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化学发光试剂ITCI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一种新化学发光试剂异硫氰酸异鲁米诺(ITCI),研究其化学发光及标记酵母RNA的性能。标记反应条件温和快速,1克酵母RNA可与1.5×10-5molITCI结合。建立了测定ITCI和RNA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10~1.0×10-7mol/L和4.0~×10-9~2.0×10-7g/mL,检测限分别为6.6×10-11mol/L和8.0×10-10g/mL。  相似文献   

2.
新体系氨合成催化剂母体中Fe1-xO的歧化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Fe1-xO基氨合成催化剂分别在室温和250℃下真空脱2h和5h后,再在真客和400℃下进行60h的热处理,利用XRD,TG和催化反应评价等方法研究了真空热处理过程中Fe1-xO的歧化行为及热处理对Fe1-xO基催化剂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1-xO基催化剂母体中的Fe1-xO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歧化行为与助催化剂有关,助催化剂对Fe1-xO的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助催化剂和单、双助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某些不对称合成和α-烯烃定向配位聚合及α-烯烃氢甲酰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向络合催化剂的发展与催化剂分子设计构思的发展及相互促进作用,并藉以说明过渡金属配合物定向络合物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已具备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使用多核钯(Ⅱ)-镍(Ⅱ)(1:1)酞菁作催化剂催化Heck反应,得到12种较高产率的取代E-1,2-二苯乙烯、E-肉桂酸和E-甲基肉桂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可与均相催化剂乙酸钯(Ⅱ)的催化活性相比。本文所用催化剂易制备且可重复使用14次左右。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光诱导SRN1反应生成的N-(α-萘基)咔唑和N-(β-萘基)。光化学反应产物用硅胶板展开,外标法定量,测定波长288nm斑点的线性范围0~2μg,回收率100.5%,相对标准偏差4.8%,N-(α-萘基)咔唑含量<1%,N-(β-萘基)咔唑含量2.26%。  相似文献   

6.
水溶性铑膦配合物HRh(CO)(TPPTS)_3及其相关体系的~1H-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液体高分辨NMR谱仪上, 测定并比较了具有高效烯烃氢甲酰化活性的水溶性铑膦配合物HRh(CO)(TPPTS)3 及与此有关的配体TPPTS和OTPPTS分别在D2O、混合溶剂D2O-THF(d8)-CD3OD中的1H-NMR谱图, 并借助1H-1H COSY谱对上述3 种化合物的1H-NMR谱峰进行了指认; 讨论了影响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的因素, 为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联及新催化剂设计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林衍华  骆有寿 《催化学报》1998,19(6):510-513
采用共沉淀法开发了绿铜锌矿型1,4-丁二醇液相合成γ-丁内酯用新型催化剂,经直接还原,1,4-丁二醇转化率约100%,γ-丁内酯收率高于92%;用DSC技术选定了还原条件,运用XRD和XPS等技术优化了催化剂配方;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获得了反应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8.
用冠醚作催化剂,通过苯甲酸盐同1-溴代-1-(1H-1,2,4-三唑-1-基)-3.3-二甲基丁酮-2-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苯甲酸(1H-1,2,4-三唑-1-基)-3,3-二甲基-2-丁酮酯类新化合物,并对合成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IR、 ̄1HNMR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Li—Ni—La—O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Li-Ni-La-O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反应条件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的影响。在780℃、CH4:O2:N2=2:1:7、空速15000h^-1时,C2烃收率可达25.8%。XRD、IR、XPS及SEM等的结构分析表明,在LiLa1-xNixO2催化剂中,当0.1≤x≤0.9时,该催化剂由LiNiO2和La2Ni1-yLiyO4-λ两相组成,x<0.3时出现了LiLaO2相,La2Ni1-  相似文献   

10.
钴是生物学上重要的微量元素,它能在一些酶中代替锌,而不改变原来酶的活性犤1犦,钴的光谱和磁性是酶活性部位的有效探针犤2犦。钴催化剂是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犤3犦,同时又是很好的乙烯齐聚催化剂犤4,5犦。β-二酮是重要的催化剂原料,徐德民等犤6犦报道了含有β-二酮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制备间规聚苯乙烯与聚丙烯共混复合物。宓霞等犤7犦报道了含β-二酮钛非茂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聚合。近年来,已报道了一些β-二酮的Co?配合物犤8~10犦的晶体结构,本文报道两个β-二酮的Co?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1实验部分1.1配合…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光诱导SRN1反应生成的N-(α-萘基)咔唑和N-(β-萘基)咔唑。光化学反应产物用硅胶板展开,外标法定量,测定波长288nm,斑点的线性范围0~2μg,回收率100.5%,相对标准偏差4.8%,N-(α-萘基)咔唑含量<1%,N-(β-萘基)咔唑含量2.26%。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563K、6MPa及H_2/CO=2的条件下,考察了Cu/Co比不同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上CO加氢产物主要为C_1-C_6正构醇及C_1-C_8正构烃。烃和醇产品的分布均符合Schulz-Flory方程。但醇产品的链增长几率(0.3-0.55)均小于烃产品的值(0.6-0.75)。Cu/Co比不同的催化剂在进入活性稳定区之前,均经过了一个不尽相同的活性波动区,活性趋于稳定所需时间随Cu/Co比增大而缩短。Cu/Co=0.3-1.5(原子比)时,就醇收率而言,RaneyCu-Co催化剂明显高于共沉淀Cu-Co催化剂,Cu/Co=0.8(原子比)时,稳定醇收率达0.57g·g ̄(-1)·h ̄(-1)。  相似文献   

13.
在pH9.0的NH3-NH4Cl溶液中,Co(Ⅱ)与丁二酮肟在-1.20V产生一灵敏的配合吸附波,在1×10-8~1×10-5mol/L范围内,波高与钴浓度有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1×10-9mol/L。本实验测定了轻质油品脱臭催化剂中的钴含量和催化剂活性物的纯度,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天然气和氧经偶联反应制环氧乙烷的Ag-Ba-Cs/Al2O3催化剂(NEO-1)的稳定性。在氧化偶联的产物气中加入5-8%的氧和1-4×106-6体积分数的1,1-二氯乙烷作了乙烯环氧化原料气,反应温度240℃,进气空速2000h^-1的条件下,稳定运转了500h,环氧乙烷(EO)选择性收率分别稳定地保持在80-83%和21-25%之间,并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比表面和孔分布  相似文献   

15.
张业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2000,28(2):111-115
采用类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得超细Mo-Co-K催化剂。研究了还原态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考察了不同钼钴比、钾盐助剂呈和反应条件对合成低碳醇性能的影响,在300℃、6.0MPa,10000h^-1的反应条件下,超细Mo-Co-K(Mo/Co=7:1,K含量为1%)催化剂上低碳醇的时空产率达到624.4g/kg-cat.h,醇选择性与48.5%,OH/C1OH=1.08。  相似文献   

16.
CH4-CO2高压反应中水蒸气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金保  李永丹  田磊  张鎏 《催化学报》1998,19(6):491-493
研究了Pt/ZrO2催化剂在2.1MPa的压力下CH4-CO2重整反应中的稳定性,考察了原料中水的加入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水是提高CH4-CO2重整过程中催化剂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在一定条件下,铂催化剂可以在长时间内得到n(CO)/n(H2)≈1的合成气。  相似文献   

17.
以已二酸为原料,经六步反应合成了5-羟甲基-5-壬烷基戊内酯,在形成手性中心的关键反应步骤中使用了(3S,4S)-1-苄基-1-甲基-3,4-二羟基吡咯碘化铵作手性相转移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pd、负载型pd/AH-1(含仲胶、叔胺和三氮杂环的多官能团阴离子交换树脂)以及机械混合型 Pd+AH-1作催化剂,在常压 40℃对硝基苯进行液相加氢反应,所用溶剂分别为水、水-乙醇(1:1)和无水乙醇。通过研究表明:首次使用的无需预制备的机械混合型催化剂Pd+AH-1的活性最高,选择性最好,最佳溶剂为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方法,Mo含量,预处理条件和反应条件对无氧条件下HZSM-5负载的Mo基催化剂上甲烷直接芳构化反应的影响,及积炭和烧炭再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Mo含量为3.5~4%时催化剂活性最高,生成苯的速率高达1.2×10^-3mol.g^-1.s^-1,降低空速和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甲烷的直接芳构化,随着反应的进行,乙烯的选择性不断提高,苯的选择性则不断降低,XPS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以共沉淀方法制备了杂多酸盐催化剂CsyP1.33-kMo12SblCumVnAskOx.利用IR及SEM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DSC研究了催化剂的稳定性,ESR研究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及NH3-TPD研究了催化剂的酸性.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对异丁醛一步氧化制甲基丙烯酸的催化性能,并与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进行了关联.发现Cs1.5P1.13Mo12Sb0.25Cu0.25V0.25As0.20Ox催化剂使异丁醛氧化的目的产物甲基丙烯酸收率最高,达7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