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滴定磷酸是多元酸滴定的典型例子。目前国内流行的分析化学教材中均未讨论滴定曲线的计算问题,只介绍了用最简式计算第一、二等当点的方法,该法不够严谨误差较大;J.G.Dick 介绍了用近似公式计算 H_3PO_4  相似文献   

2.
蔡晶  徐承波 《化学教育》2017,38(2):39-42
在多元外在表征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创设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情境、引入酸碱中和滴定概念与原理、介绍滴定管、选择指示剂、演示实验、使用Netlogo解释酸碱中和滴定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能帮助高职生更好地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知识。  相似文献   

3.
酸碱滴定终点误差计算通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良萍 《大学化学》1988,3(1):55-57
在酸碱滴定中,当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完全吻合时,便产生了终点误差。有的分析化学教科书以及杂志上曾介绍过不少计算方法,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到不同的计算式,并作了较多的近似处理。本文从滴定曲线方程出发,推导出一个比较精确的终点误差计算通式,且可编成计算机运算程序,适应于各种条件下一元酸碱或多元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在将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反应统一为M+L=N的基础上,将4种滴定曲线方程统一为两种数学模型。通过简单迭代法计算滴定过程中变化的副反应系数,利用接近数学表达式的自然化语言MATLAB解析4种滴定曲线方程,并绘制出精确的滴定曲线,方法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平衡的变化规律,我们曾撰文介绍滴定曲线与滴定过程型体分布图并联的方法。本文将讨论滴定曲线与滴定液的缓冲容量曲线和敏锐指数曲线并联研究平衡的方法。理论推导 1.强碱滴定酸参照文献[2]可以得出,以浓度为C的NaOH溶液滴定浓度为C_0、体积为V_0的n元酸H_nB,当加入NaOH V时滴定曲线方程为:  相似文献   

6.
蔡碧霞 《化学教育》2009,30(11):56-57
利用pH传感技术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测定未知酸(或碱)溶液的浓度,感受滴定过程中的"突跃",体会现代传感技术给科学研究带来的方便.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三元酸滴定曲线的精确计算公式加以改进,设计出适合各种类型酸的滴定曲线和滴定误差的模拟计算程序,通过在Rainbow-100机上运行,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此法简单、快速,对选择滴定条件,优化实验方法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EDTA的配位滴定通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峰 《大学化学》2007,22(5):54-58
根据物料平衡及滴定过程中的体积比,建立了基于EDTA的配位滴定通式,可以计算出EDTA滴定混合金属离子溶液时各种组分的浓度曲线,也可以计算出金属离子指示剂的浓度对滴定曲线的影响,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配位滴定过程。此通式还可以导出两种金属离子分别滴定的判据。实际滴定例子的浓度曲线的计算结果表明,本通式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分析化学教科书[1]在处理辅助配位剂存在时,游离金属离子浓度计算和EDTA滴定剂型体选择的不妥之处,提出了游离金属离子浓度计算方法,并绘制出滴定曲线。  相似文献   

10.
利用pH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功能,并借助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直接生成数据曲线,便可以便捷、直观地反映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突变”的存在,加深理解酸碱中和滴定方法的原理。pH变化曲线可用来研究弱酸、弱碱、多元弱酸盐等参与的反应,还可对其进行数学建模以及进行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报导了交流示波极谱滴定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解决了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直接滴定等问题。同时提出了中和滴定的两大类指示剂的概念,并且总结了它们的性质。因此,示波极谱中和滴定将大大地丰富中和滴定的内容,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陈冬年 《化学教育》2022,43(2):125-129
为解决混合酸(碱)、多元酸(碱)滴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路:(1)应在搞清滴定反应及其优先次序前提下,充分利用滴定曲线这一有力工具解决各种问题。(2)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的原则。在充分讲授单种一元酸滴定的基础上,可按强碱滴混合一元酸、强碱滴多元酸、强碱滴复杂混合酸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由于规律相似,所以在学生学完强碱滴定酸之后,只需对强酸滴定碱略作介绍即可。另外,提出一种无需复杂计算,仅利用单种一元酸(碱)滴定曲线拼合出复杂酸(碱)体系的近似滴定曲线的新方法,获得的曲线虽不十分精确,但足以给滴定分析可能性判断以及指示剂选择等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分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及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要求等一般性问题,着重讨论了分析化学申的直接计算法。文中以实例叙述了络合滴定、酸碱分布曲线、络合反应最佳pH范围的估计及电位滴定等当点的确定等问题的处理方法并给出了程序和运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任树林 《化学研究》2000,11(2):58-61
推导了络合返滴定曲线方程 ,绘制了络合返滴定曲线和计算了pN突跃。并利用双曲正弦函数的性质 ,提出了内含最大敏锐指数的络合返滴定误差计算公式 ,从而获得了计算络合返滴定pN突跃范围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实验室与中学化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巍 《化学教育》2006,27(11):50-53
在大量教学实践基础上,从一个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例子出发,讨论了数字化设备将对中学化学实验的影响,并就如何应用数字化设备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乔成立 《大学化学》2015,30(2):64-68
以林邦副反应思想为基础,用质子条件式PBE、物料平衡式MBE、滴定分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等知识推导出一元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溶液的林邦滴定曲线方程,并用滴定曲线方程讨论了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时任意一点p H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这一讲介绍在分析化学计算中经常用到的求解高次方程的数值法,着重讨论了简单迭代法、牛顿法和二分法的解题过程、收敛条件及方法特点等。文中叙述了络合物溶液中各物种浓度、多元酸碱溶液的pH及其中各物种浓度、酸碱滴定曲线等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程序和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8.
利用CurTiPot软件快速绘制酸碱滴定曲线,并在相对误差概念的基础上,实现了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19.
滴定剂终点体积的确定是滴定分析工作的核心,以重铬酸钾滴定亚铁为例,重点针对手动电位滴定法的3种确定终点体积的方法(E-V曲线法、ΔE/ΔV-V曲线和Δ2E/ΔV2-曲线),进行了具体作图计算处理。引导学生比较了手动电位滴定法、自动电位滴定法和指示剂法3类方法的滴定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将确定终点体积的方法连成一个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方法原理和计算处理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滴定剂终点体积确定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以电位滴定终点确定新方法探讨研究为例,从5个方面介绍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基础课教学的探索。通过该研究提高了学生基础课学习热情与学习质量。首先改进了二次差值微商终点计算方法,通过Excel 计算Δ2E/ΔV-V 二次差值微商法数据表中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直线线性方程 y=ax+b,令 y=0, x=-b/a即为终点。另外,研究得到了模拟滴定曲线微分法确定电位滴定终点的新方法。用Excel 对滴定曲线进行三次方程模拟即:y=ax3+bx2+cx+d,二次微分后得到: d2y/dx2=6ax+2b, 当d2y/dx2=0,对应的x=-b/3a处即为滴定终点。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