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南陵县千峰山一带土墩墓及塘西古城遗址遥感调查的新成果,新发现,分析研究了分布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墩墓遥感影像特征和遥感解译标志,介绍了南陵县千峰山一带土墩墓的分布特点和文化内涵。对本次调查新发现的南陵县西古城遗址的遥感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也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遥感图像解译调查对塘西古城遗址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为今后在这一地区成遗址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地质灾害调查往往是进行实地踏勘,地面实测,需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几年,笔者参加了'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应用研究'项目,负责遥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首次利用遥感资料(TM图像和数据磁带)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这不仅弥补地面调查的局限性,而且对较宏观、大规模的面型灾害,能够较客观、准确、快速地查明灾害的类型、规模,卷出灾害影响范围,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同时为总结分析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灾害区划,预测灾害易发区段及防灾、减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潘强 《红外》2018,39(6):45-48
由于立体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具有明显效应,上海近些年来正在大力推广立体绿化。然而,立体绿化在调查与规划上面临着难以掌握现状和潜在资源的难题。在上海的应用中,使用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实践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具有较多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对此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安徽省气象卫星遥感综合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对系统特色及其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安徽境内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规律,并根据我省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总结出:1.地域性规律;2.相关性规律;3.群发性规律;4.受控于工程经济活动规律,以及全省地质灾害区划,将我省由北向南共分五个地质灾害区和十八个地质灾害亚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时期成像的航卫片资料,圈定和寻找北淮阳金寨-霍山地区火山机构,结合地面验证,研究火山活动的空间展布规律,以及火山机构的成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天候全天时微波遥感是空间遥感监测技术的前沿之一。文章回顾了自1970年代中国遥感事业起步,到2000年后中国空间遥感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充分展示了中国空间微波遥感在风云气象卫星与海洋卫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现从"追跑、跟跑",到"平跑"的历史进程,并展望在未来30年,中国空间微波遥感技术将达到国际"领跑"的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8.
遥感图像自适应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图像的获取、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噪声的污染。在研究形态成分分析(MCA)稀疏分解和遥感图像修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CA稀疏分解的自适应去噪方法和基于图像修复的去噪方法。通过对比其他经典去噪模型,发现前者适合自适应有效去除高斯白噪声,后者对灰度或彩色遥感图像的椒盐噪声能自适应有效去除,且能够同时去除“胡椒”噪声和“盐”噪声,无论是主观视觉效果还是客观量化评价效果都要优于常见模型。  相似文献   

9.
偏振遥感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回顾了偏振遥感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在植被、岩矿、土壤、水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偏振遥感发展的未来。众所周知,传统遥感是将地球视为朗伯体,故采取垂直方式获取地表的二维信息,其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对遥感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事实证明,把地球当做朗伯体颇欠合理,来自地球表面的信息具有明显得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李小文院士对BRDF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偏振反射与二向性反射是一对孪生姊妹.BRDF主要反映的是光谱的角度信息,而偏振反射不但反映光谱的角度信息,同时也反映光谱的偏振信息。当地表某个部分为朗伯面时,其光谱的角度信息与偏振信息均为零。分析比较偏振遥感与多角度、高光谱遥感以及微波遥感的内在联系与差异,不难发现上述三种遥感是偏振遥感的特例.  相似文献   

10.
在目标变化检测和识别过程中,影像的高精度配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变化检测和识别的成败,然而配准过程中参考影像的获取和配准控制点的提取一直是工程实践中的难点;以遥感影像库为配准参考影像,提取配准控制点,对系统内部处理的遥感影像进行精确配准,很好地解决了不同分辨率参考影像的获取和有效控制点的提取,并使待配准影像和影像库数据获得一致的地理坐标系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