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NF-45纳滤膜对糖和氯化钠的截留特性,选择其开展糖和盐单组分和混合体系的分离实验研究,考察了纳滤膜分离性能随着操作压力、循环流量及料液浓度的变化影响,讨论了葡萄糖-氯化钠、蔗糖-氯化钠混合体系中糖和盐的相互影响作用,运用NF-45纳滤膜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如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可实现糖和盐的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2.
3.
以庨价的KOH为活化剂,将杨树叶前驱体转化为有序的多孔碳(HPC).用HPC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表现出优庹的电化学弼能.HPC-4-500的比电容非常高,可以达到305 F/g,拥有着良好的倍率弼能.结果表明,HPC电极具有优庹的电化学弼能.因此,HPC将是一种适用于超级电容器应用的庨价活弼材料.  相似文献   

4.
AK糖石膏中有机碳测定与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石膏中含有的有机物,研究石膏中有机碳的测定方法,同时对石膏进行预处理,以降低或减少石膏中有机物含量.通过实验确定,硫酸亚铁滴定测定有机碳方法可靠且简单易行;研究了水洗预处理的用水量、酸碱度、洗涤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含有氧、氮和其他元素,具有较多的活性位点且价廉易 得。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也是一类多孔材料,具有丰富多样的形貌、高比表面积、化学可 调控性和结构稳定性。通过原位生长工艺和煅烧处理,结合水热反应,可制备生物质碳与MOF功 能复合材料。生物质碳与MOF功能复合材料比单独的生物质碳或MOF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 多的活性位点,表现出许多优异的特性。本文重点介绍生物质碳与MOF复合材料在吸附剂、催化 剂、电化学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吸波材料和太阳能蒸发器等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该 类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纸层析斑点面积法、DNS法和紫外—可见扫描光度法的比较研究,建立后一种可同时测定发酵液中L-苹果酸和残糖含量的新方法,在本测定条件下,扫描峰值(或OD)与L-苹果酸浓度在40~200μg/ml、和残糖浓度在150~400μg/ml内均呈线性关系,其标准误差分别为0.53和0.64;变异系数分别为4.23%和0.2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33%和91.42%。  相似文献   

8.
9.
以湖北襄樊的碳质石煤为原料,通过热力学理论分析和热分析实验对石煤与生物质混合共焙烧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混合焙烧过程中,各种物质反应的先后顺序为有机质的氧化反应→黄铁矿的氧化反应→钒的氧化反应;生物质的加入为打破石煤中的云母晶格提供了大量的热量,使石煤中的还原性物质反应温度降低且反应时间缩短,对石煤的脱碳与焙烧起相应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含菌丝体林可霉素发酵液的预分散溶剂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酸丁酯为萃取溶剂,采用预分散溶剂萃取法从含菌丝发酵液中直接萃取林可霉素。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胶状液沫、胶状气沫和菌丝体的相互作用,被萃取液中适量菌丝体的存在有利于萃取和分层,分层效果好于不含菌丝体的林可霉素水溶液。当发酵液的菌丝体含量控制在15~150g/L时,分层效果较好,油相富集迅速,在实验条件下一次萃取率最高可达78.6%。  相似文献   

12.
液膜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苯丙氨酸:Ⅲ.实际发酵液的萃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乳化液膜分离法,对苯丙氨酸的实际发酵液进行了间歇式单级萃取,拟三级逆流萃取和连续微分逆流塔式萃取。考察了三种操作形式下液膜萃取效率及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了液膜分离的可行性及塔式操作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气提法从发酵液中分离醇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饱和糖的醇水溶液去模拟发酵液,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气提法除醇的可行性.讨论糖对醇饱和蒸气压的效应,以及操作温度、气提流率(VL/G)对气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戊糖己糖混合糖发酵生产乙醇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树干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高混合糖(木糖、葡萄糖)为发酵底物,确定树干毕赤酵母高糖浓度发酵时所需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糖浓度乙醇发酵中,树干毕赤酵母较为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0℃,发酵24 h,残糖浓度和乙醇浓度分别为0.1 g/L和32.5 g/L.添加硫酸铵1.1 g/L+微量元素发酵效果较好,乙醇浓度为33.2g/L.由典型发酵过程中各物质浓度变化曲线可知,酵母优先利用葡萄糖,发酵12 h葡萄糖和木糖的还原糖利用率分别为89.3%、10.7%.待12 h葡萄糖几乎被消耗完后,对木糖的利用开始占主导地位,乙醇浓度随着糖的不断消耗而逐渐提高.发酵28h时乙醇浓度最高,达到33.2 g/L.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发酵液过滤工艺的革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选用新型絮凝剂CP-911,优化了青霉素发酵液的过滤工艺,提高了滤液质量,使滤液透光率平均由12.61%提高至20.34%,减轻了萃取时的乳化现象,萃取收率提高了1.47%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涡轮桨粘度计,测定了球状菌丝体青霉素发酵液的流变性质。在整个发酵周期内发酵液呈现Casson型流体,流变方程为τ(t)~(1/2)=τ_o(t)~(1/2)+K_c(t)(?)~(1/2) 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不断变化,引入球状菌丝体形态因子干菌球直径(d_d)和体积因子(C_(FP)),对菌球形态变化进行了定量描述。将发酵液流变参数与菌球形态因子和发酵液固相浓度进行关联,得关联式为τ_o=CC_(FP)~(1.1)d_d~(3.3)X~(2.5)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Starch-g-PAM对被污染的土霉素发酵液进行了絮凝、过滤实验,找到了过滤速度和土霉素得率最高的絮凝剂使用条件:净化剂1为0.42%,净化剂2为0.34%,Starch-g-PAM为800ppm,硅藻土为0.2%.  相似文献   

18.
用PEG/(NH4)2SO4两水相从全缪液萃取糖化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EG(聚乙二醇)600/(NH4)2SO4两水相系统,能有效地从全缪液直接萃取糖化酶,在研究PEG/(NH4)2SO4相图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糖化酶萃取效果的因素,确定了萃取糖化酶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103)发酵产物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103的发酵液及其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油菜菌核病病菌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发酵液对4种病原真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100%,86.7%,82.9%和100%,而其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的相对抑制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20.
以工业化陶瓷膜考察了肌苷发酵液在不同浓缩比下的拟稳定通量、粘度及湿固含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将发酵液进、出口调换,可使膜通量提高;分析了水洗方式对肌苷含量及膜通量的影响;探讨了膜的污染机理,提出了有效的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200 nm膜适宜于肌苷发酵液的膜过滤,按流加率4%加入洗水有利于菌体的洗涤,不可逆污染阻力Rf在总阻力中占主要地位,有效的化学清洗方法是:用1%NaOH和0.2%NaClO混合溶液清洗膜40 min后,再以0.5%HNO3溶液清洗5 min,膜通量可迅速恢复.图7,表2,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