)反应合成了3个三有机锡(4R)-3-[[(2S)-5-氧-2-吡咯烷基]羰基]-4-噻唑烷甲酸酯R3SnL[1,R=c-C6H11a),C6H5b),C6H5C(CH32CH2c)],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结构。化合物1a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化合物1b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二者均为由羧基氧和内酰胺羰基氧桥联配位形成的右螺旋链状有机锡配位聚合物,锡原子具有五配位[SnC3O2]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化合物1a1b对体外2种人癌细胞Colo205和Bcap37增殖均有强的抑制作用,其活性为1b >1a。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2-环己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及其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和 13C NM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90867(17)nm,b=0.67885(8)nm,c=3.1902(3)nm,β=97.311(7)°,Z=8,μ=1.715mm-1,R=0.0334。中心锡原子为含有分子内羰基氧原子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体的两个硫原子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波谱数据表明化合物12存在着分子内羰基氧原子对锡原子的配位,而在化合物34中这一配位则被两个或三个双齿二硫代氨基甲酸配体所替代。化合物2的理论研究表明AM1半经验计算可以成功预测这类有机锡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8.
袁爱华  沈小平  周虎  陆路德 《化学学报》2005,63(19):1795-1801
将Ni(teta)(ClO4)2 (teta=5,7,7,12,14,14-hexamethyl-1,4,8,11-tetraazacyclotetradecane)的DMF溶液和K3[Fe(CN)6]的水溶液在填充了琼脂冻胶的U型管中通过扩散反应, 得到了标题化合物(H2teta)2{[Ni(teta)][Fe(CN)6]2}•17H2O, 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为a=0.9998(2) nm, b=1.5514(3) nm, c=1.6647(4) nm, α=114.15(2)°, β=100.91(2)°, γ=93.42(2)°, V=2.2863(10) nm3, z=1, Dc=1.196 g•cm-3, F(000)=890, μ=5.84 cm-1, GOF=0.894, R1=0.0582, wR2=0.1446 [I>2σ(I)]. 该化合物的基本单元由2个[H2teta]2+阳离子、1个{[Ni(teta)][Fe(CN)6]2}4-阴离子和17个水分子组成, 它们之间通过N—H…N氢键而形成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 1.8~300 K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 化合物中三核体系Fe (s=1/2)-Ni (s=1)-Fe (s=1/2)中心原子间通过氰基桥联而发生强的铁磁相互作用, 磁参数J=4.33 cm-1, g=2.6, θ=60 K. 通过TG-DTG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BF3•Et2O催化和45 kHz超声辐射下亚磷酸丁酯与邻氟苯甲醛、对三氟甲基苯胺在78~80 ℃, 无溶剂条件下进行类 Mannich 反应, 0.5 h即可以较高收率获得目标化合物α-氨基膦酸酯(4),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 1H NMR, IR及MS确认. 对化合物晶体结构进行X衍射分析, 结果表明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c, 晶胞参数a=1.348(4) nm, b=1.734(4) nm, c=1.099(3) nm, α=90°, β=109.71(4)°, γ=90°, V=2.417(11) nm3, Z=4, Dc=1.268 g/m3, μ=0.166 mm-1, F(000)=968.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席夫碱与亚磷酸酯反应, 合成了新型O,O'-二烷基-α-(6-甲氧苯并噻唑-2-基氨基)-4-氟苯基膦酸酯化合物, 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 13C NMR和X单晶衍射确认. X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3d分子属于四面体晶系, 空间群I4(1)/a, a=2.1055(3) nm, b=2.1055(3) nm, c=2.0521(5) nm, α=90.00°, β=90.00°, γ=90.00°, V=0.9098(3) nm3, Z=16, Dc=1.321 mg/m3, =0.250 mm-1, F(000)=3808. 化合物还存在着1个分子内氢键[N(2)—H(2)…O(1)]. 生物测定表明化合物3f在20 g/mL浓度下对PC3细胞的抑制率为84.3%.  相似文献   

11.
李景智  薛思佳  郭彦玲 《有机化学》2007,27(10):1278-1281
合成并表征了9种未见文献报道的N'-(4,6-二取代嘧啶-2-基)氧化烟酰硫脲衍生物3, 结构经IR, 1H NMR, 元素分析得到确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3a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化合物3b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9-芴甲酸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和N-酰基化反应制得N-(2,2,2-三氟乙基)-9-(4-溴丁基)-9H-芴基-9-甲酰胺(4);4'-(三氟甲基)-[1,1'-联苯]-2-羧酸与N-叔丁氧羰基-4-氨基哌啶反应制得中间体N-(1-叔丁氧羰基哌啶-4-基)-4'-(三氟甲基)-[1,1'-联苯]-2-甲酰胺(7);7在4 mol·L-1HCl二噁烷溶液中脱除保护基制得N-(哌啶-4-基)-4'-(三氟甲基)-[1,1'-联苯]-2-甲酰胺盐酸盐(8);8与4在K2CO3作用下反应制得洛美他派(9);9与甲磺酸经成盐反应合成了甲磺酸洛美他派,总收率36.4%,其结构经1H NMR,IR和HR-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系列α-二亚胺钴配合物[ArN=C(Me)-(Me)C=NAr]CoCl2(Ar=C6H5, 3a; 4-MeC6H4, 3b; 4-MeOC6H4, 3c; 4-FC6H4, 3d; 4-ClC6H4, 3e; 2-MeC6H4, 3f; 2-EtC6H4, 3g; 2-iPrC6H4, 3h; 2,4,6-Me3C6H2, 3i; 2,6-Et2C6H3, 3j; 2,6-iPrC6H3, 3k)和作为对比的吡啶双亚胺二氯化钴配合物(4a),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了配合物3i, 3k4a的分子结构. α-二亚胺钴配合物在倍半乙基氯化铝的作用下对丁二烯聚合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得到的顺式-1,4结构含量达98%,且有较高分子量(Mn≈1×104-1×105)的聚丁二烯. 配体的电子效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及顺式-1,4选择性, 而配体的空间位阻对丁二烯聚合几乎没有影响. 详细研究了聚合时间、聚合温度、烷基铝助催化剂及铝比等条件对丁二烯聚合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寻找高效、安全和对环境更加友好的除草剂, 以商品化除草剂单嘧磺酯为研究基础, 对其结构中的苯环5-位取代基作了结构修饰, 合成了2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N-(4'-取代嘧啶-2'-基)-2-甲氧羰基-5-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化合物, 通过1H NMR、质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 经油菜平皿法及盆栽法测试了所有化合物的除草活性, 结果表明, 当苯环5-位取代基为苯甲酰胺时, 活性较好, 其对双子叶植物的除草活性与商品化的甲嘧磺隆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三氟甲基嘧啶磺酰脲的合成与除草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娜  李亚明  王秀娜  王凤刚 《合成化学》2006,14(6):597-599,602
以三氟乙酰乙酸乙酯和盐酸胍为原料,经环合、氯化、甲氧基化、胺化反应合成了4种2-氨基-4-取代-6-三氟甲基嘧啶中间体(Ⅰa~Ⅰd),Ⅰ与邻甲氧羰基苯磺酰异氰酸酯亲核加成,合成了3种含不同取代嘧啶环的磺酰脲化合物(Ⅱb~Ⅱd)。其中2-氨基-4-二甲胺基-6-三氟甲基嘧啶(Ⅰd)和N[-2-(′4-二甲胺基-6-三氟甲基)嘧啶基]-2-甲氧羰基苯磺酰脲(Ⅱd)为新化合物,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初步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N-[2-′(4-甲氧基-6-三氟甲基)嘧啶基]-2-甲氧羰基苯磺酰脲(Ⅱc)在浓度为200 ga.i./ha时对稗草和马唐的防效分别为70%和50%。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带保护基的牛胰岛素A链氨端五肽Ⅰ(N-苄氧羰基甘氨酰-异亮氨酰-缬氨酰-γ-叔丁酯谷氨酰-谷氨酰胺酰肼基甲酸叔丁酯)及九肽Ⅱ(N-苄氧羰基甘氨酰-异亮氨酰-缬氨酰-谷氨酰-谷氨酰胺酰-S-苄基半胱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丙氨酰-丝氨酰脐)的合成。Ⅰ是由已知三肽Ⅲ(N-苄氧羰基异亮氨酰-缬氨酰-γ-叔丁酯谷氨酸乙酯)经二种不同的合成步骤分别缩合而得,五肽Ⅰ经三氟乙酸脱去γ-叔丁基和N-叔丁氧羰基后与已知四肽Ⅷ(S-苄基半胱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丙氨酰-O-乙酰丝氨酸甲酯溴氢酸盐)借迭氮法缩合而得九肽酯Ⅸ再经肼解而得九肽肼Ⅱ。合成的三肽、四肽、五肽和九肽的化学纯度曾经纸层析、纸电泳、元素分析及氨基酸组成分析证明,其光学纯度(除九肽Ⅱ和Ⅸ外)皆曾经亮氨酸氨肽酶水解及水解物的氨基酸组成测定证明为L型,九肽Ⅸ是由光学纯L型的肽Ⅰ与Ⅷ经迭氦法缩合而成,因此Ⅸ以及Ⅱ很可能为光学纯L型。  相似文献   

17.
史达清  荣良策  王菊仙  庄启亚 《有机化学》2005,25(12):1560-1564
用低价钛试剂(TiCl4-Zn)与2-氰基-3-对甲氧基苯基-3-(1-四氢萘酮-2-基)丙腈反应合成了3-对甲氧基苯基-1-氨 基-3a,4,5,9b-四氢化-9b-羟基-3H-环戊烯并[a]萘-2-甲腈和3-对羟基苯基-1-氨基-3a,4,5,9b-四氢化-9b-羟基-3H-环戊烯并[a]萘-2-甲腈, 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这两个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代祯  黄晴菲  王启卫 《合成化学》2021,29(4):298-302
采用D-酪氨酸衍生物为原料,与苯磺酰氯反应制得叔丁氧羰基保护的D-苯丙氨醇苯磺酸酯,经还原,再在5 mol% N-杂环卡宾(NHC)钯催化剂(IMes)Pd(Py)Cl作用下与苯硼酸经过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得到沙库必曲重要中间体(R)-2-(叔丁氧羰基氨基)-3-(联苯-4-基)丙醇,总产率大于57%,ee值大于99%。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5种氨基酸酯化和氨基保护得到苄氧羰基氨基酸甲酯, 经肼解制备苄氧羰基氨基酸酰肼, 然后分别与3种不同的糖基异硫氰酸酯反应, 制备了相应的目标化合物15个, 且产率均在60%以上. 所有新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 IR, MS和1H NMR确证. 同时探索了苄氧羰基氨基酸甲酯肼解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二甲酰亚胺钾3a3g与2-氯-5-氯甲基吡啶的N原子氧化后得到的2-氯-1-氧-5-氯甲基吡啶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用传统和微波两种方法合成了7种未见文献报到的化合物N-(2-氯-1-氧-5-吡啶甲基)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4a4g. 对比两种合成方法, 在常压下, 微波辐射作为反应热源具有用时少、环境友好、易纯化和产率高的特点. 这些目标化合物4a4g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结果, IR, GC-MS, 1H NMR, 13C NMR确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N-(2-氯-1-氧-5-吡啶甲基)二甲酰亚胺类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