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在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通过“刮垢磨光”,再创作出的一部高于原作、高于同类题材的震撼世界剧坛的戏剧作品。《西厢记》之所以能雄视百代,得益于作者点石成金的创造性笔法的运用。本文主要从主题、情节方面例谈王实甫的再创造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
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角度探讨了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基础为好感与美感。  相似文献   

3.
人类创造美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象化活动。《西厢记》的创作体现了艺术创造的不断发展,创作者的精益求精是人类审美体验、审美理想的进化表现,马克思文艺学理论揭示的美的规律为我们更好理解《西厢记》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现存元杂剧《西厢记》的最早文本出现在明代。有明一代,曾出现60多种《西厢记》版本,至今尚存40余种。本文主要介绍明代《西厢记》的佚本情况、部分目前暂不知下落的刊本,以及学界对其是否曾经存在仍有争议的版本。  相似文献   

5.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西厢记》中自称词的使用情况主要分为非谦称词和谦称词,其中非谦称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复数自称词和身份自称词,谦称词包括“小”作词头、“贱”作词头及“愚”“贫”等作词头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初识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不由觉得她异常的矫情,做作而扭捏,全不像时下的女子,敢爱敢恨,可是细究一下,却又全在情理之中。莺莺,自不是有几分豪侠的李娃,也不似有几分乡野气的霍小玉.她是一位相国小组,大家闺秀,她所受的教育以及家庭、身份、地位的影响.决定了她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套用剧中一句唱词,莺莺也“好口不应心啊”。  相似文献   

7.
红娘是《西厢记》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亮点人物,由于她的倾务相助,莺莺和张生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实现了自由美好的爱情,显示了红娘不凡的交际才能。红娘语言切合语境,符合交际目的,交际手段是灵活多样,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中红娘的言语刻画出这一艺术形象鲜明的个性。从现代语用学的角度,利用礼貌原则的基本理论说明红娘在言语交际中的成功之处,分析其个性特征。通过这种分析,来探讨礼貌原则的运用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木鱼书《六才子西厢南音全本》是粤曲南音中的瑰丽之作,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杂剧《西厢记》的影响,但是其在接受的过程中也对原本故事进行了改编。为了凸显崔张二人的情感主线,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采取了锐化与钝化的双重技法;情节上既有小故事的搬演,亦有大情节的重构,呈现出由分散演绎到聚焦强化的叙事倾向。另外,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风格的不同,在木鱼书中表现为由北到南和由事到情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红娘与紫鹃都具有成人婚恋之美的共质 ,然而红娘形象富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而紫鹃则更具强烈的时代思想倾向与现实意义 ,故更显真实与高大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通过他的湘西系列小说,对普通的生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习见的人和事之中,阐释他对人生苦难的理解,在赞美淳朴、天真、勇敢、善良等美好人性的同时,对基本上处于蒙昧状态下的生命本质及其所依附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生命存在的价值高度指出了获取现代理性的严峻性与急迫性,在深切的忧患中,呼唤生命与社会理性的苏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