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郑建宣、陆学善、余瑞璜三位物理学家曾于1934—1936年间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3人在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的指导下,从事X射线晶体学研究,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一时期的留学科学研究对这3位物理学家日后的科研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3人学成归国后继续从事晶体学的研究,推动了晶体学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计了中国早期、新中国成立前留学国外的7位女物理学博士,她们分别留学美国、德国与英国,留学期间及回国后她们在光谱学、金属物理、统计物理、核物理等领域取得突出的成果.对她们留学情况与研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分析,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了表彰我国年青的物理学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本刊新辟《青年物理学家论坛》栏目.本期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黄昆教授主持,他亲自审阅何力这篇文章,认为“这篇文章内容比较丰富,阐述也是扼要清晰可读的,可以发表”.何力于1982年赴日本留学,1985年在东京电气通讯大学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北海道大学获博士学位.他在半导体化合物的界面态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在已发表的近30篇论文有5篇发表在国际一级杂志上.他的导师长谷川机教授称赞他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优秀科学家.他在1989年度的863高技术任务完成情况评比中获得专家组的最高评分,并于1990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现已赴德继续从事HgCdTe分子束外延与超晶格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韩锋 《物理通报》2011,40(11):2+5
201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了三位天体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方面的卓越成就:通过观测超新星爆发,发现了宇宙的加速膨胀.这三位天体物理学家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佩尔马特(S.Perlmutter,图1),他领导了1988年  相似文献   

5.
 2011 年10 月4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天体物理学家--索尔·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布赖恩·施密特(Brian P.Schmidt)和亚当·里斯(Adam G. Riess),以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代表了恒星演化到晚期的一种爆炸事件)而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的这一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6.
贺丽 《大学物理》2012,31(1):43-46
2011年是超导电性发现100周年.本文介绍了除诺贝尔奖之外,专门在超导研究领域设立的3个物理学奖项:马梯亚斯奖、巴丁奖和昂纳斯奖.这3个奖项分别奖励在超导材料、超导理论和超导实验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物理学家.迄今为止,已有35位著名物理学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名字命名的物理学奖第三届授奖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隆重举行.王淦昌、冯端、朱光亚、黄昆、彭桓武、何泽慧、李寿楠、赵凯华、陈佳洱、杜祥琬、谢家麟、郑志鹏、叶铭汉、王书鸿等著名学者和出席中国物理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的代表参加授奖仪式.王淦昌宣布三届物理奖评选结果: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北京谱仪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技术”获胡刚复物理奖.获奖者是王泰杰、李卫国和许榕生三位同志.  相似文献   

8.
《物理》1989,(7)
吴健雄教授是当代杰出的物理学家,她曾多次回国,对国内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成长十分关切.她是一位深受我国物理学界尊敬和爱戴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吴健雄教授于1912年生于江苏省太仑县,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36年赴美留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她长期从事核物理学工作.1956年用60CO做了一个难度极大的实验,证实了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可能不守恒’”的假说.吴健雄教授对β衰变的一系列实验工作,特别是1963年证明的核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史上第一次由实验证实了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9.
幽默小品     
 一、热力学第四定律不可能存在在讨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之后,恩斯特教授说:“你看,表述并证明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三位物理学家:迈耶,焦耳和赫姆霍兹;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由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是克劳修斯相汤普逊;我单独一个人发展了第三定律。这就是说,第一定律需要三个人,第二定律两个人,第三定律一个人就够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物理学研究成果不谋而合事例的检索,从成果统计、时间间隔、不同国籍物理学家贡献等方面的分析,得出物理学的发现或发明是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科学家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同时,提出对失败物理学家要充满敬意.  相似文献   

11.
 迈特纳(Lise Meitner)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她1878年11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父母都是犹太人血统,父亲是一位律师、自由思想家.迈特纳从少年起就对物理学发生兴趣,1901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受到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的重视和鼓励.1905年,迈特纳完成关于非均匀物质中热传导的博士论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胡乾善(1911-2004),振动专家和工程力学教育家,1934—1937年留学英国期间师从布莱克特研究宇宙射线,曾参与宇宙射线的国际合作研究,并与苏联物理学家去高加索山4km处进行宇宙射线测量.他是最早参与宇宙射线研究的中国物理学家之一,回国后由于无研究设备,后致力于机械振动研究.该文是在胡乾善的博士论文及已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回顾并分析了上世纪30年代胡乾善在宇宙射线方面的研究工作,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当时物理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2011年是胡乾善百年诞辰,2012年是宇宙射线发现10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  相似文献   

13.
迈特纳(Lise Meitner)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她1878年11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父母都是犹太人血统,父亲是一位律师、自由思想家.迈特纳从少年起就对物理学发生兴趣,1901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受到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的重视和鼓励.1905年,迈特纳完成关于非均匀物质中热传导的博士论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4.
严济慈,字慕光,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1900年12月4日生于浙江省东阳县.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和东南大学.同年赴法留学,1925年获巴黎大学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兼任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为致力科学研究,使它在中国土地上生根,1928年再度赴法,在巴黎大学法布里物理实验室和法国科学院大电磁铁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1931年初回国,负责筹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所长,并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1934年,与F.约里奥-居里和П.Л.卡皮察一同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物理学自古希腊时期到近代物理基本概念初步形成的1930年的主要成果,及对这些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通过分析这些物理学家的寿命以及他们取得重要成就时的年龄,我们发现,这些物理学家的平均寿命远高于他们所处时期的人类平均寿命;而他们取得重要成就的黄金年龄往往在中年以前甚至更年轻的时期;这一黄金年龄的平均值还在随着时代而变得更低.这一结果对当代青年科学工作者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的核物理领域中出现了四位令人瞩目的女科学家,除了我们所熟悉的居里夫人、吴键雄之外,还有奥地利物理学家丽丝·迈特纳和美国物理学家玛丽亚·梅耶.她们都堪称核科学中的巾帼英雄,对核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8年10月13日宣布把199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克劳林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三人的科学成就是:发现了电子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变成新的粒子,又称“量子流体”.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证书上说:“三位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使人类在对量子物理的理解以及在现代物理的众多领域发展重大概念等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崔琦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华…  相似文献   

18.
从玻恩的教学方式看量子力学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玻恩作为哥廷根学派的领袖,在20世纪物理学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玻恩还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教授,他培养出了许多伟大的物理学家以及数学家、生物学家.量子力学诞生在20世纪的德国,和玻恩投入大量精力以比较独特的方式培养学生以及带领他们在物理学前沿积极探索的教学工作是紧密相关的.通过这种分析,也能凸显出我们中国物理学界尤其物理教育界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03年冬,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教授 (BeguereAntoineHenri1852-1908法国人)三人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科学史上的佳话.许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另一位女物理学家得到同样的荣誉.到 1963年冬,方有一位美籍德国人梅耶夫人(Mnayer MariaGeoppert 1906-1972),也作为一位物理学家, 同两位教授延森 (Jensen J.Hans Daniel,1907-1973,德国人)与维格纳(Wigner EgenePaul,美籍匈牙利人),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 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人,她一生的科学成就,全世界几乎家喻户晓.至于梅耶夫人,只有研究物理学的人才知道.今年是梅耶夫人辞世…  相似文献   

20.
諾贝尔物理奖金是一种国际性的科学奖金,每年由瑞典科学院评了一次,獎給世界上有杰出成就的物理学家。从1901年开始,到1958年,共发奖五十二次(其间1916、1931、1934、1940、1941、1942年未发),获得奖金的物理学家共有七十一人。1957年授与我国留美两位物理学家,1958年授与苏联三位物理学家。这里就历届诺贝尔物理奖金的获得者及其得獎的主要学术成就作一简略的介绍,至于他們的簡要生平和在物理工作上所作贡献的主要内容,將俟以后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