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FSH和氯Zhi酚对猕猴超数排卵及异体授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FSH及大剂理氯Zhi酚诱发猕猴超数排的效果以及两种药物对新捕获野生猕猴和多年圈养猕猴之间排卵和体外授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FSH每只1mg/d 超数排卵的效果比氯Zhi酚每只50-100mg/d效果好,氯Zhi酚诱发超数排卵的效应与一不呈正比,圈养的猕猴对氯Zhi酚的反应较新捕获猕猴高,两侧卵巢的卵泡发育存在交替优势现象,同一只动物两次诱排实验中间隔一次月经周期后,其卵巢对药物诱发超排  相似文献   

2.
<正> 猕猴繁殖除受自身的生殖机能限制外,还受气候、生活环境、营养水平、配种条件等因素影响。如气侯条件改变,会影响猕猴食物的丰欠,食物又直接影响繁殖率,食物是猕猴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重要调节因素。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为了探讨降水因子对猕猴繁殖产仔高潮期的影响,于1987年和1988年两个春季,在黄楝树林场对半野生人工驯养猕猴群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现将资料整理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并测定了磁场(强度为0.4T)对太行山猕猴(Macacamulatta)眼形态学及眼内某些生化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作用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这一强度的磁场不会对猕猴眼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hCG)对不同品系和周龄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比较激素(PMSG/hCG)注射剂量、小鼠品系和周龄对超排效果的影响,以便获得比较优良的超排方法。结果 1)激素剂量为PMSG(10 IU/只)+hCG(10 IU/只)的超排效果优于PMSG(5 IU/只)+hCG(5 IU/只),但无显著差异(P〉0.05);2)相同剂量时I,CR小鼠和C57BL/6J小鼠的超排效果显著优于BALB/c小鼠和FVB小鼠(P〈0.05);3)5周龄与8周龄的小鼠比较,8周龄超排效果较好,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10 IUPMSG+10 IU hCG的组合对8周龄的ICR、C57BL/6J进行超排处理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短期热应激对小鼠超数排卵和卵泡发育的影响。 方法 取超数排卵处理后体质量近似的 7 ~ 8 周龄 ICR 雌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应激组,每组 10 只,饲养于屏障环境内。 热应激组小鼠放入 38 ℃ 的生化培养箱中,热应激处理 10 h,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 热应激结束后,将小鼠放回屏障设施内饲养,持续 6 d,6 d后,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并处死小鼠,获取小鼠输卵管内卵子以及卵巢。 结果 热应激组小鼠超排卵数高于对照组( P<0. 05) 。 对卵巢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后,观察发现热应激组小鼠的总卵泡数和黄体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1) 。 热应激组小鼠的卵泡闭锁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 P> 0. 05) 。 结论 热应激严重影响小鼠的繁殖机能,尤其是卵泡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不同激素对哺乳动物超数排卵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就PMSG、APMSG、hCG、LHRH等激素对大鼠、小鼠、豚鼠、家兔、绵羊、猪、牛等动物的超数排卵作用进行了系统探索,结果发现PMSGhCG各5~10IU可致小鼠产生稳定的超排、取卵数可达50±10个;用200IU加等量hCG可使大鼠稳定超排,取卵数可达50±10个;用400IUPMSG和等量hCG可使家兔产生稳定起排、取卵数可达35±5个;使用PMSG1500IU和APMSG100IU可使羊产生超排、取卵数可达25±5个:在猪使用1500IUPMSGT和1000IUhCG平均获得卵26±5个;,使用PMSG3000IU和1500IUAPMSG,平均可稳定获得8±12个卵,而在豚鼠得不到稳定起排卵的结果。所有这些结果提示我们PMSG几乎对各种哺乳动物的超排作用显著,且有稳定的剂量可寻,而hCG的促超排也是很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陕西猕猴的栖息地和食物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猕猴在陕西仅分布于大巴山和米仓山,喜欢选择盆地农田带上缘及衣田-灌丛-森林带和中山落叶阔叶林带下缘活动,海拔600~1500m之间,其间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中的灌木林和小乔木林,是猕猴最喜欢的栖息场所,无大迁移。随植物的物候期变化,取食植物的种类和部位也随之变化,共取食76种植物,104个部位。  相似文献   

8.
橡胶种子油对猕猴体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用橡胶种子油喂养的猕猴,其腹膜后和肠系膜上的脂肪所炼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中发现,含饱和脂肪酸明显减少,而含不饱和脂肪酸明显增多,为畜牧饲养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改善动物油脂组成的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饲料的合理营养和加工方式对育成猕猴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饲料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 ,膨化饲料、颗粒饲料、常规饲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分别为 83 6 1%和 79 77%、81 83%和 71 71%以及 80 5 4 %和 76 32 % ;猕猴的体重增长以膨化饲料组为最佳 ,血液的生化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了解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的不对称性.对掌骨(35例)和蹠骨(33例)的长度变量进行测量,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5根掌骨有明显的左侧方向不对称趋势,5根跖骨没有发现方向不对称.结果表明左侧掌骨有大于右侧掌骨的趋势,跖骨作为对照组有右侧大于左侧的优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的差异水平.提示上肢骨...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云南省野生恒河猴作了B病毒(BV)、猴爱滋病毒(SIV)、猴T细胞白血病毒(STLV)、猴D型逆转录病毒(SRV)、轮状病毒(SAl)、腺病毒(SAV)、痘病毒(Monkeypox)、麻疹病毒(Measles)、柯赛基病毒B-1型(CoxsackieB1)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等10种病毒血清抗体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野生恒河猴中,抗体阳性率较高的有SA11(90%),SAV(831%),BV(446%)和Monkeypoxvirus(206%);3种逆转录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STLV-1(88%),SRV(47%),SIV(22%);未发现Measles,和CoxsackieB-1病毒血清抗体及HBV感染,但在1只动物血清中有HCMV抗体.病毒抗体阳性率与动物的年龄有关,成年猴明显高于未成年猴.对来自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文山州动物的调查表明,B病毒相关抗体和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率有地区差异,思茅地区的野生恒河猴,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两种抗应激剂对恒河猴热应激的影响。方法将6只恒河猴随机分为A,B两组采血做9项血液学及9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A组日粮中每只添加VC300 mg/d和VE50 mg/d;B组日粮中添加0.2%苜草素,饲喂两个月后分别将A、B两组恒河猴放入(32±1)℃,湿度70%猴房内,1 h后采血,测定相应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两组动物血液学各项指标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液生化值呈现:A组试验后AST、ALP、LDH分别为(101±23.64)U/L,(623.67±233.12)U/L,(1384.33±807.66)U/L,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B组试验后TP、ALB分别为(83.83±16.32)g/L,(38.53±0.57)g/L;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VC和VE在恒河猴抗热应激过程中主要作用于维持血液中AST、ALP、LDH的活性稳定,而苜草素主要作用于维持血液中TP、ALB的稳定,两种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恒河猴抗热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健康恒河猴在清醒状态下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60只2-3岁健康恒河猴,体重2-3.5kg; 雌雄各30只;在环境安静、动物清醒状态下,测定I、Ⅱ、Ⅲ、aVR、aVL、aVF六个导联的心电图变化,并计算平均心 率,平均心电轴,P波、QRs波群和T波的振幅,PR间期、QT问期等指标。结果60只恒河猴均为窭性心律,并发 现在肢体Ⅱ导联中,P波均为向上直立波,Ⅱ、Ⅲ、aVF导联中大部分恒河猴没有s波,aVR导联中大部分恒河猴没 有Q波。雌性恒河猴R波电压平均值明显高于雄性恒河猴平均值(P<0.005)。恒河猴P波较尖,QRs波群多样 化,QT问期的K值范围是0.298 4-0.030,ST段位于等电位线,T波以圆滑为主,Ⅱ导联中绝大部分为直立。结论 此研究建立了恒河猴心电图相关基础数据,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对中国恒河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l型部分基因进行携带情况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序 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方法对华南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繁殖的30只谱系清晰的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的32个MHC I型分子位点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的32对引物中,中国恒河猴可检出携带23个MHC—I等 位基因,但基因携带频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由3.57%至82.14%不等。结合遗传谱系分析,判断A1·21和b.2睾05 之间以及B·04和B·30之间可能就是连锁的。结论中国恒河猴携带能控制病毒复制的MHC I型基因位点的 频率较高,其基因携带频率与已发表的印度恒河猴携带频率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促进中国恒河猴在AIDS研 究中的应用,以及为建立携带特定MHC I基因实验猴小种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公牛精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利用不同个体的海伏特、安格斯和荷斯坦种公牛精液进行体外受精,观察了不同品种不同个体种公牛精液的体外受精效果,利用五种海伏特种公牛精液进行体外受精后卵裂率为17.6%~74.7%,囊胚发育率为1.0%~32.6%,不同个体间差异极显(P〈0.01)。利用五种安格斯种公牛精液进行体外受精后卵裂率为34.7%~85.3%,囊胚发育率为6.2~40.5%,不同个体间具极显差异(P〈0.01)。利用  相似文献   

17.
牛体外受精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德顺 《广西科学》1994,1(2):37-40
系统综述了牛体外受精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前景提出了展望。牛卵母细胞可在不含血清的成熟培养液中获得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均对这一过程具促进作用。肝素是迄今最为有效的精子获能处理方法,但在受精过程中对精子获能起决定作用的是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本身。提高受精质量可明显提高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能力。体外受精卵可通过改善培养条件或与体细胞进行复合培养发育到囊胚阶段.但后者更为稳定可靠。目前,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分裂率可达80%,囊胚发育率达40%左右.两枚鲜胚的移植妊娠率可达50%~60%.而两枚冻胚的移植妊娠率仅30%~50%。因此,尚需进一步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的活力和改进胚胎的冷冻保存技术。  相似文献   

18.
羔山羊的超数排卵及体外受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FSH或FSH-LH四种不同处理方法对29只68~110日龄羔山羊进行超排处理,结果共采集卵泡卵母细胞708枚,平均每只羔羊采卵24.4枚.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24h后有81.2%的卵发育为成熟卵.分别用经钙离子载体A_(23178)或肝素进行获能处理的精子对体外培养成熟的卵子进行体外受精,结果精子穿入卵率分别为54.8%和34.4%,发育至2~4细胞胚的卵裂率分别为28.6%和41.9%.采用FSH-LH(肌注)进行超排处理得到的卵子经体外受精处理后,其卵裂率明显高于采用其它超排方法得到卵子的卵裂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80只太行猕猴的活体测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Ⅳ组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各测量值在第Ⅱ或第Ⅲ组增长幅度最大,这一规律与昆明猕一致,但有些指标发育最快的时期,较昆明猴提前一个年龄组;太行山猕猴除尾长、前臂长低于昆明猴外,其它多数指标都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同性别昆明猴的测量值,太行山猃猕在个体发育和形态学上表现出的特点可能与环境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实验通过在幼年恒河猴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苜草素,对实验前后组间IgG、IgA、IgM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15只人工饲养的健康幼年恒河猴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0.1%和0.2%的苜草素。饲喂两个月后检测15只恒河猴血液中IgG、IgA、IgM水平。结果A、B、C三组实验后IgG分别为644.8 mg±72.23 mg/dL7、56.4 mg±55.87 mg/dL、776.4 mg±193.84 mg/dL;IgA分别为12.41 mg±3.31 mg/dL1、7.2 mg±1.77 mg/dL、19.75 mg±0.72 mg/dL;IgM分别为42.66 mg±4.45 mg/dL6、5.58 mg±10.11 mg/dL、71.36 mg±10.62 mg/dL。结论B、C组实验后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两组实验后IgG、IgA、IgM水平也明显高于实验前(P<0.05),实验后C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表明苜草素能有效提高猕猴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猕猴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