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模糊性.在某种情况下,比精确语言更符合表现客观实际.人体语言的模糊性是人体语言的本质属性,它主要运用在独立的人体语言方面,而脱脂有声语言的复指.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是营造其模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原因是人体语言并不是一种"世界语".人体语言还有一种历时性的模糊,这是由于历史的错位构建的.人体语言的个体性,是某些人群中的个性张扬.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模糊性,在某种情况下,比精确语言更符合表现客观实际。人体语言的模糊性是人体语言的本质属性,它主要运用在独立的人体语言方面,而脱脂有声语言的复指。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是营造其模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原因是人体语言并不是一种“世界语”。人体语言还有一种历时性的模糊,这是由于历史的错位构建的。人体语言的个体性,是某些人群中的个性张扬。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论述了文艺的客观性、主观性和文艺的主体性、客体性这两对范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机械唯物主义文艺观和主观唯心主义文艺现在理论上的失误,强调我国文艺学的现代化既要坚持唯物论,又要注重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事实的客观性就内在地蕴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和客体性。“事实是表征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和运动的具体状态、现实环节的概念”这一界说就内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因为人的主体性活动本身就是“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论事实的客观性》实际上区分了事实的本体论意义和认识论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其认识论意义,指出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是具体的、历史的、进入主体现实的求是活动范围的事物及其情况。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理解事实的主体性。笔者的观点是:不能把事实的主体性归结为事实“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意识和断定”、“是人所把握的一种知识形式”。  相似文献   

5.
论员工主体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和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是情感式商品,企业生产的过程要素可概括为:企业员工--商品--消费者.在这样的企业生产过程要素中,员工不再遮蔽在企业当中,而是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员工的价值得以体现.现代管理须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思想.员工首先是单一的人,具有各层次的需求,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必然是通过企业员工来体现.  相似文献   

6.
论词汇发展的历时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既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又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发展。因此语言的发展既具有历时性即动态特征,又具有共时性即静态特征。作为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词汇在其发展进程中历时性表现尤为明显。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发展共性不难看出:历时变化是词汇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词汇发展的历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新词的产生、词义的演变以及拼写的变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1988年第11期发表了李景源同志的《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论做了具体而深入的阐述,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在某些问题上同李文有不同见解。例如李文提出,“实践原则和主体性原则是统一的,在其展开的形式上,实践原则集中地体现了主体性原则。”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实现了从客  相似文献   

8.
陈文新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44-46,99
对豪侠的热情洋溢的赞美、对绿林好汉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对社会政治的尖锐批判共同构成《水浒传》的主要内容。三者之间自然有衔接和统一之处,但也存在不能衔接和统一之处。本文就其产生原因和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做了具体分析,以期有助于深入解读和完整把握《水浒传》这部小说名著。  相似文献   

9.
对索绪尔语言研究中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无论在中国或外国,都是以古代语言为研究对象,而不注重研究现存的活的口语.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读懂古书.研究的方法大多是注疏似地解释古语词的音义,而不大注重语法研究,特别是不重视语言系统的描写.针对这种情况,结构主义学派的奠基人,著名的瑞士人索绪尔,在他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之后,又系统地提出了划分语言共时性(synchrony)和历时性(diachrony )的原则.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索绪尔提出的这一理论原则,在语言研究的方法论上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价值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深远的意义。从作为根本特性的主体出发,深刻认识主体,充分理解和把握价值的主体性,是研究和解决价值问题的关键。从主要关注客体转向关注主客体关系、特别是关注主体,立足主体性进行价值分析、乃至一切哲学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海涛 《当代地方科技》2010,(5):180-180,130
本文通过对文化和交际两个概念的介绍,阐述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多元性和能动性特色,分析了该学科与其它众多学科的紧密关系及本学科自身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了跨文化交际研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编辑劳动是指编辑主体作用于编辑客体的过程。编辑主体指的是编辑,编辑劳动属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编辑的心理因素起着一定的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编辑劳动的特点可表现为智力性、专业性、创造性和劳动方式的个体性与协作性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真理的属性应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观念化为主体的思想并进而化到公共语言表述系统之中后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它表达的是真理性的认识与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关系,所谓真理的主观性是指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观念化的思想时凝结,沉淀于其中的选择性,创造性以及局限性等。它表达的是真理性的号以实践为存在方式的主体的认知本质和规律-能动性,超越性和力求把握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趋向相一致的关系。而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及其统一,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本质要求,这一本质要求不仅凝结和体现在转化为现实的物化的结果中,而且凝结和体现在转化为观念的非物化结果即真理性认识中,从而以观念形态在规律层次上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以新奇隐喻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喻者的主观认知体验、施喻者的多视角和施喻者的创造性三个方面,可以分析隐喻构建体现出的主体性.隐喻解读中体现出的主体间性也相应地通过三个方面得以体现,即隐喻解读的动态性开放性、受喻者和施喻者的视域融合以及受喻者对隐喻的再创造.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统一产生理想的隐喻构建及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将主体间性思想引入"两课"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间关系,并把这种交往关系拓展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的个人主体性向主体间性提升,还"两课"教学以本真。  相似文献   

16.
1991年《哲学研究》第4期发表了王金福、李同洲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客观性原则和主体性问题》一文。文中对马克思的实践观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特别是针对笔者在同年第1期《哲学研究》发表的《论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对立统一》一文中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主张实践观只是体现客观性原则而排斥主体性原则的观点。借回答王、李二同志的机会,笔者就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对立统一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导向和育人功能把潜在的价值逐步转化、内化为个体、个人的价值,其意义在于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不仅是主体自身发展需要,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论,叙事是以时间为轴心,历时性展开故事流程。中国古代叙事诗则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它往往淡化故事流程的历时性展示而强化场景的共时性呈现,从而遏制了叙述性,加强了抒情意味的传达,呈现出“亚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人事考核须由人来进行评价,但人的主观和情感色彩难免会为考核带来种种偏差,而克服考核偏差的办法是:一、建立并完善工作档案制度。二、制定出客观、明了的评定标准,尽可能将评定者所要进行的主观思考减少到最少程度。三、培训考核人员。四、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评定系统。  相似文献   

20.
英语隐性课程像其他隐性课程一样,也有着广泛性、隐蔽性、渗透性和人文性等特点,既呈现在校园环境、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中,也呈现在校园人际关系中。英语隐性课程的构建既有文字的,也有有声的,既有历时的,也有共时的,既有无形的,也有有形的。英语隐性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