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庶元  李方华 《物理》2011,40(6):398-401
在中国电子显微学领域,吴自勤教授是一位勤奋工作、求实进取、成绩卓著而深受同行敬重的学者.在他临近八十华诞之际,我们撰写这篇贺文,希望能弘扬他为电子显微学和中国电镜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第五届全国材料科学中电子显微学会议和第七届全国化工纺织电子显微学会议简讯“第五届全国材料科学中电子显微学会议”和“第七届全国化工纺织电子显微学会议”于1993年11月22日至27日在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46个单位的7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论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子显微学会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8月16日至25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十一个省市的七十余名电镜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第一阶段是介绍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基础知识的讲座.各讲的论题是:(1)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发展及现状的概述;(2)成象原理;(3)高分辨电镜的特  相似文献   

4.
《物理》1984,(4)
为进一步推广国产电镜的应用,使国产电镜在科研和生产上发挥更大作用,并促进国产电镜的生产,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决定于1984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国产电镜应用成果经验交流会,并同时举办展览会,展出国产电镜及其附属设备、用品、电子显微照片、我国出版的电子显微学书刊、计算机软件等.会议将广泛交流应用成果及管理维修方面的经验;出版《文集》,登载国产电镜及其应用的论文报告和我国出版的电子显微学书刊、展品目录以及国产电镜及附属设备用品、广告等.会议将对以下几种情况给予奖励:(1)应用国产电镜作出成果者;(2)在操作、维护和改进国产…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部由现在在国内工作的中国科学家作为第一作者,由国际一流出版社以高级系列丛书形式出版的学术专著.合作者之一Whelan教授是薄膜透射电子显微学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电子显微学家、美国的JohnSpence教授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1]:赞扬这是一本极好的书 (“asuperbbook”), “是所有从事电子显微学工作的实验室都必须有的书”.该书第一作者彭练矛教授 (北京大学首批长江特聘教授之一 )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英先后师从国际上著名的电子显微学权威J. M. Cowle和M. Whelan教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实验技巧.他在 1994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里显微镜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的开放实验室,于1985年11月正式建立并对外开放,1997年调整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地处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著名的晶体学、电子显微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都可信教授任第一、二届实验室主任(1985-1993).现任主任为张泽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发展电子显微学及其他显微学原理技术,并开展晶体学及新材料的显微结构及性能方面基础研究。 目前主要从事电子衍射理论及显微学方法、准晶、巨磁电阻多层膜、蓝光发射GaN薄膜等现代功能薄膜材料、碳纳米管、纳米桂线等一维纳米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半导体、超导体及生物大分子的微观结构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李建奇  段晓峰 《物理》2008,37(6):405-411
文章简要介绍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方法和电子能量损失谱的进展.文中特别指出,随着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原子分辨电子显微图像对结构问题的深入研究有重要作用.装备有能量单色器的新一代电子显微镜,可以直接给出高能量分辨率的电子能量损失谱(优于 0.1eV).这些先进技术方法的应用,推动了晶体结构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纳米科学及生命科学的发展,也为解决很多重要结构问题奠定了基础.文章重点讨论了几个典型功能材料体系的结构问题:利用大角度会聚束电子衍射技术,分析了应变硅器件中的应变分布;利用原位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新型电子铁电体LuFe2O4电荷序和物理性能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强关联体系中电子关联效应对电子能量损失谱和电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金属物理组A.Howie博士于1980)年10月12日至28日在华讲学. 在北京期间,A.Howte博士在北大举行了具有研究生课程水平的系统讲座共21学时,并在参观各有关单位时进行了多次学术讨论.参加听讲和讨论的有全国约70个单位的电子显微学工作者共180人. 上述讲座系统地介绍了电子衍射衬度理论、高分辨率电子显微学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的基本原理,并给出有关的20个习题;讨论了仪器改过和应用的相互促进;并例举了近年来一些新的重要成果,例如(1)在应用衍射衬度理论方面,直接观察到铜晶体氧…  相似文献   

9.
西门纪业 《物理》1989,18(9):544-545
电子和离子光学的研究范畴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聚焦、成象、偏转等的规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和光学.它依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与光线在光学媒质中传播之间的相似性,运用类似于光学的方法和概念(例如费马原理、光程函数、折射率、射线、透镜和象差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二、三十年代,电子和离子光学开始发展.现在电子和离子光学已渗透到无线电电子学、电子和离子显微学、质谱学、固体物理和表面物理、材料科学、高能加速器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等许多学科领域中. 电子和离子光学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方面:1.旋转对称成…  相似文献   

10.
李建奇 《物理》2006,35(2):147-150
简要介绍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最新进展.特别指出,随着空间分辨率突破1A和亚埃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的快速普及,电子显微学及相关研究领域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装备有球差校正器和能量单色器的新一代电子显微镜将很快进入实验室,给出高质量的原子结构图像(分辨率优于1A)和高能量分辨率的电子能量损失谱(优于0.1eV).这一进展将对晶体结构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纳米科学及生命科学产生重大影响,也为解决很多重要结构问题提供新机遇.  相似文献   

11.
李超  姚湲  杨阳  沈希  高滨  霍宗亮  康晋锋  刘明  禹日成 《物理学报》2018,67(12):126802-126802
总结了我们将原位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学分析方法相结合,针对纳米材料和器件的结构、形貌、成分以及电势分布等物理性质的动态行为所开展的综合物性表征和分析工作.主要成果有:揭示了C_(60)纳米晶须在焦耳热作用下的结构相变路径;观察到了电荷俘获存储器中的电荷存储位置以及栅极电压诱导的氧空位缺陷;研究了阻变存储器中氧空位通道的形成过程以及导电通道的开关机理.这些成果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纳米材料和器件相关功能的物理机理,改善其工作性能,更展示了透射电子显微学在微电子领域强大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方华 《物理》2007,36(4):266-271
介绍了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微小晶体结构测定的电子晶体学研究”,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借助高分辨电子显微像测定晶体结构的新方法.为此提出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与衍射晶体学相结合的思想,在实现此思想的过程中,研究了像衬的规律,得出实用的像衬公式和理论,阐明了不同种类原子像衬与晶体厚度的关系,而且用理论指导实验,观察到晶体中锂原子的像衬,以此理论为依据,把衍射晶体学中的多种分析方法特包是直接法引入到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中,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相应的可视化专用软件包,并应用于测定多个未知晶体结构.文中逐一介绍了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关键问题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物理》2017,(12)
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3位冷冻电子显微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上的奠基性工作,使直接观察溶液中处于生理或者接近生理状态的生物结构成为可能。获奖者都是具有物理学背景的生物学家,他们的获奖不但将冷冻电子显微带入了大众的视野,更体现了生物与物理,甚至与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多学科融合所带来的技术突破。文章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冷冻电镜技术,展示科学家们是如何将对生命过程的观察放大到原子水平上的。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张泽  曾中明  韩秀峰 《物理学报》2006,55(3):1148-1152
利用电子全息显微学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系统研究了磁隧道结势垒层的内势分布,指出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应予以注意的实验现象,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电子全息 磁隧道结 平均内势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电子晶体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方华  刘维 《物理》1997,26(9):515-524
介绍了蛋白质电子晶体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以及电子显微学三维重构的原理,概括地描述了蛋白质二维晶体生长技术、电镀样品的制备与观察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说明了蛋白质电子晶体学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该学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物理》2020,(4):214-215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静。不仅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之伤,还有著名女物理学家李方华先生辞世之痛。李方华先生1932年生于中国香港,成长于内地,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从苏联学成归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她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欣  高文慧  杨波 《物理通报》2024,(4):152-155
对电荷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电荷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在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电荷测量技术的应用情况.并针对不同领域的特点,总结了相应的测量方法.最后,展望了电荷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物理》2017,(2)
冷冻电子显微学作为结构生物学主要工具之一,以解析承担生命活动中重要功能的各种蛋白质机器三维结构为手段,对其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机制进行研究。冷冻电子显微学的单颗粒分析法具有分辨率高、生物样品无需结晶、解析的结构接近生理状态等优点。近几年来,随着软、硬件的发展与革新,高分辨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法在生物样品上的应用范围方面得到进一步扩展,囊括大至上百纳米的病毒颗粒,小至十纳米左右的蛋白质机器,同时单颗粒分析的分辨率也在稳步提高。目前,大量生物样品的结构解析能够常态地达到3~4 ?的准原子分辨率,足以阐明大部分生物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单颗粒分析的理论基础、发展过程、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19.
第四届全国材料科学中电子显微学会议于1991年10月23—29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人数共89人,主要来自全国的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和各省市(包括工厂)的分析测试中心等各部门.法国Gond-onnet教授专程来济南参加了学术会议,作了《光学扫描燧道显微镜及其应用》的报告.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会前出版了论文集,共收进了论文87篇.此外,还有六篇综述和论文在会上作了临时报告. 这次会议的论文篇数和所占百分比如表1所示. 会议共安排了九篇综合评述报告,报告人结合本身的研究工作,从不同角度评述了近年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  相似文献   

20.
固体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稳定材料工艺、改善性能、不断探索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是生产斗争向材料科学提出的问题.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了解材料的形成和处理过程、结构(包活晶体结构、缺陷、组分等)以及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其规律.材料的形成过程不同会使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有差异,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光学、电学、磁学和超导性能等)又大都与结构有关,因而研究材料结构是了解材料工艺与性能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桥梁,是为稳定工艺条件、改善性能、探索新材料提供资料的一个重要方面. 电子显微学是用电子显微镜来研究各种材料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