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可在加压下测定着火点的装置,研究了煤化程度、煤中太物质和煤焦干馏温度对煤或煤焦的催化着火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煤的催化着火来说,煤化程度、煤焦干馏温度仍是影响煤或煤焦活性的重要因素,但是添加催化剂后,煤的活性顺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煤中矿物有一定的催化着火作用,催化作用的大小与煤中钙、钾、钠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分布状况有关;催化作用的大小与催化剂添加量有关,并且添加量存在一个最佳值,此时着火点最 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应用热解质谱研究兖州煤煤素质的实验结果。按密度不同分离出的兖州煤中各煤素质在性质和结构上是有差异的。据热解质谱,稳定组中含有大量的链烯和共轭二烯裂段,镜质组中含有更多的含氧基团,特别是酚系化合物,如二羟基苯等,惰性组的特点是富有多核芳烃类化合物,有机硫或浸染状硫可能也与惰性组更多地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兖州煤的煤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的不均一性、非晶态结构以及较小的溶解能力,使得用传统的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其结构测定存在不少困难。最近,Dyrkacz 等人应用等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利用煤中各成煤物质的密度差异进行分离,为进一步研究煤的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提供了新的可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是近代结构分析中的一种有力工具。Dyrkacz和Solmon,Kuehn和Painter都用红外光谱研究了镜煤富集物的红外光谱;对煤中  相似文献   

4.
5.
风化煤的化学降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Mn-Mo催化剂存在下用HNO3氧化对风化煤进行了化学降解研究。考察一降解条件,氧化产物收率及组成性质,结果表明,与原煤相比,氧解产物中极性功能团大量增加,极性溶剂中抽提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用水介质中氯化的方法对煤进行降解研究,考察了降解后煤的化学组成和在有机溶剂中抽提性质的变化。降解后,煤中碳、氢含量下降,氯、氧含量增加,腐植酸及活性官能团增多,使煤具有一系列新的性质。如在极性溶剂中抽出量显著增加,其中丙酮抽出率高达86.4%。  相似文献   

7.
岩相及煤阶对煤的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确定手选富显微组分煤及焦的燃烧特性,从显微组分和煤阶的角度用热天平的燃烧曲线研究反应性,并给出焦的活化能。煤和焦的比表面积由液氮等温吸附求得,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焦的表面形态。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显微组分和煤阶对反应性和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镜质组对煤和焦反应性和表面形态均有重大影响,煤的反应性受显微组分的影响比煤焦更显著,若不考虑矿物质的影响,则各因素对煤及焦反应性影响次序为V>R>I>E。  相似文献   

8.
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固体燃料。按不同的煤化阶段分为泥炭、褐煤、次烟煤、烟煤和无烟煤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用超声技术在实验室装置及实际燃烧装置上在线测定COM中煤的浓度。实验表明,温度、COM的流速、油料品种,添加剂和水的加入量对测量的影响较小。测量误差为±2%。此装置能及时发现在输送系统中的不正常现象,如漏气及泵空转等。  相似文献   

10.
煤的润湿性及吸附性对煤成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大同煤的润湿性、吸附性与煤成浆性的关系。不同类型的添加剂改善煤润湿性的能力不同,只有适当增加煤的润湿性才能配制成性能良好的煤浆。添加剂的合理用量可根据煤表面对添加剂的平衡吸附量来确定,此平衡吸附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实验表明,可用煤的润湿性、吸附性数值初步筛选煤浆的有效添加剂并确定其用量。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真空红外光谱技术清晰地观察到了碳含量73~88w%(daf)的四个煤样及其溶剂抽出物中的五种羟基的不同氢键缔合类型,并通过原位热解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它们的热稳定性顺序为:OH…π<OH…N<OH自缔合≈环状四聚体OH<OH…醚氧。  相似文献   

13.
镜煤抽提物及残煤的FTIR—PAS 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镜煤抽提物及残煤的FTIR-PAS研究周安宁,陈邦杰,王祖侗(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大连11602)(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太原030001)关键词 FTIR-PAS分析,镜煤,煤结构,喹啉抽提神木煤为不粘煤,柳林煤是主焦煤,在文献 ̄[3]中...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大同煤粘结性弱和软化点高的特点,以及试验配煤中各种煤的丝炭质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了在炼焦配煤中多用大同煤的途径.即配以粘结性好的强肥煤,井在多用大同煤的同时,相应降低瘦煤用量.牛工业铁箱试验结果表明,在配煤中大同煤用量增加到35%时,焦炭强度和现行配煤(大同煤占10%)所得焦炭强度基本一样,甚至大同煤用量45%的配煤所得焦炭强度也能符合冶金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四种标准煤样和模型化合物(WK11离子交换树脂及其Na和Ca类型),在30℃~60℃对比研究煤的吡啶气相吸附等温线和影响其吸附行为的因素。模型化合物结果表明:吡啶能断开WK11中的固有氢键,形成更强的吡啶-羧基官能团氢键,Na或Ca型WK11由于无法与吡啶形成氢键,因此吸附量很小,并几乎无溶胀现象。四种煤样的吡啶吸附结果表明:由于煤化程度和结构的不同,至少有两种类型的吡啶吸附等温线。同时,煤的吡啶吸附总量并不仅取决于在吸附过程中形成的氢键数量,而且也受其它特殊作用力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高阶煤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7.
煤中腐植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我国若干泥煤、褐煤和氧化及风化烟煤试样的煤质鉴定、腐植酸含量和腐植酸组成结构特征的研究。表明泥煤多属低地泥煤,有较高的腐植酸含量(约40—50%)。褐煤腐植酸含量变动较大,在3.3—67.8%;随着煤化程度增加,腐植酸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氧化和风化烟煤的腐植酸含量决定于氧化风化程度和烟煤原来的变质程度、还原程度和岩相组成.适度氧化和风化的烟煤腐植酸收率最高。低变质烟煤镜煤氧化或风化时腐植酸的收率较高;高变质煤、高还原煤和外皮质、丝炭氧化都不容易生成腐植酸。腐植酸还可以分为黑腐酸、棕腐酸及黄腐酸三个组分。这些组分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可溶性腐植酸有较高的氢含量、显著低的光密度、高的纸上电泳迁移率和烷烃基结构比例大。纸上色谱和溶剂萃取的研究指出这些组分还可以再细分,而腐植酸是这些组分的复杂混合物。  相似文献   

18.
煤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热解是煤燃烧、气化和液化等热加工工艺中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成煤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因此,研究煤的热解不仅为煤的热加工过程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加深煤化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溶剂抽提既是研究煤化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取某些重要化工原料和燃料油的的重要加工过程,同时还可为抽余煤的合理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煤种在高压釜内进行了加氢催化剂的选择试验.在450°、100大气压/20°(H_2,初压)、恒温1小时的条件下,用 SnC_2O_4+NH_4Cl,SnCl_2,锡矿+NH_4Cl,ZnCl_2,钼酸铵,FeS,废无机脱硫剂或黄土(加硫)等作为催化剂,抚顺胜利煤的转化率可达到或超过95%.在试验过程中还建立了效率较高的小管试验,可用来代替普通大管作煤加氢的初步评价工作.以小管试验为基础,改变操作条件,在400—450°与50—100大气压初氢压的范围内,锡系催化剂适应能力最强,钼次之,铁最差.对沥青质的加氢转化来讲,锡的活性也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程序升温热天平研究了神木煤(SMC)分别与气煤(QM)、肥煤(FM)、焦煤(JM)不同比例配合后的共热解交互作用规律,通过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对配合煤的热解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SMC配入比例的增加,配合煤水分集中释放的速率增大,挥发分释放速率峰对应的温度tmax降低,配合煤在塑性固化温度后(>460-480 ℃)的热解过程中抑制作用减弱,表明配合煤黏结性降低。随着升温速率增加,配合煤热解抑制作用增强,表明配合煤黏结性提高。随着黏结煤变质程度加深(QM、FM、JM),配合煤共热解发生促进作用(促进挥发分释放)的温度分别低于、介于、高于黏结煤塑性温度区间,因此,对缓解胶质体膨胀压力及改善胶质体分散性的作用逐渐降低。通过分布热解活化能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证实了配煤共热解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