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概述钛酸乙酯、硅酸乙酯水解法镀双层增透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被滴在高速旋转的零件表面上的C_2H_5OH(酒精)很快挥发,生成H_4TiO_4(钦酸)和H_4SiO_4(硅酸),经烘烤后膜层完全脱水,水变成蒸气跑掉,  相似文献   

2.
乙基含氢硅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三防膜材料,它对不同基底和底膜的光学元件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例如,元件底膜无论是SiO_2、TiO_2或MgF_2还是双层膜TiO_2-SiO_2等,应用乙基含氢硅油作保护膜都具有操作工艺简单、膜层牢固、化学稳定性好、三防效果好等优点。一、概述钛酸乙酯、硅酸乙酯在光学元件表面形成的透光膜层大多是网状多孔结构,空气中的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可以从其微孔渗透到膜层  相似文献   

3.
H4SiW12O40/SiO2催化合成庚酸乙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H4SiW12O40/SiO2为催化剂,庚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合成酒用香料庚酸乙酯。结果表明,复合硅钨杂多酸是合成庚酸乙酯的良好催化剂,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2,催化剂用量3%,甲苯做带水剂8mL,反应时间2.5h,在此条件下产率可达49.5%。  相似文献   

4.
锆钛酸铅薄膜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介电和压电材料领域, 尽管在材料中有诸多应用, 但是目前锆钛酸铅材料的极化表面指向合成技术依然不够成熟. 因此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方法对PbZrO3 (110) 表面开展了理论研究, 计算了(110)极化表面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 得到了稳定化相图. 计算的结果表明, 计量比表面是通过改变电子结构满足极化补偿, 非计量比表面则是通过自掺杂满足极化补偿. 在铅和氧含量均较低的合成条件下,PbZrO(110)终结面可以稳定合成; 在铅和氧含量都很高或者铅含量很低、 氧含量较高的条件下, O2 (110) 终结面可以稳定合成; 在其它条件下, 合成的计量比(110)表面容易转化为(001) 面, 但是可以通过表面自掺杂的方式保证部分条件下(110)表面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磷谱在混合取代聚磷腈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核磁共振磷谱对具有4-丙氧羰苯氧基和甘氨酸乙酯侧链的混合取代聚磷腈的合成过程进行监测. 实验结果表明,聚二氯磷腈与4-丙氧羰苯氧基钠的反应及其中间产物与甘氨酸乙酯的反应分别需要20 h 和24 h才能完成. 生成的最终产物中,既含有混合取代型链节,也含有单取代型链节,但从整个分子来看,两种取代基的相对含量之比为0.49∶0.51. 这些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此类高分子反应的机理,进一步优化混合取代聚磷腈的合成条件,提高合成收率提供了依据.   相似文献   

6.
以在50 oC水溶液中析出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M)聚集体作为软模板,使正硅酸乙酯吸附在PNIPAM聚集体表面进行水解缩合,原位生成二氧化硅包裹PNIPAM的核壳结构微球;进一步冷却至室温使PNIPAM溶解在水中除去内核,从而成功合成出SiO2中空微球.实验表明,只有在足够的PNIPAM和正硅酸乙酯含量以及正硅酸乙酯水解时间下,才能形成稳定的SiO2中空微球.用TEM、SEM和FTIR对合成的SiO2中空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尺寸为150 nm左右,并且由于PNIPAM上酰胺基团和正硅酸乙酯水解出来的硅醇间具有静电相互作用,使得SiO2壳层上依然有PNIPAM残留.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胶-水热法成功在金属铝片上生长了TiO2膜。该材料作为SERS基底稳定性好,合成简单,成本低,且能实现快速检测。通过测试XRD、 SEM、以及UV-Vis-NIR吸收光谱等实验对薄膜进行表征,并系统研究了钛酸四丁酯含量对TiO2薄膜形貌结构、 SERS性能的影响。以4-MBA为探针分子,研究了这些薄膜基底的SERS性能。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的含量对TiO2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对SERS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在西安召开了光学薄膜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是在国内外一片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以批林批孔为纲,以“鞍钢宪法”为指针,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批判了反革命修正主义的科技路线,总结交流了化学镀膜和真空镀膜技术自文化大革命以来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解放以来,在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国光学零件镀膜技术,从无到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很快。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绩。在化学镀膜方面,近年来用钛酸乙酯和  相似文献   

9.
钛酸铅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Yu  H.Z.Tan 《光散射学报》2001,13(4):187-194
本文报导了采用以下三种不同反应物形成钛酸铅纳米颗粒的机理。 1 ,铅 -钛共沉淀物 ;2 ,高能球磨后的铅 -钛共沉淀物 ;3 ,氧化铅和氧化钛的混合物。实验结果表明 ,在众多因素中 ,存在于氧化钛中的钛 -氧八面体对钛酸铅的形成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已存在钛 -氧八面体的反应物可以直接形成钛酸铅 ,而没有钛 -氧八面体的反应物在形成钛酸铅之前会形成一种亚稳态的中间相。该亚稳相在有关钛酸铅的研究中首次被发现和报导。此外 ,本文还报导了球磨过程中 ,不同的球磨时间对钛酸铅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后钛酸铅颗粒的均匀性和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Ti(SO4)2和Zn(NO3)2·6H2O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钛酸锌的粉体。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所得钛酸锌晶体结构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XRD和TG-DTA等分析。钛酸与碳酸锌分子生成的先后顺序影响得到的钛酸锌的结构。在钛酸优先生成的体系中,碳酸锌分子生成之后与周围足量的钛酸分子发生碰撞反应,由于钛酸优先生成且沉淀剂足量,碰撞反应充分且在碰撞反应中钛酸保持过量,反应生成了亚钛酸锌(Zn2Ti3O8)。在碳酸锌优先生成的体系中,钛酸分子生成之后与周围足量的碳酸锌分子发生碰撞反应,由于碳酸锌优先生成且沉淀剂足量,碰撞反应充分且在碰撞反应中碳酸锌保持过量,反应生成了正钛酸锌(Zn2TiO4)。另外,沉淀剂用量和反应温度都影响着最终产物的种类和晶型。沉淀剂用量越多、反应温度越高,越易于生成Zn2Ti3O8或Zn2TiO4。只有在沉淀剂不足、反应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才能生成偏钛酸锌(ZnTiO3)。  相似文献   

11.
张荣莉  张泽 《光谱实验室》2011,28(4):1577-1582
以取代苯甲醛和苯乙酮,用水作溶剂,以碳酸钠为催化剂,制备了一系列查尔酮化合物.将所得查尔酮与丙二酸二乙酯及碳酸钾置于玛瑙研钵中常温无溶剂研磨,得到相应的Michael加成产物.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法对合成出的查尔酮化合物以及相应的查尔酮与丙二酸二乙酯的Michael加成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取代基对紫外吸收波长和红...  相似文献   

12.
4,6,1′,6′-四氯蔗糖及其两个单酯化衍生物4,6,1′,6′-四氯蔗糖-3-乙酯和4,6,1′,6′-四氯蔗糖-2-乙酯是在合成三氯蔗糖的过程中得到的3种副产物,应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中的1H-1H COSY、HSQC等多种二维谱技术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报道了四氯蔗糖及其两个单酯衍生物的合成及NMR碳氢化学位移完全解析,并对其氯化产物的立体化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Bi(NO3)3.5H2O,Nd(NO3)3.6H2O和Ti(OC4H9)4为原料,加入聚乙烯醇(PVA-124),采用水热法在200℃经48 h合成了铋层状钙钛矿结构掺钕钛酸铋(Bi3.15Nd0.85Ti3O12,BNdT)纳米棒,纳米棒直径约10~200 nm,长度达十几微米。利用Raman散射研究了掺钕对钛酸铋晶格结构的影响。掺钕钛酸铋和钛酸铋的Raman光谱表明,Nd取代了类钙钛矿层中A位的Bi,掺Nd改善了BTO的对称性和减小了TiO6八面体的畸变。利用UV-vis光谱研究了BNdT纳米棒的光吸收特性,BNdT纳米棒存在A(400 nm),B(275 nm),C(210 nm),D(196 nm)四个吸收带,分别对应于电子从Bi3+的基态1S0到激发态3P1,3P2,1P1的跃迁和电子从阴离子团TiO6八面体到带正电的Bi3+离子的跃迁。BNdT的带隙为4.3 eV,大的带隙归因于纳米结构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4.
几年以前钛酸铅和锆酸铅陶瓷广泛地应用于机电换能器。有人看到锆钛酸铅陶瓷磨成薄片时,相当透明,而且具有单轴双折射的特性,其双折射率可以用电控制。并发现锆钛酸铅掺镧,能有效地改进透明度。接着就有人研究了一种热压含高浓度镧(有时按原子百分比超过20)的陶瓷化合物的新技术,于是生产出一类新的陶瓷,叫锆钛酸铅  相似文献   

15.
以正锗酸乙酯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 ,合成了Ge/SiO2 纳米晶玻璃。探索了用溶胶凝胶法合成GeO2 /SiO2 玻璃 ,进而在高温 70 0℃下用氢气将其还原成Ge/SiO2 纳米晶玻璃的全过程。研究了Ge/SiO2 纳米晶玻璃的紫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显示由GeO2 /SiO2 玻璃向Ge/SiO2 纳米晶玻璃转变中有组成和结构的改变。X射线衍射谱明显显示有立方相Ge晶体颗粒在玻璃中析出。荧光光谱显示其具有荧光发射效应。根据其荧光发射峰值计算出Ge晶体颗粒平均大小为 3nm  相似文献   

16.
用改进的种子法合成SiO2微球. 微球生长过程中连续缓慢添加正硅酸乙酯,使用动态光散射法实时监控微球粒径的增长过程,调节正硅酸乙酯的添加,实现对粒径的精确控制. 为制备禁带位置位于1000 nm 的光子晶体,合成粒径为446 nm的SiO2微球,微球粒径在4 h内从193 nm 增长到446 nm,远远快于传统种子法,微球粒径与目标粒径偏差为±5 nm. 制得的SiO2微球被组装为光子晶体,其禁带位置恰好位于1000 nm.  相似文献   

17.
易图林 《物理实验》2006,26(1):17-20
为了有效阻止锆钛酸铅镧(PLZT)与半导体界面发生反应和互扩散,根据锆钛酸铅镧和钛酸铋(B IT)各自的铁电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多层铁电薄膜.采用脉冲准分子激光淀积(PLD)方法制备了B IT/PLZT/B IT多层铁电薄膜.采用Sawyer-Tower电路测量,其剩余极化强度Pr=34μC/cm2,矫顽场Ec=40 kV/cm.这种结构吸收了锆钛酸铅镧和钛酸铋的优点,提高了铁电薄膜的铁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有机磷小分子化合物 ,磷酰胺及其酯类衍生物大多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磷作为生命的重要元素 ,在生命体系中处于一种重要的地位 ,研究磷参与的生命过程的化学本质 ,对于更好地认识生命体及人类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化学意义上讲 ,磷参与的绝大部分生命过程 ,其化学本质都是磷酰基转移反应 ,对于这样一类生物体普遍存在的磷酰基转移反应 ,亦可应用到医药和农药上 ,对一些官能团进行结构改造 ,以改变其活性及仿生作用。Atherton Todd反应是合成此类物质极有价值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水杨酸类药物的仿生作用 ,作者曾采用Atherton Todd反应合成了水杨酸羟基磷酸酯 ,但产率偏低。因此怀疑是水杨酸中羧基和羟基与磷酰化试剂发生竞争反应时羧基更具反应活性 ,为进一步探讨原因 ,文章选择了不含羧基的酯化过的水杨酸乙酯作为磷酰化反应的对象。结果首次采用改造后的Atherton Todd反应成功地制备出o [邻乙氧甲酰 (基 )苯基 ]磷酸二乙酯 ,并具较高产率。文章进一步详细给出了o [邻乙氧甲酰 (基 )苯基 ]磷酸二乙酯NMR谱数据 ,首次探讨了其ESI MS质谱裂解规律 ,对进一步合成更广泛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酚类磷酸酯化合物将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以超声波为辅助手段于酸性介质中制备出了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XRD、TEM、FT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具备MCM-41所特有的六方排列的一维孔道结构和较高的有序度,所合成的MCM-41平均粒径为11nm,孔径约为2.7nm.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钛酸锂电池在脉冲高能激光系统中的适用性,主要基于储能介质的放电能力和安全性应用特点,概述了脉冲高能激光系统对初级储能装置的需求条件,通过类比和理论计算分析了常用储能介质的适用性,并通过放电性能试验和安全性试验验证了钛酸锂电池的工程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钛酸锂电池具备较高的放电能力和很高的安全性,能够满足脉冲高能激光系统的应用需求,具备推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