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纳米技术与能带工程对Si基高效发光的促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启明 《物理学进展》2002,22(4):359-370
自1991年Canham L.T发现多孔Si的强发光特性之后,Si基发光的系列性探索已走过了10年的路程。人们从中认清了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发现和掌握了许多新的技术,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进展。可以说过去的10年是处於四方探索的百花齐放阶段,现在无论从应用目标的需求和开拓研究的思路与途径,都更加明确、集中,一个有实用价值的Si基发光器件的研究高潮即针来临。本文着重评述介绍了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即局域态nc-Si的发光,基於能带工程的Si基发光,纳米结构Si化物的发光和Ge/Si量子点的发光研究,指出了各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新的研究思路。本文还把Si基发光的研究与微电子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由此提出了下一阶段开展Si基发光研究应予遵循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朱星 《物理》2012,41(8):542-544
纳米技术已经在物理、化学、材料、信息与生命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开始在纳米医药领域得到重视.2012年8月出版的Physics Today期刊刊登了美国癌症研究国家实验室(NCL)纳米技术表征实验室的研究员、美国大学物理学副教授Jennifer Grossman和NCL实验室主任Scott McNeil关于纳米技术与肿瘤医学的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纳米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以来,“纳米技术”这一词汇不断见诸于媒体,“纳米概念”也被炒得火热。随着“纳米”这个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纳米产品也已经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了。纳米,这个小而又小的尺度永远不可能用肉眼看见,但纳米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和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一、纳米与纳米技术“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在一起的长度,更直观地讲,头发丝的直径就有七八万纳米,因此,纳米世界是一个肉眼看不到的相当微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王启明 《物理学进展》2011,22(4):359-370
自 1 991年CanhamL .T发现多孔Si的强发光特性之后 ,Si基发光的系列性探索已走过了 1 0年的路程。人们从中认清了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 ,发展和掌握了许多新的技术 ,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进展。可以说过去的 1 0年是处於四方探索的百花齐放阶段。现在无论从应用目标的需求和开拓研究的思路与途径 ,都更加明确、集中 ,一个有实用价值的Si基发光器件的研究高潮即将来临。本文着重评述介绍了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即局域态nc_Si的发光 ,基於能带工程的Si基发光 ,纳米结构Si化物的发光和Ge/Si量子点的发光研究 ,指出了各自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若干新的研究思路。本文还把Si基发光的研究与微电子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由此提出了下一阶段开展Si基发光研究应予遵循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5.
神奇的纳米技术与军事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一门新颖、独特、颇具神奇色彩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悄然兴起,并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短短十几年中,纳米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并已成为21世纪的前沿战略科技。一、神奇的纳米技术1nm=10-9m。所谓纳米技术,是在0.1~100nm的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及特性,通过微观环境下操作单个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分子团,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或器件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崭新技术。它包括纳米电子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制造技术、纳米显微技术及纳米物理学和纳米生物学等不同的学科和领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兰州大学物理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出一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创新管理体制,改善师资队伍,推进教学改革和积淀教学成果的途径,为在西部地区建设高水平的物理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确立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培养模式,其做法特色鲜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分析微电子技术发展的3个重要发明:集成电路、硬盘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发现其都异常清晰地遵循基础研究一技术进步一大规模生产的3个阶段.基础研究导致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导致产业发展的发展规律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有科学家预言,“光子技术将引起一场超过电子技术的产业革命”,并“将给工业和社会带来比电子技术更为巨大的冲击”,光子学已成为改变世界技术力量的重要杠杆之一,在今后世界各国经济实力与国防实力的较量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以光信息为代表的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光子学的进步和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一门新兴的热门学科——纳米光子学,该学科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应用必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物理与工程》2004,14(5):14-19
北京交通大学建立了“深理博物”的大学物理理论课内容体系和以综合专题实验与设计性实验为特色的实验课内容体系 ,改革力度大 ,深受师生欢迎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与理论课内容密切联系的演示与探索实验 ,在国内形成较大影响 ;进行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改革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 ,成效显著 ;进行教材的立体化建设 ,出版了 3部国家级教材、2部省部级教材 ,内容涉及理论课与实验课 ,包括文字与音像形式 ,自成系列 ;实验室设备先进、环境良好、资源配置合理 ,实行开放式管理 .物理基地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0.
坐落在纽约长岛中心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是世界著名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基地。自1947年成立以来,BNL先后建造并运行了宇宙线级质子同步加速器(Cosmotron)、交变梯度同步加速器(AGS)、国家同步光源(NSLS)、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等大型科学装置。BNL共有近3000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支持人员,他们同每年4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客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改革和完善了课程体系,充实和更新了教学内容,加强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力度,改善了教学软硬件条件,师资队伍完成了新老交替,并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基地建设10年来,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2.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兰桥 《物理》1998,27(3):179-184
微重力科学是当前空间科学的前沿领域,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的流体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生物科学和技术.微重力科学的发展将促进自然科学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为空间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了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由国防科工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投资建立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这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的一个重大的应用基础性建设项目.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组织结构和有关实验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理知识》2009,(4):F0002-F0002
今年7月17日,由中科院高能所承担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改造工程(简称BEPCII)顺利通过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家验收。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工科物理实验创新基地的构建与探索。将物理实验创新内容分为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科技专题三个层次,分别讨论了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从实验室开放、仪器更新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对创新基地建设的必要支撑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物理》2011,(11):764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是国内首批建设、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家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6.
《物理》2012,(8):558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是国内首批建设、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家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凝聚态物质中不同尺度层次,不同类型微结构组态、分布、相互作用及形成和转变规律,揭示它们与宏观物理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并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物理》2012,(4):278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是国内首批建设、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家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物理》2011,(12):829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是国内首批建设、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家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物理》2011,(7):484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是国内首批建设、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家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20.
《物理》2012,(1):64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是国内首批建设、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是国家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