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金锁 《化学教育》2015,36(12):63-66
调查显示, 不少师范生对信息加工理论不熟悉, 对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规则和实验缺少认识, 不懂得为什么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使用模糊语言最多的学科, 对不同类型化学知识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化学教育专业教师,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特点, 渗透针对化学科学知识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教育, 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提高师范生灵活地、科学地采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制约高中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金锁  刘燕  刘冷 《化学教育》2011,32(1):52-54
高中生对化学及化学实验的认识不足,有些学校不重视实验课,该开的实验不开,不少化学教师的课不能令学生满意,学生缺乏适宜的化学学习方法。化学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及生产的联系,加强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钱海锋 《化学教育》2014,35(21):4-7
随着工业对化学品需求的扩大和化学研究的发展,不断有化学事件被曝光。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化学的公众形象都不容乐观。化学教育在化学形象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教育应该塑造亲和的化学形象,体现化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和人文性。通过科学本质教育、人文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手段可以提升化学教学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形象。  相似文献   

4.
收集3位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在中学实践过程中文本、视频等资料,采用个案研究、文本分析、课堂观察的质化方法,利用化学课堂教学系统构造模型对专业学习共同体多元成员的干预以及实践过程中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堂教学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干预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构造模型中的各个教学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专业学习共同体中不同成员对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的干预内容、作用效果、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变化模型。多元成员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学发展,为教育硕士的培养改革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实践干预范式。  相似文献   

5.
饶志明  许燕艺 《化学教育》2006,27(8):39-40,57
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分析了漳州市2所中学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用充分的事实与数据说明,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现象在不少中学仍然普遍存在,新课程改革遇到了重重阻力,笔者最后剖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魏冰 《化学教育》2008,29(5):42-45
目前,化学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越来越受到学界(包括化学界和教育学界)的认同和重视,这门科学在化学教育实践(包括化学教师教育和中等学校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从理论上讲,一门学科的出现、发展和获得认同总是与一定的外部社会条件相关联,同时,学科内部  相似文献   

7.
郑民 《化学教育》2006,27(6):40-42
我国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发展型与研究型的化学教师.本文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从化学教育硕士的视角对化学教育硕士课程的学习及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由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8.
罗秀玲 《化学教育》2014,35(1):51-53
基于舒尔曼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概念和科克伦的学科教学识知理论(PCKg),提出在化学师范生教育教学中,应重视化学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整合;引导师范生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培养师范生调控学习环境的能力;重视化学专业师范生PCKg的动态建构。  相似文献   

9.
陆光海 《化学教育》2009,30(1):31-34
农村少数民族学生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具有独特的民间生产工艺、日常生活实践经验和浓厚的民族风俗;作为受化学知识教育对象的农村少数民族学生,与城市汉族学生有些差异。这一群体学习化学知识有很大的潜能,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规律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探讨了农村民族学生学习化学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何鹏 《化学教育》2022,43(13):13-22
“教、学、评”一体化是确保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目标设计是当前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引进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中学习表现性目标理念,基于整合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采用结构中心设计原则和证据中心设计原则作为设计方法论,构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学习表现性目标设计框架。并以“2.2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为例,阐述该专题下化学学习表现性目标的设计过程以及基于该目标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活动设计,以期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与评价研究和实践提供新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3+X高考改革对地方高校学生化学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懋华 《化学教育》2004,25(9):29-32
对广东3+X高考改革5年来,地方高校化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中学时是否选修化学科目,进入大学学习化学专业课程期间,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心理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探讨了减少这种差异的方法,提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尽管普通化学课程仍列为一门理工科大学生的基础课,并订入教学计划之中,但是每当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出现某种变革的突跃时,在对原有专业教学计划的激烈讨论和修订中,普通化学的课程内容、教学目的甚至存舍问题,往往成为一个热点。其实这种情况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性。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研究者在探究化学游戏化学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鉴于此,采用元分析方法对近10年国内外32项化学游戏化学习研究(共37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总效应量为0.730,说明游戏化学习对化学学习成就有中等偏上的积极影响;(2)非电子游戏和教学活动游戏的学习效果比电子游戏及混合式游戏的学习效果更显著;(3)游戏化学习在中学学段的应用对化学学习成就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化学游戏化学习更适合应用在中小班规模。并提出推进化学游戏进课堂和改进化学游戏化学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磊  胡久华  魏锐  赵亚楠 《化学教育》2022,43(16):24-29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团队经过20年对项目式学习的不断探索,在项目式学习课程教材资源建设、项目式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案例开发、评价系统设计、培训模式创建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把STSE教育理念与化学课堂教学三线——知识线、方法线、生活线有机融合,以知识线体现学科本位观、以方法线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生活线体现社会本位观,同时,将三线有机结合,形成课堂的整体结构,是将STSE教育融入中学化学课堂的有效方法,能克服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3+X"高考改革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影响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革兵 《化学教育》2001,22(3):27-30,38
世纪之交,史无前例的广东省“3 X”高考科目改革已经两年。两年的实践说明,这项改革顺应当前现代教育发展潮流,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两年中,各级领导、各校教师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推进这项改革,对如何体现改革方案的开放性、高校、考生的自由选择性,如何处理好掌握基础知识与发展特长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仅就“3 X”高考改革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影响做了初步调查,并就调查结果提出一孔之见,不足之处,敬请专家与同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王屹  郑小军 《化学教育》2000,(11):29-31
本文总结近年来对高师本科高年级学生(以下简称"高师生")进行化学多媒体CAI技能培训的经验和体会,列举了高师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严重不足的事实,剖析了当前高师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探讨了高师生化学多媒体CAI技能培训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辉  王建广 《化学教育》2010,31(4):9-10
通过比较微纳米材料的SEM图片和自然界中一些花草植物的照片揭示了纳米材料学、材料化学等课程中蕴藏的美学问题,旨在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实施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发现科学中的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感悟科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和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扎根理论对“学习强国”平台中化学家的报道进行了质性分析,提炼、归纳化学家身上所具有的品格,从而构建了化学必备品格要素的结构体系。该体系以化学学科领域特有的品格、科学领域普遍具有的品格、各个领域普遍具有的品格等3大维度为框架,包括热爱化学、绿色化学意识、批判质疑、严谨求真、求索创新等11个品格要素,这为理解化学必备品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袁梅 《大学化学》2014,29(2):83-87
正2014年3月28~30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我国高等化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第3次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承办,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院士担任执行主席,来自全国22个教学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研讨。厦门大学郑兰荪院士、北京大学吴云东院士、清华大学张希院士和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处长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