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击毙一名黑人男子后,英国警方始终没有向外界给出更多解释,这样的暧昧态度直接引发了托特纳姆地区自1985年以来声势最大的一次骚乱。 相似文献
2.
杨以军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5):41-43
俄罗斯的法西斯“光头党”是一个由青年人组织的、极端仇恨外国人的暴力组织,它给在俄罗斯的外国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和惊恐,也给俄罗斯社会造成混乱。如何铲除法西斯“光头党”,如何唤醒已被他们毒害的年轻人的博爱平等及爱国主义的理性,是俄罗斯政府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正>美国曼哈顿的郊外有一家五金作坊,老板是一位名叫乔·蒙哥马利的年轻人,他在1952年研制出了一种制作自行车的优质铝材,就用所有的积蓄办起了一家小小的自行车生产公司。第一批自行车很快生产出来,这种材料虽然品质好,但是成本也非常高,一辆自行车光成本就要700美元,所以售价最起码要1200美元以上才有钱赚,蒙哥马利把样品送到超市和销售商那里,但却遭 相似文献
5.
校园软暴力的表现形式和危害以及校园"软暴力"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内在成因的一致性,并结合成因分别提出根除之策。 相似文献
6.
对“武”字的“止戈为武”释义,并不能证明中国文化的“和谐”特征。实际上,由于缺乏平等、权利和协商、妥协机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充斥着暴力解决方式。暴力来源于政治失序,即不能平等协商利益分配,构建公平合理社会秩序,而视强力为解决利益冲突的最佳或最后手段。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学会平等政治协商,不以暴力相胁迫,并做出相应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政治改革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出一种求解昂贵黑箱优化问题的多代理辅助进化算法。【方法】对进化采样辅助优化算法进行改进,将全局搜索中每代的进化操作进行10次,以降低求解的不稳定性;并对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的转换采用自适应距离准则判断,从而提高求解的精度。【结果】得到了新的昂贵黑箱优化问题的多代理辅助进化算法。【结论】使用22个测试问题对新算法的数值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算法与进化采样辅助优化算法相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2001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陈自瑶事件”距今已有9年,而“人肉搜索”却愈发清晰和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文试图将“人肉搜索”与网络暴力进行比较,以期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此条即所谓的"转化型抢劫罪"。依据本条规定,"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是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重要要件之一。而本条所规定之"暴力"所包含的行为方式和程度如何,以及本条所指之"暴力"与《刑法》第263条抢劫罪中之"暴力"有何关系,将是下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发生已近五周年,但恐怖主义的阴霾仍弥漫在世界人们的心中。国际政坛、理论界在遏制恐怖主义、祛除恐怖主义根源方面都提出了众多方案,但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对“结构暴力”与国际和平之间关系的论述,力图找寻恐怖主义的新根源,探得通往国际和平的新途径。最后指出祛除恐怖主义、实现世界和平的途径所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但近期90后女生“校园暴力”尤为突出,其残忍程度无论从手段到性质都不亚于男生。这不仅是社会暴力的折射,也是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感染的结果。为此要加强和改善家庭与学校教育,治理社会环境,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以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为切入点,将文学作品中的暴力现象置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大视野中进行探究,从审美文化史的角度审视,新时期以来不同阶段的文学作品中的暴力展示,可以看到,寻根思潮之下的暴力描述,更多地是一种民族活力与原始生命力的展示;先锋文学中的暴力描述,虽不可避免其“文本实验”的缺点,但更多地具有一种批判性的指归;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有雅俗流变的趋势,其中的暴力现象不免有商业目的;世纪末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形势下,暴力在文学作品中恭未有特别展示,而莫言的《檀香刑》用语言的狂欢与审美化的笔调赏玩暴力,也契合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一种求解带有隐藏约束的昂贵黑箱优化问题的新响应面方法。【方法】对SHEBO算法进行了改进,取消了MADS强化搜索这一步骤,节约了昂贵黑箱目标函数的估值次数,并改善了响应面模型的更新策略,从而提高了算法效率。【结果】得到了新的带有隐藏约束昂贵黑箱优化问题的响应面方法。【结论】通过50个标准的测试问题对新算法的数值表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新算法优于原有的SHEBO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论暴力”与网络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网络世界“舆论暴力”行为不断出现,在给当事人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削弱了网络公信力。“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原因在于网络具有的隐匿性特征,它使得网民的行为容易放纵和过激。遏制“网络舆论暴力”的对策很多,关键在于网络自律:网民自律和网站自律。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力量日益强大的今天,电视暴力的影响在各领域广泛探讨。采用国外较为先进的编码技术,依据现有的电视暴力研究编制了第一个中文版的电视暴力编码表,并从中央台和地方台抽取376 h的电视节目样本进行电视暴力编码,分析国内电视暴力的现状。结果发现少儿节目中的暴力次数和强度较高。据此作者通过反暴力视频对儿童的攻击倾向进行干预研究,发现短期的反暴力视频可很快降低儿童的攻击性,但要保持此效果还须更长期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刑法》第277条对妨害公务罪“暴力、威胁方法”的规定过于简单、抽象,尤其欠缺具体的认定标准,难以在司法实践中实际操作,影响了该类案件裁判标准的严肃性和统一性,本文旨在界定“暴力、威胁方法”的强度,以期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上"人肉搜索"盛行,"网络舆论暴力"这一新生事物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失范行为的背后有深层原因,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的传媒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因其传播渠道的快捷性,短时间积聚大量网民的注意.但因群体感染、情绪激化和责任意识淡薄从而导致暴力围观现象.其引发的侵犯人身权利、舆论导向偏颇和道德审判失当问题值得深思.为防止暴力围观现象需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日本文化中多有对武力的崇尚和赞誉,也正是在这样的崇尚中,他们的民族性格中充满了扩张和掠夺的欲望。这是一种原始人性的暴露,但更是被欲望扭曲的人性的表现。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作品《万延元年足球队》中暴力描述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暴力与荣耀、自杀的关系,以及暴力背后人的畸形生存体验,最终在完成对日本文化暴力信仰解构的同时,提出了如何在暴力之后的废墟之上重构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