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豆荚弹射传播种子中的力学IV:自然大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举例介绍豆荚弹射传播种子中的力学原理的应用,以及更深层次的科学关联与启示,包括从玩具啪啪尺、捕蝇草到空间自展开装置的相同力学原理,从植物到动物和从宏观到微观的形形色色的螺旋之谜,柔性致动器的概念设计. 科学让我们领略自然之大美.  相似文献   

2.
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理论力学教学体系中,应以逻辑方法为基础,在课程教学中强调科学方法论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辅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鼓励学生的主观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其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理论力学教学体系中,应以逻辑方法为基础,在课程教学中强调科学方法论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辅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鼓励学生的主观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其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4.
序 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力的作用的科学.力学既是工程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力学广泛存在于人的生活、自然现象和各种生产过程中,普及力学知识,是力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科学普及是一切科学活动的目的和归宿.科学活动的成果,一方面是用物质形式上的普及,改善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让人民享受科学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在精神上,要较充分地用科普形式,使因社会分工和知识背景的差异,不了解科学活动的人,也能学习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破除迷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姜锡权 《力学与实践》2015,37(3):436-440
力学是自然科学的主要起源学科之一. 许多科学思想与方法起源于力学, 然后影响着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梳理力学中所蕴藏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一方面可以增加力学工作者的自豪感, 另一方面, 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可以便于我们在科学思想和方法层次上理解力学、学习力学、传授力学. 本文致力于探求力学中蕴藏的一些科学思想与方法, 说明力学对科学的影响, 以期在力学教学中提炼这些思想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阐述大学的力学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科学观念作为责 任,把力学当作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来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们通过力学的学习尽快进入大 学生这一角色. 力学是大学第一门物理课程,力学教师有义务为后面的课程开辟道路,做好 铺垫,这是力学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以力学竞赛促进基础力学教改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织与辅导力学竞赛为契机,促进基础力学教学改革.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力学素养与创新 能力,围绕如何创新基础力学教学新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改革教学实验、 提升力学课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大学生力学竞赛培养力学人才与促进高校基础力学教学 改革的基本做法、实践效果与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建所历程,探讨了钱伟长领导下该所的建所之道,以及建所过程中钱伟长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材料力学是机械类、土木类和力学类等工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秉承“强基础、重实践、融模拟、促创新”的理念;构建“融工程、融前沿、融思政”的教学资源与内容,夯实学生的力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将抽象的力学概念与三阶递进的课程实践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数值模拟技术引入课堂,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建立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解决工程问题为导向,以创新实践为特点,以数值模拟软件为工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极端力学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郑晓静 《力学学报》2019,51(4):1266-1272
随着前沿科学和新技术不断发展,工程材料与结构的超常规尺度、密度、硬度、刚度等性能以及在超常规温度、速度、场强和恶劣天气等极端服役环境中的力学响应规律,需要力学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本报告从极端力学的基本定义和科学内涵出发,结合重大工程问题和大科学问题,从极端性能、极端载荷、学科发展等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极端力学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极端力学的特点及其对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的挑战,最后对极端力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