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大戟科三宝木属植物长序三宝木Trigonostemon howii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异戊烯基异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鉴定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异戊烯基异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三宝木属...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苦木科牛筋果属植物牛筋果Harrisoniaperforata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异戊烯基异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波谱鉴定方法确定了这些分离得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异戊烯基异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8为从牛筋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8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它们对五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的IC50范围为(0.38±0.03)~(31.68±0.21)μmol/L,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与抗肿瘤阳性对照药顺铂的抑制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学分离方法对毛叶鹰爪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裂环多氧取代环己烯类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artapilosol A(1),microcarpin A(2)和uvarisubol B(3).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鹰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3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它们对5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均显示出了较强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它们的细胞毒活性与抗肿瘤阳性对照药顺铂相当.  相似文献   

4.
从小盘木植物中分离鉴定了四个新二萜类化合物1~4,分别属于dolabrane烷型、玫瑰烷型、半日花烷型以及烟草烷型.综合利用各种光谱数据阐明了四个二萜类化合物的相对立体结构,并通过圆二色谱(ECD)数据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学分离方法对黎药胆木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nauclofficine(1)、naucleamide A(2)、naucleamide D(3)和latifoliamide A(4).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生物碱,化合物2~4为首次从胆木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4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它们对5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均显示出了较为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细胞毒活性与抗肿瘤阳性对照药顺铂的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6.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拟热带灵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3个新的酚酸杂萜类化合物(ganoduriporols C~E).运用NMR和H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体外PTP1B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得化合物具有明显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TP1B)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9.1, 17.8和29.6μmol·L~(-1).  相似文献   

7.
植物是筛选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 1972年至2022年来从植物中分离得到了237个具有抗疟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其类型主要包括链型倍半萜、吉玛烷型倍半萜、桉叶烷型倍半萜、乌药烷型倍半萜和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等.综述了植物来源的抗疟倍半萜类天然产物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开发新型抗疟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药用植物巴戟天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irale A725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聚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6-羟基-4-异丙基-1,8-二甲基螺环[4.5]癸-1,8-二烯-7-酮(1),2-羟基-2,5-二甲基-7-氧代-5,7-二氢-2H-呋喃[3,4-b]吡喃-4-羧酸(2), 3-乙基-4-羟基-6-甲基-二氢-吡喃-2-酮(3),苯乙内酯A (4), 3-羟基-5-(4-羟基苄基)二氢呋喃-2(3H)-酮(5), 4-乙酰-3-羟基-6-甲基吡喃-2-酮(6).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此外,利用四株肿瘤细胞株(Hep G-2、MCF-7、SF-268及A549)对化合物1~6细胞毒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化合物1~6对上述肿瘤细胞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乳香大环二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从乳香CO_2超临界提取物中分得7个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为incensole acetate(1),incensole(2),incensole oxide acetate(3),isoincensole acetate(4),incensole oxide(5),isoincensoleoxide(6),isoincensolol(7),其中,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维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以新型色谱填料ClickCD为第一维分离材料,WatersXTerraMSC18柱作为第二维,以乙腈和0.2%甲酸-水为梯度洗脱流动相,对姜黄中的姜黄素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分离机理的ClickCD和C18二维色谱系统具有分离度高、正交性好的优点,使待测化合物得到了有效分离.特别是与高灵敏度的质谱联用,可以大大提高化合物的鉴定能力.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数据对比,并结合文献报道,共鉴定了20个姜黄素类化合物和19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27个为对照品的同分异构体.为中药化合物的表征和活性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一种Spongia属海绵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降海绵烷型二萜dinorspongiapyridine(1)和四个已知化合物2~5.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单晶X-ray衍射以及对比文献的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绝对构型.化合物1是首次发现的D环为吡啶环的3,4-裂环-3,19-双降海绵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并对其细胞毒活性进行了测试.此外,对化合物1的生物合成途径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海南暗罗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分离得到5个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根据它们的NMR和HRMS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4→2)重排-2,13-二甲酰基-克罗烷-2,12E-二双键-15-甲酯(1)、克罗烷-3,12E-二双键-15,16-二甲酸(2)、14,15-降二碳克罗烷-3-双键-2,13-二酮(3)、克罗烷-3,13Z-二双键-15,16-内酯(4)、16-羟基克罗烷-3,13Z-二双键-15,16-内酯(5).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5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它们对4种肿瘤细胞株(Hela、A549、MCF-7和HL-60)均显示出了一定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值范围为13.22~37.16μmol/L.  相似文献   

13.
<正>J.Am.Chem.Soc.2017,139,6098~6101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是我国民间广泛使用的中草药,迄今为止已从中分离得到1000余个对映-贝壳杉烯二萜类化合物(ent-kaurenoids).这类天然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抗疟活性、抗肿瘤活性和抗病毒活性等.同时,由  相似文献   

14.
小花金挖耳地上部分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对小花金挖耳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和薄层制备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1R,2S,4S,5R)-2,5-二羟基-p-薄荷烷(1),(1S,2S,4R,5S)-2,5-二羟基-p-薄荷烷(2),(3R,4R,6S)-3,6-二羟基-p-1-薄荷烯(3),5αH-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4),5α-羟基-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5),2α-羟基-5αH-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6),4β-羟基-1α,10βH-伪愈创木烷-11(13)-烯-12,8α-内酯(7),4-羰基-1α,10βH-伪愈创木烷-11(13)-烯-12,8α-内酯(8),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1-3首次从天名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从海南暗罗根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olyalimide A(1),kolavenic acid(2),2-oxo-kolavenic acid(3),2-oxo-14,15-bisnor-3,11E-kolavadien-13-one(4),3,4-dihydroxyclerodan-13E-en-15-oic acid(5),longimide B(6),16-oxocleroda-3,13E-dien-15-oic acid(7),solidagonal acidmethyl ester(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首次从番荔枝科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3对人肿瘤细胞SPCA-1,SGC-7901和K-562显示微弱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对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筛选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Diaion HP-20、MCI gel、硅胶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MTT法筛选所得化学成分体外对两种人肝癌细胞增值的抑制活性。从毛华菊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acetylene(E)-3(1)、acetylene(E)-9(2)、青蒿亭(3)、chrysoplenetin(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和正十六烷酸(6)。化合物1和2对于Hep G2和Huh-7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较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毛华菊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毛华菊氯仿部位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聚炔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经典柱色谱方法从土壤真菌木霉菌Trichoderma sp.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为长链不饱和醇类.运用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手段确定了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再结合电子圆二色谱(ECD)、旋光(OR)及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确定其绝对构型.结果表明,该新化合物为Trichoderol A(1).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3株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活性(MIC=25μmol/L).  相似文献   

18.
乌骨藤中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乌骨藤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4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确定了4种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β-amyrin)、白桦酯醇(betulin)、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和羽扇豆醇(lupeol),它们为首次在牛奶菜属植物中发现,其中后3种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Tan C  Kong L  Li X  Li W  Li N 《色谱》2011,29(9):937-941
云南植物露水草富含植物甾酮类成分。为了研究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氧化铝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常压反相C18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相结合,从露水草中分离得到一种新植物甾酮。综合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光谱以及电喷雾质谱数据分析,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为3β,4α,14α,20R,22R,25-hexahydroxy-5α-cholest-7-en-6-one,为一种较为少见的具有5α-H的植物甾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各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从砂贝母鳞茎中分离得到6个异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根据质谱、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karelinine(1),5-epikarelinine(2),27-epiebeienine (3), ebeienine (4), persicanidine B (5)和heilonine (6),其中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是贝母属中罕见的5β-jervine型异甾体生物碱,具有A/B环顺式稠合方式.化合物1和2也是贝母属中首次发现的具有15α-OH取代的jervine型生物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