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1.5(H2O)2]·H2O}n (1)和{[Tb(PLIA)1.5(H2O)2]·H2O}n (2),其中H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2对水溶液中的Zr4+、Cr2O72-和Fe3+、HPO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 μmol·L-1(1,Zr4+)、0.626 μmol·L-1(1,Cr2O72-)、0.430 μmol·L-1(2,Fe3+)、1.36 μmol·L-1(2,HPO42-)。探究了1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相似文献   

2.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 (PLIA)1.5(H2O)2]·H2O}n (1)和{[Tb (PLIA)1.5(H2O)2]·H2O}n (2),其中H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2对水溶液中的Zr4+、Cr2O72-和Fe3+、HPO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 μmol·L-1(1,Zr4+)、0.626 μmol·L-1(1,Cr2O72-)、0.430 μmol·L-1(2,Fe3+)、1.36 μmol·L-1(2,HPO42-)。探究了1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相似文献   

3.
通过酸碱混合配体策略合成了 2 例含刚性双三氮唑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Zn2(L)(TP)2(H2O)·H2O]}n (1)和[Zn(L)(HTMA)]n (2),其中L=4,4''-(3,3''-dimethyl-(1,1''-biphenyl)-4,4''-diyl)bis(4H-1,2,4-triazole),H2TP=对苯二甲酸,H3TMA=1,3,5-均苯三甲酸。用单晶 X 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结构分析表明,MOF 1显示出 3,6-双节点的二维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2·6)2(48·66·8),MOF 2呈现为经典的 sql二维拓扑结构。在温和条件下,2对 CO2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且重复使用至少3次后仍然保持其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将Fe2O3纳米粉体经一定浓度的H2SO4浸泡活化后制成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Fe2O3,将其用于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以考察其活性。利用均匀设计分析了超强酸制备过程及酯化反应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制备条件是:H2SO4浓度:2.5mol·L-1;浸泡时间:1h;活化温度:167℃;活化时间:1h,此时获得的固体超强酸SO42-/Fe2O3的粒径小于50nm。当催化剂用量为冰乙酸质量的5%,n(乙醇)∶n(冰乙酸)为3∶1,反应3.5h后乙酸的转化率高于80%。该催化剂经H2SO4溶液浸泡、活化再生后可重新使用,推断出其酸强度H0<-14.5。  相似文献   

5.
使用多齿希夫碱配体 H4L(H4L=N'',N″-((1E,1''E)-(1,10-菲咯啉-2,9-二酰基)双(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酰肼))与 Tb(acac)3·2H2O反应(acac-=乙酰丙酮根),通过溶剂热法,设计并合成了一例结构新颖的双核铽配合物[Tb2(L)(H2L)]·2CH3OH·CH3CN (1),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结构、荧光性质及生物活性。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主要含有2个Tb离子和2个失去不同质子的配体离子(L4-和H2L2-)。中心Tb1和Tb2离子都是九配位的,其几何构型呈现扭曲的呼啦圈形。固体荧光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室温下表现出Tb离子的荧光特征发射峰。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与配体H4L和稀土离子相比较,配合物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凝胶电泳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5-((4-吡啶基)甲氧基)-异烟酸(H2PLIA)、1,3,5-三(1-咪唑基)-苯(TIB)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Cd(PLIA)(TIB)]n (MOF-1),MOF-1是具有理想一维孔道的二维结构化合物,其一维孔道由柔性三角形PLIA2-配体和刚性三角形TIB配体间隔形成。利用MOF-1 易掺杂的优势,采用后修饰合成策略制备了Tb@MOF-1。对MOF-1 和Tb@MOF-1 进行了基本表征及荧光探针性能研究。2种探针材料具有相同的结构。MOF-1和Tb@MOF-1分别对水溶液中的Cr2O72-和S2O82-离子具有较强荧光识别能力,均有响应时间快,稳定性、选择性、灵敏度高的特点。研究了MOF-1和Tb@MOF-1对Cr2O72-和S2O82-的荧光识别机理,其不同可能与Tb3+离子掺杂有关。  相似文献   

7.
Al3+掺杂对Li2FeSiO4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CH3COOLi·2H2O、C6H8O7·H2O、FeC6H5O7·5H2O、Al2(SO4)3·18H2O和C8H20O4Si为起始原料,采用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及二次煅烧合成了Li2Fe1-xAlxSiO4/C(x=0.00、0.01、0.03、0.05)正极材料。用IR、XRD、FE-SEM、EDS等方法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用ZetaPAL粒度分析仪测量了其粒径分布范围,用SQUID(超导量子干涉仪)测定了样品的磁性,用恒流充/放电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n乙酸锂n柠檬酸=4∶1、掺Al3+量为3%,80 ℃回流24 h,350 ℃恒温煅烧5 h,700 ℃恒温13 h,所得试样颗粒集中分布在150 nm左右且未出现团聚。在0.1C(16 mA·g-1)、0.2C、0.5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7 mAh·g-1、103.6 mAh·g-1和91 mAh·g-1,15次循环后无明显衰减,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5-((4-吡啶基)甲氧基)-异烟酸(H2PLIA)、1,3,5-三(1-咪唑基)-苯(TIB)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Cd (PLIA)(TIB)]n (MOF-1)。MOF-1是具有理想一维孔道的二维结构化合物,其一维孔道由柔性三角形PLIA2-配体和刚性三角形TIB配体间隔形成。利用MOF-1易掺杂的优势,采用后修饰合成策略制备了Tb@MOF-1。对MOF-1和Tb@MOF-1进行了基本表征及荧光探针性能研究。2种探针材料具有相同的结构。MOF-1和Tb@MOF-1分别对水溶液中的Cr2O72-和S2O82-离子具有较强荧光识别能力,均有响应时间快,稳定性、选择性、灵敏度高的特点。研究了MOF-1和Tb@MOF-1对Cr2O72-和S2O82-的荧光识别机理,其不同可能与Tb3+离子掺杂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B2O3为助熔剂,在1 350 ℃、还原性气氛下成功制备了SrAl2O4单相粉末样品。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系列单相Sr1-x-yAl2O4:Eu2+x,Dy3+y·nB2O3(0.005≤x≤0.07, 0.01≤y≤0.05,0.05≤n≤0.25)样品并表征了其长余辉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最佳的Eu2+含量为0.02。辅助激活离子Dy3+在Sr0.98Al2O4:Eu2+0.02中的掺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显著提高亮度和余辉时间,最佳Dy3+含量为0.03。研究不同B2O3含量对Sr0.95Al2O4:Eu2+0.02,Dy3+0.0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最佳的B2O3含量为n=0.1,余辉肉眼可见(≥0.32 mcd·m-2)时间达4 000 min。利用正电子湮灭技术和热释光技术,研究和讨论了B2O3对Sr0.95Al2O4:Eu2+0.02,Dy3+0.03的发光和余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2O3的添加有助于Dy3+在晶格中形成深度合适、有益于余辉的空位缺陷。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热法,以含氮四羧酸3,5-二(3'',5''-二羧苯)-1H-1,2,4-三唑(H4BDT)为配体,成功合成了4种同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Ln-MOFs):{[La3(BDT)2(HCOO)(H2O)5]·0.5H2O·3DMF}n(1)、{[Ce3(BDT)2(HCOO)(H2O)5]·3DMF}n(2)、{[Pr3(BDT)2(HCOO)(H2O)5]·3DMF}n(3)和{[Nd3(BDT)2(HCOO)(H2O)5]·3DMF}n(4),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傅里叶换红外光谱、N2吸附实验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些Ln-MOFs均为单斜C2/m空间群晶体,是双核为无机建筑单元的三维介孔结构。其中2可选择性荧光检测Fe3+离子和盐酸环丙沙星药物分子,检测限分别为4.59和0.77 μmol·L-1。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Mn4+掺杂的Co3O4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RD、XPS、BET、SEM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材料的结构、成分、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发现,通过Mn4+掺杂,Co3O4复合纳米纤维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nConMn=20∶2时,相应的复合纤维具有较大比表面积68 m2·g-1,而且该样品呈现出清晰的氧化还原峰,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电容量为585 F·g-1,这比纯Co3O4纳米纤维的416 F·g-1,有显著提高;循环500圈电容保持率达到82.6%,而纯Co3O4纳米纤维则是76.4%。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298.15 K下, 无液接电池Li-ISE│Li2B4O7 (mA)(aq.), MgCl2(mB)(aq.)│AgCl/Ag的电动势, 利用测定结果计算了Li2B4O7-MgCl2-H2O体系离子强度在0.05~3 mol•kg-1范围内, 不同MgCl2离子强度分数的溶液中LiCl的平均活度系数, 并给出了其随离子强度I, B4O72-和Mg2+浓度的变化规律. 结合以往关于该体系和Li2B4O7-LiCl-H2O, Li2B4O7-H2O体系的等压研究结果, 用迭代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Li-Mg2+-Cl-B4O72--H2O体系的离子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研究. 具体方法为考虑了该体系在不同的总硼浓度范围H3BO3, B(OH)4, B3O3(OH)4和B4O5(OH)42-四种含硼化合物的存在以及各硼化合物间的化学平衡, 以修正了的Pitzer渗透系数方程和活度系数方程为基础, 对该体系的等压法和电动势法研究结果进行最小二乘拟合, 拟合的标准偏差为0.0167, 用该模型计算的该体系的渗透系数、活度系数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剂热法-旋涂法构建了Sb2O3/BiVO4/WO3半导体异质结,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表征了其物化性质。在1.23 V(vs RHE)电位下,BiVO4/WO3的光电流密度相对于BiVO4提高了2倍。进一步复合Sb2O3之后,虽然Sb2O3/BiVO4/WO3薄膜的光电流密度有所下降,但其光电催化产H2O2的法拉第效率和产生速率得到明显提升。在1.89V(vs RHE)电位下,3c-Sb2O3/BiVO4/WO3薄膜产 H2O2的法拉第效率提高到约 19%;1c-Sb2O3/BiVO4/WO3薄膜 H2O2产生速率从约2.1 μmol·h-1·cm-2提高到约3.6 μmol·h-1·cm-2。此外,Sb2O3的复合显著提高了BiVO4/WO3电极材料的光电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离子掺杂的Li1-xNaxMn2O4(x=0,0.01,0.03,0.05)。X射线衍射图表明Na+取代Li+进入Li1-xNax Mn2O4晶格中,扫描电镜图看出产物是粒径为100~300 nm的颗粒。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Li0.97Na0.03Mn2O4在2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放电容量保持率比未掺杂的LiMn2O4从51.2%提升到84.1%。循环伏安测试表明Na+离子掺杂降低了材料极化且增大了锂离子扩散系数。10C倍率下Li0.97Na0.03Mn2O4仍有79.0 mAh·g-1的放电容量,高于未掺杂样品的52.1 mAh·g-1。Na+离子掺杂可以稳定材料结构并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从而提高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是一种可行的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焙烧-超声混合法成功地制备了BiOBr/g-C3N4 S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样品物理属性进行了表征,包括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研究了所制备样品有/无Fe3+的光-自芬顿催化/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RhB)性能。通过捕获实验确定了光催化反应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提出了光-自芬顿反应的降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BiOBr/g-C3N4 S型异质结能原位生成H2O2,添加Fe3+后,H2O2被原位活化成活性物种且光生电流和载流子分离效率获得显著提高。该光-自芬顿过程能高效降解RhB,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208 min-1,约为无Fe3+光催化反应速率常数的5.3倍,在光-自芬顿循环使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Fe3+的加入促进了光生电荷的分离和H2O2的活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空穴和羟基是光-自芬顿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且·O2-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以H6P2Mo18O62·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首次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并运用元素分析、FTIR、XRD、TEM、TG-DTA和BET等技术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平均粒径为40 nm,保留着杂多阴离子的Dawson结构,具有Dawson结构的特征衍射峰,比表面积为143.9 m2·g-1,在445 ℃以下杂多阴离子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该固相反应中,研磨和放热反应热能可加速反应物分子的扩散速率和生成物分子的成核速率,使产物粒径减小;反应物含有结晶水和生成物H2C2O4·2H2O对形成小粒径的(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氧空位以及附着金属单质Bi(Bi0)是增强半导体材料光吸收性能、促进半导体光生载流子分离的有效方法。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及氢气热还原成功制备了PO43-掺杂Bi2O2CO3附着Bi0(Bi-P-BOC)的可见光催化剂,并对其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氧氟沙星(OFX)的性能及机理进行了研究。材料表征结果表明BOC随着PO43-的均匀掺杂,可见光吸收能力增强,表面缺陷增多,比表面积增大。而随着氢气热还原,BOC表面形成 Bi0的同时也原位构建了大量的氧空位。可见光催化性能测试表明,Bi-P-BOC可以在180 min内降解约85%的OFX,降解速率为0.013 0 min-1,是BOC降解速率的8倍。Bi-P-BOC光催化降解机理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可见光吸收能力,Bi0以及氧空位的存在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h+是其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主要的活性氧物种(ROS),此外,1O2和·O2-也对降解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镁(Mg(NO3)2·6H2O)和硼砂(Na2B4O7·10H2O)为原料, 稀土元素Eu3+为激活剂,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共沉淀法得到前驱体, 并通过焙烧制备了多级结构Mg3B2O6: Eu3+花状微球。通过XRD、SEM、TEM以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分别对前驱体煅烧产物的结构、形貌、组成和荧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 在波长为393 nm激发光的激发下, 所得到的产品在612 nm处有明显的特征发射峰, 对应于Eu3+的(5D07F2)特征跃迁发射。这一荧光性质使得该材料在荧光灯、显示系统和光电设备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微球的形态、Eu3+的掺杂量及焙烧温度对花状微球荧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硝酸镁(Mg(NO3)2·6H2O)和硼砂(Na2B4O7·10H2O)为原料,稀土元素Eu3+为激活剂,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共沉淀法得到前驱体,并通过焙烧制备了多级结构Mg3B2O6:Eu3+花状微球。通过XRD、SEM、TEM以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分别对前驱体煅烧产物的结构、形貌、组成和荧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在波长为393 nm激发光的激发下,所得到的产品在612 nm处有明显的特征发射峰,对应于Eu3+的(5D07F2)特征跃迁发射。这一荧光性质使得该材料在荧光灯、显示系统和光电设备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微球的形态、Eu3+的掺杂量及焙烧温度对花状微球荧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钱彬彬  赵萌  常泽  卜显和 《无机化学学报》2017,33(11):2051-2059
在保持原有“层-柱”MOF,[Zn4(bpta)2(dipytz)2(H2O)2]·4DMF·H2O (1)(H4bpta=2,2'',6,6''-联苯四羧酸,dipytz=3,6-二(4-吡啶基)-1,2,4,5-四嗪)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dipytz配体中四嗪环的原位水解反应将极性的二芳酰基联氨基团引入框架,成功构筑出配合物[Zn4(bpta)2(dipytzhydr)2(H2O)2]·solvent (2)(dipytzhydr=1,2-二异烟酰基肼)。对配合物2的系统表征和气体吸附性质研究结果证实了功能化目标的实现:配合物2相比于配合物1展现出更高的二氧化碳吸附热(由28.8 kJ·mol-1升高至30.3 kJ·mol-1)和CO2/CH4吸附选择性。以上结果表明基于配体中四嗪基团的原位水解后修饰能够有效提高相关MOFs材料的CO2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