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家友 《中学数学》2012,(12):73-74
一、背景描述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是《图形的全等》,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先让学生探索“两边与夹角(边角边)”再探索“两边与对角(边边角)”,探索的方法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验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边角边”时非常顺利,完全按照我的课前预设,但是在探索“边边角”时,却出现了意外,课堂变得“面目全非”…… 二、教学片断 此前,我们已经共同探索了“边角边”的条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用“边角边”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但是当这时相等的角不是两边的夹角,而是其中一边的对角时,两个三角形还是全等的吗?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图来验证,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2.
孙传银 《数学之友》2022,(16):92-94
为了及时做好学习的归纳和巩固,在学习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中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笔者尝试安排了一节阶段性复习课,带领学生从图形运动变化的视角,在图形的动态变化中,识别全等三角形,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学生在一次或两次平移、旋转、翻折运动变化之后的图形组合中识别两个全等三角形,并掌握动态变化中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定理运用和问题的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HL”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判定方法.教学中通常创设剪拼、重合的方法来验证得出全等依据,也有的通过尺规作图的方法获得两个直角三角形,再剪拼验证它们是否能重合.这样的教学情境固然能帮助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然而笔者最近关注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一节“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课例,却是从一般三角形全等方法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但让学生探索出新的判定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  相似文献   

4.
2013年9月,南京市教研室组织了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作为参赛者亲身经历了赛课的全过程,并荣获了南京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此过程中有颇多感悟和收获,故撰文与同行交流. 一、教学背景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针对此次课程标准的改变,苏科版教材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更改和调整,将原先七年级下学期《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调整到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于是笔者上课的课题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姜勇 《中学数学》2006,(4):11-13
案例背景笔者曾参加某中学数学组的校本教研——案例教学活动,目睹了该校初一数学备课组老师进行“同课异构”观摩课活动中的两个教学片段,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下册第八章第3节: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经典老课.故事都发生在师生共同明确  相似文献   

6.
笔者有幸执教了一节“全等三角形”复习的公开课,根据本节内容在课标、考纲中的要求,把教学重点确定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图,难点为全等三角形模型图与旋转法的应用.教学环节有:考点解读—要点回顾—常考点剖析—观察与发现—提炼模型—反思归纳—解决问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在一节观摩教学中收集的教学案例片断 ,通过对案例的评析和反思 ,探索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案例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片断一银幕显示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明有块等腰三角形形状的三夹板 ,AB =AC ,你能把它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吗 ?如能 ,赶快行动 .教师 :大家思考用怎样的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 :仔细想一想 ,并把推理过程写出来 ,并思考有无第二、三种方法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 :我把个别同学的解法在银幕上播放 ,大家对比一下 .同学甲 :(1)作∠BAC的平分线AD ,用SAS证同学乙 :(2 )作∠BAC的高线…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计算课。老师多媒体展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情境图,问道:"同学们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现在呀,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被巫婆关进了又黑又冷的牢房里,他们可害怕了!你能来解救他们吗?"情节生动处,学生们个个自告奋勇。【在计算课初始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熟悉的童话故事情境,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孩子们想动起来的欲望。】很快进入了正题——解救白雪公主(退位减的思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来自2014年“浙派”名师班关于阶段性复习的研讨课,上课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别样的“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现将课堂实录与笔者的思考整理成文,供同行们交流研讨.一、课堂实录1.视频引课课堂一开始,老师让同学们观看视频,视频中一位老师作如下讲述.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一个有趣的话题,我随手画一个三角形,能证明所画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同学们相信吗?下面请看我的证明.如图1(视频中老师徒手画图),任意画三角形ABC,则有  相似文献   

10.
1.复习提问师:前面我们研究了等腰三角形,请大家回顾,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生: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中线互相重合.师: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哪些?生:有两条边相等或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
孙莉 《数学之友》2013,(4):34-36
【案例背景】这节课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运算"中《2.7有理数的乘方》,在本章中,学生在小学教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把数拓展到有理数的范围,在运算中出现了负号,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乘方运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种新的运算,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以往教学经验也显示,如果  相似文献   

12.
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条件,“角边角”和“角角边”.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及其运用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简单推理. (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形成的过程,体会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获得数学结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不久前,笔者应邀到山东曲阜杏坛中学做了一节研究课,课题为《立方根》.对于这样一节内容相对简单的课应该如何处理.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这节课应让学生学会哪些数学知识?掌握哪些数学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获得怎样的感受?经过思考笔者发现,原来这节“简单”课竟然是那么不简单!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执教了这节课.下面就是笔者的课堂实录与反思,希望能引发各位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七章“三角形”的第一节第1课时,本节课的内容为三角形的定义、三边的大小关系.在学习了平行线判定之后,学生已有了论证几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中可增加一些内容的理性和抽象性,就教材的几处进行再处理,笔者将新尝试的教学实录记录如下,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是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初中《平面几何》教材从这一章起要求学生逐步学会几何命题的推理论证.开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全等三角形又是本章的重点,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深远意义。本文就《全等三角形》一节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一、奠定基础对三角形的各个元素的对应部份的认识是学好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必不可少的基础。这是因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和定理都是以“对应”为其条件的,离开“对应”条件,将不可能产生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其次,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两个角相等,这两条线段或两个角也是对应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珠心算》第一册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第88~91页。【教材分析】本课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主要帮助学生整理20以内的加法算式,复习巩固20以内进位加的算理、算法和拨珠指法,进一步提升珠算技能,培养简单的空拨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经验: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知识,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在“睿智大讲坛”全国中小学学科名师教学观摩会上,聆听了一堂“探索三角形分割的条件”课,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课外,没有现成的教材.学生原有的基础是学习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原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以及黄金三角形(底角为72°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角平分线可以把原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上课教师就是利用散落在教科书各处且平时不被关注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深层次的整合.听课之后,引发了笔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1案例背景在南京师范大学培训期间,笔者在当地的一所中学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诱导公式小结.诱导公式小结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笔者思考后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梳理和巩固诱导公式,并会熟练应用.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有两种:第一种是和平常一样,把公式写出来,告诉学生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然后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分析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几何部分包括三个方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等腰三角形. 平面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设计几何复习课当然离不开图形.经统计,教材中<全等三角形>部分共有46个图形,其中含有等腰三角形的图形有20个;<等腰三角形>部分共有23个图形,其中含有全等三角形的图形有13个.分析发现:这些图形大都是由一对全等三角形按不同要求摆放而成.  相似文献   

20.
<正>1引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倡导"过程教育",但笔者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符合"过程教育"的要求."认识三角形"是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的内容,它是在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角形是基本图形,三角形的"角角关系"和"边边关系"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理论基础,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研究三角形的基本"套路"(用适当的方法产生具体三角形→观察并归纳的基础上定义与表示三角形→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判定三角形的方法→用获得的数学结果解决有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