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清明 《化学教育》2013,34(6):30-33
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转向。现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为例,对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何鹏 《化学教育》2022,43(13):13-22
“教、学、评”一体化是确保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目标设计是当前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引进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中学习表现性目标理念,基于整合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采用结构中心设计原则和证据中心设计原则作为设计方法论,构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学习表现性目标设计框架。并以“2.2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为例,阐述该专题下化学学习表现性目标的设计过程以及基于该目标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活动设计,以期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与评价研究和实践提供新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化学义务教育阶段“相对原子质量”和高中阶段“物质的量及摩尔质量”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思考,探讨了深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2个视角,同时开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实现学生思维和认知的持续发展,这也是基于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相衔接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既可以应用于初中“相对原子质量”教学中的深入理解,也可以应用于高中“物质的量”教学时的衔接课程。  相似文献   

4.
陈鹤 《化学教育》2019,40(1):31-34
以常见的阴、阳离子的检验为例,研究了如何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为标准、教材、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提供保障;以学生应知的和能做的驱动课堂活动;根据达成标准应有怎样的质量表现,试卷编制先于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学”双方都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提供多种策略来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要,如提供工具,搭建脚手架,并以“微”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创新应用能力及岗位需求重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4个方面系统地探索了基于翻转课堂-PBL教学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建设与应用,旨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药物分析教学新体系,将“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鸣春  王磊 《化学教育》2017,38(19):1-8
课程标准内容文本的2大核心问题:如何合理地选取核心内容,即确定内容标准;如何合理地制定表现标准。前者需要完成对概念学段的选取以及对概念本体的陈述,后者需要设定学生学习某概念后的学习表现以及这种概念和表现所对应的认识层级。而在一段时间内对“概念本体”“学习表现”“认识层级”3大要素的刻画回答的正是学习过程中什么在进阶,即心理构造的问题,这3者构成了学习进阶的要素模型。基于3要素的学习进阶要素模型可以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也可以用于评价不同课程标准的文本陈述。  相似文献   

7.
潘柳银  潘焕坤  陈晶 《化学教育》2020,41(19):43-49
以2011-2018年19篇有关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的教学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教学观念与策略分析归纳出2种主要的教学逻辑:“证据推理型”和“模型认知型”。从“初步建立微粒观”“发展微粒观”“初步形成微粒观”等3个维度对2种教学逻辑进行归纳和评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认知型”的教学逻辑。  相似文献   

8.
Achieve一致性分析工具从向心性、挑战性和均衡性3个维度,通过内容向心性、表现向心性、挑战的来源、挑战的层次、平衡和范围6个指标来分析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选用Achieve一致性分析工具,对2019年人教版《化学第二册(必修)》第七章“有机化合物”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必修课程主题“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得出习题与课程标准在各个不同指标的一致性情况。根据研究结果,对课程标准修订、教科书习题设计优化和化学学习评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15篇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课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归纳出4种主要的教学逻辑:“分类标准直给型”“分类标准批判型”“反应本质揭示型”“知识演绎批判型”。从“知识是什么”“知识是如何被理解的”2个维度对4种教学逻辑进行评析,以反思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0.
“物质的分类”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建立的基本的化学观念。论述了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的知识层级结构,包括静态分类和动态分类,分析了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的学生认识发展和学习困难,解析了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的教学关键问题,揭示了基于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分类观”和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磊 《化学教育》2022,43(19):1-6
简要介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物质的化学变化”学习主题的修订重点,阐述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的设计思路,以及教师理解和实施该学习主题课程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倪娟 《化学教育》2014,35(1):1-3
就“概念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及现状,指出化学概念教学的惯有误区和常用方法。以“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为案例,论基于培养学生学科观念的概念教学之要义、注意事项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李继良 《化学教育》2020,41(3):52-60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借助表现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根据“表现性评价”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内涵,从“获取推理证据”“基于证据推理”“建立认知模型” “基于模型认知”等4个维度提出表现性评价量规,以 “空气”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例,设计表现性任务。介绍了在“空气”第1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基于表现性评价观测学生课堂表现,并根据学生素养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展开“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魏鑫  贾颖  杨金凤 《化学教育》2020,41(9):51-56
基于思维导图架构知识模块,提出“醇”的“六环式”教学模式:“导”“馈”“联”“寻”“攀”“展”。以思维导航、问题学习、讨论活动为教学活动的主线,结合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由浅入深地探索问题,旨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梁俊  肖锡林  刘婧靖 《化学教育》2021,42(16):33-37
基于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主和“腾讯课堂”为辅的双平台联用组合,将“雨课堂”优秀的教学互动和全周期记录学习活动表现的功能与“腾讯课堂”网络直播高峰期画面卡顿少、师生可以语音互动的优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讨了有机化学课程的线上教学设计,并在教学班级中进行了广泛实践。实践证明,“雨课堂”直播为主和“腾讯课堂”为辅的双平台联用教学模式能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范韦芳  周竹  王世存 《化学教育》2021,42(17):57-62
“导致悖论”教学是一种智在创境、妙在引领的教学,其核心理念源自于变构学习模型的悖论思想,给学习者创造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反思性学习过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可以通过4种途径分别创设“概念与概念”相悖、“理论与实验”相悖、“理论与理论”相悖和“实验与实验”相悖的悖论情境,最终实现学生新旧概念的更替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悖论”教学在实施中要注意精选合适的知识内容,加强学生心理的调控,提供丰富的支撑材料。  相似文献   

17.
廖伟梁  彭豪  钱扬义  颜璜  曹春艳 《化学教育》2012,33(9):72-73,77
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国内主要通过运用“趣味实验”、“自制教具”、“情景活动”和“电脑游戏”进行化学游戏教学。介绍了游戏教学在国内化学教学的应用现状,同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化学游戏教学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毕华林  王雨 《化学教育》2022,43(17):14-18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五大学习主题之一,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分析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主题的素养发展功能,系统阐释了其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的特点和变化,并结合教学提示及当前初中化学有关物质组成与结构内容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策略,为深入理解和实施新课标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9.
杨林全 《化学教育》2020,41(11):18-22
在分析“社会责任”素养内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制订了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教学课的“社会责任”素养目标,并设计了以“秸秆综合利用的变迁”以及“历史悠久的薪柴燃料-使用方便的化石燃料-清洁环保的新型燃料”的燃料“进化史”为主线的教学流程。从“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教学来看,初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真实情境、创新实验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等实践路径让学生获得“社会责任”体验,形成“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20.
张军  吴永才 《化学教育》2022,43(17):41-46
以“溶液的形成”为例进行微项目教学实践,选择学生熟悉的护手霜为主题情境,巧妙设计了“原料分散”“微观探秘”“辨识活动”“对比实验”“感知乳化”等系列微项目活动,通过情境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反思、修正并最终形成更完善的概念,在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自主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通过制作“护手霜”将“溶解”和“乳化”串联,感知溶液,感受乳化,感悟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